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讨论社区- 专业发展

本工作室优秀成员戚昊苏被评为区教科研先进个人并在表彰会发言

作者: 李彰有 发布时间: 2020-03-02 阅读:( 5383 )  

     学习成长一直在路上

                      ——秦淮区教科研先进个人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戚昊苏,来自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非常感谢区教科室的领导给我一个作为教科先进个人代表发言的机会,内心充满感动,这既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激励!
    岁月如梭,募然回首。
    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8个春秋,这期间经历了新入职时的满腔热情到工作几年后的职业倦怠,再到接触教科研后的涅槃重生!

真正走上教科研道路是从2010年,参加区教科研培训,杭主任在讲座中讲到教科研对教师的自我发展、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成就美好的人生,美好的教育的意义,讲到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业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这不就是我当时处在的状况吗?简单机械乏味的重复着教学工作,心生倦意,一眼望到退休的日子,恰好当时一个熟悉政治教师的同行跳槽到了保险公司当经理,我也起了辞职的念头。这次的讲座如一道光照开我眼前的迷雾,把我从辞职的路上吸引了回来,我便向着这道教科研的光走去。

我沿着教科研这条路,静心研究,努力探索,10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

1. 发表和获奖了30多篇论文。

2. 出版了一本15万字的教育专著。

3. 在全国、省、区开设6场学术发言交流。 

4. 被评南京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5. 被评为学科带头人。

6. 被教科研先进个人。

7. 参与了一个省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主持一项市级课题,一个区级课题。

8. 获得了南京市首届教科研创新成果二等奖。

在10年的教科研行走中,我有三个教深的体会。

做教科研首先是多阅读,勤于笔耕
    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朴实的话,写作是阅读下的蛋。现在想来刚工作那几年,除了本专业教辅资料,几乎不怎么读书,晚上还追电视剧,大约10年前听了南京市教科所刘永和所长的讲座,他谈到自己的阅读的经验就是做阅读笔记,把好的教育观点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写论文的文献资料,标注书名,作者,出版社,时间,自此我也开始了教育教学书籍的阅读,买来苏霍姆林斯基系列著作,陶行知系列,魏书生系列等中外名家教育论著,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尤其是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他从教育的实际事例中破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对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并启示我也可以这样去记录反思研究我在教育教学的教育实例,并记录下自己实践和思想,从此我便开始了我的专业写作。我还订阅了本专业核心期刊《中政参》、《教学月刊》,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对书中的重要思想,经典论点,都用笔记本记录下来,10年来一共记了18本听讲座和读书的笔记。除了专业阅读,人文社科,哲学,散文等书也读,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会阅读,通过读书,人文素养在慢慢的积淀,学术的视界在不断提升,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在不断提高;通过读书打开了眼界,提升了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转变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过读书,有了教育理论的支撑,把一线的教育教学的案例进行反思,在写作时不经意间就会把读过的观点用在文章里,读而后有作,有了阅读的积淀,写作不在那么空洞无物。平时多练笔,随时随手记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把脑中闪现的想法记录下来,经过整理自然而然就写出了论文。   

 第二个较深的体会是多听讲,提升素养

     我认为听专家讲座这是快速成长的捷径。从2010年到现在我差不多听了100多位专家讲座,有些是学校安排去学习,有些是自费去学习。从2017年到现在我已自费参加了四次《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社举办的全国高中思想政治论文和课题研究的高级研修班和卓越课堂,专家的讲座都是他们后积薄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的积淀,从讲座中感受到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追求的探索精神,对最新教育教学的理念探究,深深的影响着我,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向专家学习,听专家的讲座,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井底之蛙,不能学夜郎自大。通过讲座能快速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打开了狭窄的视野,对教育教学充满新鲜感,然后带着激情去研究这些未知的领域,在这个过程让自己更沉下心去学习和思考。这里我想谈谈我和桂祈蓉老师的故事,2013年12月参加区教科研培训,桂老师作了《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解读》讲座非常详细的讲了如何填写市、区课题申报表,以及什么是个人课题,如何研究个人课题,如何结题,以及开展课题的意义。通过这个讲座,学习到了如果开展课题研究,没有听讲座前,觉得课题应该是大学老师研究的东西,对我们一线中学教师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听了桂老师的讲座后,把自己的教育中班主任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形成了预设的解决方法,并把解决的方法在实践中践行,并把践行的不同方面的操作写成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有实践,有思考,再到实践,再到思考,再到实践,不断的研究文献,研究学生,最后这个课题研究成果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两岸四地学校辅导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这篇论文也让我获得了南京市首届教科研创新成果二等奖,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只是想解决班级管理的问题,没有想过后来一些荣誉的获得。专家的引领让我在嘴快的时间内学会了做课题,完成区课题之后,我不断的加入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在向主持人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成功的立项了市级课题。专家的引领让我的教科研的能力和素养提升了。

     第三个较深的体会是多加盟,明确方向   

     我积极的加入秦淮区中学名优骨干教师孵化班,加入江宁区李彰有政治名师工作室,与优秀教师同行,俗话说“独行快,众行远”。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为我们请了导师,请专家指导讲座,让我们规划发展目标,才由漫无目的的个人努力走向了有目标的奋斗,这两年在导师的引领下,清晰了目标,明确了方向,这一路走来,走过一些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想想,是缺乏团队和导师的引领,缺乏规划、目标模糊、定位不当,加入孵化班和名师工作室后,帮我认清了自己现在所处的专业发展优势和所处的阶段,清楚了自己专业发展的起点和终点,并对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如何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辩证的分析了个人优势和短板,并制定了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骨干层次目标、读书学习规划、师德提升规划、学科发展规划、教育科研规划等),以及学年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 一经步入教育科研的场域,我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通过教科研的研究提高了我对教育的理解力、批判力和建构力,研究让我成为反思者,研究赋予我教育教学工作的乐趣和价值;研究是我能够把握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在现实生活中,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我们的成长轨迹,决定我们的 人生成败,和勤奋的人在一起,就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就不会消沉,和优秀者通行,同伴的进步本身也是对自己的激励。  

以上就是我在教科研行走中最朴素的感受,最后我想用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中的一句话“他比大家都懂种树的道理,他已悟出幸福之道。”来表达我对教科研的感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向专家学习,与优秀教师通行,学习成长一直在路上!

谢谢大家!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