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视界- 大课堂

从“亮点”到“点亮”:致力营建幸福的专业生活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0-04-15 阅读:( 13397 )  

——王晓东数学名师工作室成长路径

作者: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正高级特级教师 王晓东

5e96759c23696.jpg

名师工作室,成就了一群人的相遇;因为这场相遇,一个人的美丽,化成一群人的传奇。18名高中数学人聚集在王晓东数学名师工作室,展情怀,勇担当,齐探索,传递、发散独特个性的“本真研学”教育思想,钻研系统创新的教育教学技巧,生成丰厚灵颖的教育智慧,沉淀丰盈魅力的人格精神。在高品质工作室建设之路上,一路向前,一路欢歌,一路收获。

一、建制立章,引航责任担当

2015年底,王晓东中青年名师工作室由南通市教育局选拔认定,同时授牌确认,成为全市高中数学两个名师工作室之一。2019年4月,启东市总工会给予授牌确认为劳模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以“1+5+x+N”模式的组建而成,即建立一支导师团队,由高校教授、省数学学科教研员、期刊编辑、资深特级和一线特级教师组成的五人导师团,长期跟踪工作室的建设;建立一个核心团队,选取有一定特长、发展态势向上的教师组成五人核心团,每个核心成员再带领3名成员;建立一个项目团队,每年确定年度项目,围绕项目展开攻关研究,深度解决难点痛点;建立一批合作团队,和区域外15个名师工作室沟通互联,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工作室深度建构室本文化,确立自己的文化符号。以“共同愿景、智慧共享、共生共美、创先创特”为团队理念,以“争做第一,打造唯一”为团队宣言,以“出名生,出名师,出名作,出名品”为团队宗旨,引领成员向同一个远方眺望,朝同一个方向创造,致力建设聚合力团队。每位成员静心沉思“学什么,会什么,能干什么,最终改变什么”,向着备受关注的教育教学热点问题,作出团队的高质量回应,通过自我修剪与磨砺,实现自我设计和超越,向着更美好的教育奔跑。

二、提炼主张,引导卓越路径

工作室从哲学角度审视教学行为,历时多年,提炼出“本真研学育素养”的教学主张,其中“本真”是对课程观、教学观的自我判定,“研学”是对学生观的自我选择,“育素养”是价值观的自我设定。梳理教学主张的过程,就是将原有经验从零散走向集中、从肤浅走向深刻的过程,也是在表达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通过对教学主张的不断检视,对理论假设的充分论证,对实践操作方式的不断完善,工作室形成了特具特色的课程群。

工作室围绕教学主张,反复提炼打磨,形成“本真研学”的课堂学习范式,让教学主张真正有根。根据杜威“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现代教育三中心理论,课堂范式分为三段,每一段都有其外在呈现形式和功能价值。具体来说:第一段“温故∙习新”,通过自然呈现问题,实现习有所惑;第二段“研讨∙拓展”,通过深度研讨问题,实现研有所得;第三段“反馈∙提炼”,通过合理再生问题,实现学有所思。生之所想即师之所思,生之所求即师之所为。课堂范式的打磨过程,也是工作室成员聚集课堂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度研究的过程。

工作室加强对“本真研学”课堂特质的提炼研究,就三个层面,形成共识,并作为教学遵循。就教师层面:实现“欲、育、悦”的三核(心)统一;就学生层面:实现“劲、竞、敬”的三风(采)统一;就学程层面,实现“明、鸣、铭”的三(目)标统一。课堂特质的提炼过程,是奉献群体智慧,也是反思认同的过程,更是呈现工作室独特个性、协作思维、蜕变提升的过程。

5e96762f7ebbe.jpg

工作室以“愿进来、开心研、智慧生”为行动纲领,以“快乐追随、磨砺收获、幸福成长”为发展路径,展开思维碰撞,生成引领教学智慧。要求成员既做好规定动作,又做好自选动作。规定动作如每月命制一个原创小题和一个原创大题,进行评选;每次研讨活动以后,完成一份听评反思,重构一份课堂设计,进行共享;每学期精心设计一个“微点研究”,并以微讲座形式共享,形成年度成果集;每学期录制一堂课,自己反复观摩反思,写成论文。自选动作更多地体现为个性化的展示和学术研究动态,如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层层推动成员从教学经验走向教学理论,从教学思考走向教学思想,提升教学的境界。

工作室不断丰富引领辐射的方式,交融汇通教学智慧。通过联合省市数学学科基地,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等开展活动,送教支教,扩大边远学校的“研修”视野;通过认真筹划主题清晰,落点明确的主题研讨,扩大受众人群,提升本区域教师的“工作”格局;通过领衔人与成员、成员与室外教师的同课异构、上课辩课等“学术化研讨”活动,探索课堂“改良”方式;通过与15个区域外名师工作室结盟合作,聆听窗外声音,多元教师的“成长”渠道。

工作室在学术发展方面对成员明确提出要求:会教书更会读书,会分享更会共享,会交流更会交锋,会创新更会创作,会演说更会立说。为成员购买了丰富的书籍,订阅了专业报刊,以写而后读,组织 “读书”交流活动,每年暑期进行封闭研修,就读书交流、教育基本功、信息技术、命题技术等进行专题研讨,约请省内外学术专家、实践大师和工作室成员进行面对面的深度对话和研讨。工作室时常进行聚集某一主题的集体备研活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工作室进行年度“最美成果”评选,一人一项,逼迫成员思考。工作室这些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交融汇通活动,点亮成员的内心,拓宽了工作室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工作室积极完成规定任务,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度进行一次区域课堂展示、每年度进行一次名师讲坛活动、每年度进行一次教学风格研讨活动、每学期完成一次支教送教活动。同时,为激发工作室成员的不断蜕变,将问题变为课题,将课题变成项目,加强研究的质疑与思考,解决一线教师的困惑,如梳理出高中数学微研究点154 个,形成经典案例154个,做成微课,供区域共享,承担名师工作室的责任。

