首页 - 工作室学苑- 百家争鸣

【教育札记】会爱才会育人,无爱则无教 作者:乔德生

作者: 乔德生 发布时间: 2020-07-10 阅读:( 4374 )  

65baf41963754.jpg

——感悟一代名师霍懋征爱的教育艺术

析读霍老师的教育历程,其育人艺术的核心是一个“爱”字,而其“爱”的主题却是:只要你会爱,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霍老师的这种以“爱”为主题的育人思想在教育研究的今天值得一思。对待“爱”,为师者可能各有解读,但常因法不得当,令许多为师者虽有父母之心,却陷入有“爱”无果的迷茫当中,甚至于被“爱”所累。“爱”在哪里?如何去“爱”?教育思想改革的大潮已不可推卸地为我们每名为师者淘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研读一下霍老师的为师之道,就会让我们感悟到许多教育实践中一些关于“爱”的正确诠释。

一、爱岗敬业,把“爱”建于潜心事业之中。通读霍老师的教育实践,我们不难发现霍老师深深地爱着她的教师职业,甘当孩子们的铺路人,她对她的教育工作充满着热爱,她对她的每一名学生充满了无限热望。正如书中代序所言,志在高山者,登高;志在流水者,行远。其志对霍老师而言,就是教育,就是撑起每一个孩子的明天。立其志,必投其爱。霍老师一生都在实践着她对“爱”的志向——奉献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诲人不倦。

霍老师的一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为师者首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红心,用无私奉献为教育艺术的显现奠定一块“爱”的基石,从而才能促其行,善其终。扎根事业的沃土,用“爱”浇灌,使教育艺术开出瑰丽的花朵。

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为教育和培养好新一代而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是教师道德水准的集中体现。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才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深刻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崇高性,也才能正视和投身于教师这一职业,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平凡、琐碎、复杂、繁重、艰巨,光荣伟大的光环实践中是看不到的,从事这种职业就要有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坚持不懈的奉献精神,乐此不疲。教师的乐业胸怀和奉献精神是一切教育力量产生的源泉,它会促使为师者去研究教育,去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去寻求最佳的教育艺术效果,并会有所开拓。从而,为为师者高尚的职德情操,娴熟的教育艺术和沁人心脾的大爱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内力支持。霍老师的一生就是为师者的一个光辉的写照。

愚者在爱生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这一“基石”的重要性,在不断摸索探究中,也获取了些许粗浅的认识体验,谈与大家,仅供互相商榷。

1、端正思想认识,讲求奉献。选择了,就得认真走好,不能辜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心中铭记:照亮他人,就要先点燃自己。

2、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为人师表。实践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我就先做什么样的人。我深知,教师本身人格的塑造过程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3、强化教师的职业素质,学而不厌。教海无涯,学无止境,善学者才能善教。平日里,我时刻不放松教师职业素质的学习,融身于强化师德,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执教能力的氛围中,自取其乐,充实感倍增。

二、阐清师爱,把“爱”筑就于正确的认识理解之中。研读霍老师的整个教育实践过程,贯穿于其中的一条清晰的红线就是热爱学生,这也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所在。从其实践中,我们会很真切地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种爱释放出的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会迸发出令人无限向往的催人奋进的人格魅力。

热爱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它产生于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是受社会委托而担当起培育学生重任的领路人,其对学生的爱,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要求,因此这种爱要超出父母之爱、亲友之爱,是一种大爱。我国古代《学记》中曾指出,教师真诚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师爱是一座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只有情通,才能理达,使孩子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在霍老师的学生之中,王翻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种爱对师生双方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促使教师呕心沥血,循循善诱;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境,产生自信心,从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驱力。这种爱还可以使教师形成强烈的教育责任感,把教育孩子视为不可推卸的神圣的天职,在教育工作中如果不尽到最大的力量,就会感到于心有愧。

释解师爱,树立正确的爱生观,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素质教育不断完善的今天,部分为师者和孩子父母对爱的理解还停留在“斥责打骂造人才”和“放任自流也是爱”的错误认识当中。如何来正视师爱?愚者有三点看法:

1、师爱应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一种爱。施“爱”时应注重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找准孩子心灵的突破点,从实际教育教学的生活实践中挖掘贴近孩子生活,贴近孩子心灵的最佳教育方式,决不可采取扭曲学生心理特点的强压式教学。要相信:震撼心灵的教育能迸发出无穷的教育力量,是最美的教育。

2、师爱的着眼点应落在谋求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上。孩子也是人,对其教育必须符合人性特点,必须探究其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以树人为本来进行施教,使其成长放眼于未来。决不能囿于一时一刻地威胁愚骗和训斥惩罚,更不能放任自流。时代要求我们为师者必须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只有在时刻的研究中,才能用“爱”孕育出众生百花齐放的美好明天。

3、师爱还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时刻注意更新教育观念。孩子的成长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的,其个体也是各异的,尤其是社会的发展会给其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旧式的人才类型和旧时的教育理念就会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新事物的诞生是不可挡的,随之出现的问题也是各异的,师爱是不能停留于旧式的固定模式中的,必须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师爱的光芒跟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三、研究教育技巧,把“爱”融入对“教”的思考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霍老师用她的教育实践告诫了我们:研究“爱”的教育技巧是展现教育艺术成果的关键之所在,其任务特点是多向性、针对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全面性,践行时切不可心急,要有的放矢。

品读霍老师的每一幕育人故事,我们不难发现,霍老师施“爱”的准则——有教无类,尊重理解,赏识激励,公正无私。正因为有此方向性的指导,其眼中无不可救药的孩子,无教不好的学生。善教者施“爱”的关键是在实践中要把握好师爱的方向,由此才能衍生出最佳的教育技巧。如何把握教育技巧?愚者认为,从霍老师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挖掘出四点启示。

启示一:善教者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因势制宜,注重实际,善于观察,有的放矢,从而做到“爱”得恰到好处。

启示二:善教者善于积累为人为学的经验,善于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善于搭建沟通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善于创设和谐宽松而又充满赏识激励的教育氛围,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善于用生活实践解读丰富教材,善于导出学生的人生趣味,从而做到“爱”得有滋有味。

启示三:善教者善抓学生生活的细微处,注重点滴明“大义”,繁琐透“真情”。从而做到“爱”得情义无限。

启示四:什么是严?“爱”就是严。什么是批评?“爱”就是批评。从而做到“爱”得赏罚分明。

归根结底,霍老师用毕生实践昭示了我们:会爱才会育人,无爱则无教;育人以会爱,桃李无不才。

5f084338d0247.jpg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