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必要性

作者: 朱瑞晶 发布时间: 2020-03-14 阅读:( 6925 )  

Ⅰ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必要性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老师们,我们欣喜的看到,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指导纲要》在素养价值与学科价值方面的变革有很大的突破,提倡了学生技能的螺旋式上升,提倡了打破模块不“为软件而软件”。我们知道,原来的教材模块是基于软件应用和技术分类而确定的,无论文字处理还是多媒体制作的落脚点都是技术的学习。所以曾经一度陷入了单纯的只是就技术而技术的教育境地,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容易地明白为什么要学这种技术,又怎样应用这种技术。导致学生很难体会到学习的目标性和价值性,学习的难度也非常大。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PowerPoint制作中的“插入声音”。我们以前无论是任务驱动还是主题教学,主要是依据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如何来“插入声音”这种技术,操作其实很简单,只是讲一下菜单功能而已,然后就可以给学生开辟大量的练习时间,且美其名曰为:这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觉得,其实讲技术是对的,但我想这样做只是单纯的注重了软件功能,却没有从信息需求的角度去进行教学。

现在我们基于素养价值与学科价值的需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后,再来教学“插入声音”这部分知识时,我们仍然把技术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但是教学的着力点却落在信息素养和信息需求上。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让学生在学习前先弄懂为什么要使用声音,也就是弄清声音对其他媒体的作用。(出示教材)这是教材中对“插入声音”这一学习任务的要求,只有一句话,既没有具体的训练内容,又无可借鉴的素材。是在学习任务(二)(出示教材)“插入影片和声音”后的自学内容。教学中,我发现当孩子们学习了任务(二)后,对这部分知识已经缺乏新奇感,更无兴趣而言,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教学时,我结合前几课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先设计了两张幻灯片(出示图),这是第一张幻灯片(无声图片),这是第二张幻灯片(有声图片),当我在课堂上分别给学生播放两张片子后,孩子们雀跃着,争先评论两张片子的异同,并有理有据地谈论着声音为画面带来的不可比拟的效果。可见,插入声音不但使图片变得鲜活,而且更加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此时,我再抛给孩子们一个自学任务(出示自学要求),即:打开你喜欢的一张幻灯片(演示给的素材幻灯片),并到素材库中选取一种合适的声音插入片中。孩子们不但被这一张张赋予童趣的图片所吸引(继续演示给的素材幻灯片),更为能做一个好的编辑员而忙碌起来。我想,这样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后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怎样把握声音出台的时机?

第三,怎样选择和控制声音内容?

其实这两部分探究性的问题,是课堂上孩子们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我想,既然这些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喜欢学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它补充到教材中呢。这不正为我们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热”点吗!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新改版后教材的设计虽然注重体现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上,还是过于注重了信息技能的获得;配备的教学参考资料也比较简单,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也只定留在知识技能目标上,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没有显性出来,凸现出来。我想,这与目前实施的新课程所倡导新理念是不相符的,也就是说,没能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激活课堂氛围

课堂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好的课堂氛围体现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我们从大量的教学课例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两种不同的课堂氛围:一种是激情四射的活跃,一种是冷静有序的沉寂。不可否认,我们大多数的师生更喜欢充满激励的欢呼雀跃的课堂氛围。而实际上,我们真正的课堂却是鸦雀无声的课堂居多,欢呼雀跃的课堂较少。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这样一门操作性和训练度都极强的课来说,的确并不容易有很多的“热”料。但是,我想无论是哪种课堂氛围,都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能切实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恰当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就可以让鸦雀无声的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的思维在静寂的课堂中变得活跃起来。

我们在座的很多教师一定都教过第一册第28课《创作作品(二)》吧,我们一起回顾课上教学情景,可能多数教师会有同感,就是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内容独立创作的过程,往往是课堂显得漫长而沉寂的过程。如果只是让学生按教材提示的绘画步骤,依次画出小蜜蜂的头、触角、身体、填充颜色、填加翅膀等,那么,部分学生画着画着,大脑就会不积极思考,而只是用手按住鼠标在做机械的动作了。为了让学生在长时间的操作中,能避免这一现象,我在完成原教材学习目标的同时,灵活的变换了素材及绘画要求,(课件出示要求)要求学生自读教材中的绘画方法后,画一只与教材中例图不同的蜜蜂,学生失去了对教材的依赖,便主动去素材库中搜寻,并积极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演示课件)这是学生们课堂上创作的作品,虽然略显得笨拙,但真实而富有童趣。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在掌握了绘画技法的同时,激起学习的热情,使沉寂的课堂充满生命力。难道说,这不是创造性使用教材为课堂教学带来的好处吗?

三、      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众所周知,改变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标志性体现,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多种渠道,但我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更容易促进课堂教学由传统模式向“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转变。

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课堂上被看作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许多学习目标和任务都要通过学生主动的、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在《画梅花》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各类关于梅花的资料,课上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知识正确画梅花,课后,我与学生一起走进社区,走进生活,探寻梅花在生活中的价值,寻找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人。这样,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法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相应地起了变化。这就将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