    工作室积极聚焦课程实践。结合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通过“本真研学”的课程实践与案例开发,强化对教材研究和学法研究,体现核心素养在数学学习中的具体实践,体现学科思想方法的具体化。

工作室积极锻造种子教师。针对成员的基础实情,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建设主题作为推进项目,以种子教师带动更动更多教师步入新课改。

5e9676020c5d3.jpg

三、务本求真,引爆团队能量

工作室贯彻新思想,顺应新时代,回应新需要,形成“人人争优”“人人尽展其才”的好局面。工作室成员也因尊崇倍增信任,秉承领衔人“思想上往高处走,实践上向低处去”的工作原则,受领衔人专业上的汲引与指导,从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之间找到了距离,从一笔一划、一撇一捺的小格局里走出来,眼界越来越开阔,心境越来越亮堂,道路越走越宽敞。工作室成员都是学校骨干,承担着学科和班级的重任,成为区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员彭剑平,主动申请援疆支教,并积极承担了支教学校高三毕业班的重任。成员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级优课一等奖3人,一师一优课部优课2节,新晋正高级教师1人,外出上课、讲座100多场。出版《原创与经典》等30多部成果资料,主持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2个,拍摄网络课程60多节,全部成员都已成为区域学科带头人以上优秀人才。

工作室建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借助网络媒体宣传工作室的最新活动和成果,以多维分享推进教学与研究的进程,惠及更多师生,引起各方力量的充分关注和认可。《江苏教育》等有关媒体对工作室作专门推颂。工作室的成果入选《中国名师工作室发展报告∙南通样本》《名师是怎样炼成的》《师路纪程——南通新生代名师成长录》等多部教师培训丛书。2019年7月19日,领衔人在中国教师研修网进行的工作室成果炼制讲座,吸引了近万人来收看和互动。2020年3月6日,工作室在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研网推出精品课程,惠及师生。2019年3月15日,《启东日报》对工作室进行专题推介。2020年2月6日,《江海晚报》再对工作室进行专题推介。

所有的生命都应有其追求的“高度”。建设名师工作室,对工作室领衔人来讲,是一种考验,因为它需要建设者付出心力和体力,付出心血和汗水。但领衔人认为这是一种成全,一肩责任、一趟使命,一个雕琢自我的乐趣,一次完美自我的光荣。他铭记《围炉夜话》中“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的告诫,形成每日“三省”的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能力与自觉。他认真思考、反省、磨砺、定位和展望,不断梳理自己的教学主张,不急不躁,不盲动,不犹豫,不退缩,不埋怨,不沮丧,思想上往高处走,实践上向低处去;他精密地分配时间,随时进入状态,瞬间进入角色,积极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他以空杯心态去读书上课,去汲取参悟,去实证修炼……他不断开拓自我,挑战自我,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矿藏,冶炼自己,锻造自己的光芒;他不断鼓励自我,完美自我,不因压力而影响情绪,不因利益而放弃原则,用追求充实每一天的生活,用收获填满自己生命的履历。眼界越来越开阔,心境越来越亮堂,道路越走越宽敞。他和工作室成员约定,以三年为一周期,大家都要磨炼技艺,不断精进,收获累累硕果,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

在一个心向卓越,努力向前的工作室团队里,领衔人率先走、一群人共同走,一盘棋齐步走。工作室领衔人是区域教科研训部门负责人,负责区域性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的设计与推进,是区域质量提升和教师发展的关键成员。从成立工作室起,自觉扛起区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使命责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道德优美,学术纯粹”作为努力方向,坚定地做道德完善者、思想创新者、实践先行者、经验创造者和信念坚守者,以“志存高远,砥砺前行”作为行动旨归,把不怕艰苦、敢于奋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融入思想和灵魂,双脚踏稳大地,思想在云端飞翔,为推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5e9676933dba7.jpg

春种粟,秋收子,世事从不败有心人。回望向来耕耘处,“稻菽千重浪”:细数这几年,领衔人先后摘取了“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荣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评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南通市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个人,又捧回了“启东市杰出人才成就奖”。2017年荣获“南通市先进工作者(劳模)”。工作室继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之后,2016年参与的实践获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017年参与的实践再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专著《高中数学教学:理论思考和研学实践》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上课作讲座、上课300多场次,分享工作室成果。在南通人大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教育对接上海,进一步提升南通教育品质的建议》被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为“优秀建议”。

 在领衔人眼里,成绩只是起点,可作动力。“少年应思上巅峰”,只要是向着那个至真至纯的“教育巅峰”行进,“脚踩万壑”也开颜。那些小挫小折、小烦恼,小忧虑,不算什么。所有的成长都以付出为前提,就像超拔伟岸的树,无论是遮天蔽日的繁叶,还是旁逸斜出的枝干伸展,都以无数条根坚韧、沉潜的掘进为代价。所谓的“美好的人生”就是能够“不断成长,有更大的创造力,能够为区域教育增添更多美好、光亮和有益的东西”,就是能够“不断萌发梦想,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领衔人以其追求的“高度”,高明又高兴地加速成长,自信地引领团队;以其“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教学情怀,

吸引众多追随者的目光;以其“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创新育人诚意,打造出学科教育的品牌。

智者说,成功,不是追求别人眼中的最好,而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一位称职的名师,不会只是引领学生进入教师的知识世界,而是点亮心灯,引导学生迈入他自己的心灵之门,营建出自己幸福的专业生活。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