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讨论社区- 话说学科

文体视角下的阅读教学设计

作者: 郭昶 发布时间: 2019-04-10 阅读:( 5549 )  

浙江省奉化市锦溪小学  郭昶(浙江省特级教师)

文体教学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是简单地区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教学。从教材等读物的文体丰富性和学生自主阅读需求的迫切性等考虑,都要求我们对“文体视角下的阅读教学”的可行性、操作性作深入思探。

一、何为“文体视角”

阅读过程中,语篇的理解是一种受文体制约的思维。从阅读者而言,把小说当小说读,把诗歌当诗歌读,把散文当散文读,不仅是阅读取向,而且预示着各自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受制于文本体式,因此,教学过程也需要从文体入手,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将文体惯例和准则吸收进他们的阅读经验,在阅读中读出不同文体的文本特征。这就是“文体视角”。

王荣生教授在《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中例举过留言条与诗歌不同文体视角下的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样的语例,放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不同的文体教学重点也完全不同

留言条: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我把它吃了。

诗歌: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我/把它吃了

常规语例教学:“亲爱的”可能指谁呢?葡萄可以怎么来形容呢?“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怎么表达?

留言条教学:为什么省略了“亲爱的”后面的确切称呼?为什么不写两颗葡萄的样子?体会一下留言条的简洁。

诗歌教学:为什么“我”“你”要单独成行?结合作者写作背景,诗句中的“两颗葡萄”指什么意象呢?

由此可见,文体视角决定了阅读教学的不同走向。

二、“文体教学”的可操作性分析

“文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昵?

(一)历史溯源:刘勰“六观”首观“位体”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指出:“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其中的位体指的就是“文学体裁”,这是文字鉴赏的重要一个方面。

(二)教材分析:文学体裁丰富

     综观人教版实验教材,一至六年级共安排了二十多种体裁的课文。如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诗、散文、小说、寓言、古诗、词、文言文、剧本、相声、通讯……其中有些文本的导读中就明确指出了文体的名称与阅读建议。如剧本《半截蜡烛》一课前:“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有一种文学形式——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先读读下面的剧本,想想剧本中讲的是件什么事,说说你最欣赏谁的语言;再分角色演一演;还可以讨论一下剧本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教材编者已经明确指出了文本体式的名称,及文体视角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三)课程标准:区分与初步鉴赏

课程目标与内容指出:“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阅读的评价指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三、“文体教学”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人教版《打电话》一课文体是相声。教师在执教时一开课,就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初读文章的形态,坚持用听相声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相声原声录音,边看课文,哪里好笑就笑出来,并在文中画上笑脸,再交流笑点。这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文体视角下的阅读教学应有其独特的操作策略。那么,在“文体教学”中要处理好哪几个关系呢?

(一)文本第一,文体第二

    这指的是教学中不讲全文体的全部特征,而以文本呈现的文体特征为教学重点,这个策略明确了“文体教学”到底要“学什么”的问题。课标指出:“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例如小小说文体特征是“小、新、巧、奇”,具体指人物形象要典型,选材要以小见大,情节要有吸引力,结尾要含蓄隽永。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选学课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并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课中就不应提及这点,应着力通过情节图的选择引导学生体会“情节曲折”,通过发现伏笔感受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二)探究第一,讲授第二

    这指的是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以教师的讲授来替代。这个策略明确了“文体教学”要引导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例如阿拉伯民间故事具有语言夸张想象神奇、故事连环、蕴含真善美的教育的特征。人教版四年级《渔夫的故事》一课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去探究三个话题。一是《一千零一夜》传说中的国王因为听到精彩的故事所以没有在第二天处死王后,那故事精彩在哪里呢?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想象神奇语言夸张”的特点。二是传说中说到精彩处天亮了国王舍不得处死王后,那故事哪里断开来很有悬念呢?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故事连环”的特点。三是故事总有讲完的一天,但残暴的国王却最终不处死王后,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探究故事的内涵,发现故事传递着真善美,改变了国王的暴戾。这阿拉拍民间故事的特征在学生的探究中显山露水,发展了阅读经验,提高了鉴赏能力。

(三)体验第一,记忆第二

    这指出了学生关注文体学习的最终指向是体验鉴赏性阅读的过程,而不是记住各种文体的特征。这符合课标指出的“……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打电话》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笑点”,体验相声包袱的乐趣,体验“说学逗唱”的表演形式所带来的欢乐,在语言的转换中发现包袱的表现形式“重复法”、“否定法”、“谐音法”等,可以当堂体验一把相声这一艺术表演与创作的乐趣。

(四)实践第一,研究第二

     这指出了文体教学的教学形态是阅读实践为主,能在课内外链接鉴赏中发展初步鉴赏文学样式的能力,实践多一点,研究少一点,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强化阅读实践,解决一个“学了有什么用”的问题。在《打电话》一课教学中安排听相声、品相声、演相声的实践,在《一件运动衫》一课中安排比较阅读《爱之链》,让学生寻找文中伏笔续写结尾的实践,《渔夫的故事》一课教学中安排用夸张的语气讲故事的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展阅读能力。

四、“文体教学”的可拓展性建议

文体视角下的阅读教学针对不同文体开展,小学阶段出现的也就二十几种文本体式,是否具有持续操作性呢?换一个角度看“文体”,可以拓展为文风、语言风格等。同一文体有风格、流派的不同,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也有文体之别。有学者指出:“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心态小说之先河,《阿Q正传》是传记体的变格,《药》写了四个场景,分明是戏剧体小说,《社戏》是抒情体小说,《猫和兔》是寓言体小说,《一件小事》是随笔式小说,《示从》为速写式小说……”从这一角度看文体,阅读教学就具有持续鉴赏的可拓展性。

文体视角下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初步的鉴赏性阅读,期望学生被文学魅力所吸引,让阅读像探险一样,充满智慧的挑战,让阅读像寻宝一样,拥有发现的乐趣。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