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暗示调控十三种技巧

作者: 金小玲 发布时间: 2024-12-03 阅读:( 100 )  

674f08cb91ff0.png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会受到暗示,并不自觉地把潜意识结合起来,以实现预定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适当地运用暗示法,可以使师生之间产生默契,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激活状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暗示影响着人的心理与行为乃至生理变化。这就为我们研究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与实践性,铺垫了又一条心理科学的通道。因此,在探讨暗示与教育的内在必然性,认识和掌握其心理机制与规律的基础上,讲究暗示艺术,对提高教育工作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言暗示

语言是暗示教育最主要的手段。运用语言进行暗示,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把要表达的思想最简明的表达出来,做到言简意赅。其次,要使暗示的语言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使受暗示者乐于接受。例如,有的学生懒得动脑筋,在做作业时一碰到难题就想让学生帮助解决,教师便可以以“I am sure you can ,I believe you ”等语言进行暗示,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再次,要注意暗示语言的语气、声调。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效果就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比如用亲切、信任的语气说“你能够”,会激发学生去努力完成作业;如果用严厉口吻说出,好像就变成了“你能做不做”,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环境暗示

环境暗示主要是利用具体的课堂环境来实施对学生的暗示。课堂环境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背景,一种基调。如果室内杂乱无章,布局零乱,异彩纷呈,刺激强烈,都可使学生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影响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环境布置要坚持三个适宜:首先是采光适宜,即光线强度适当,切忌阳光直射或树叶遮窗;其次是布局适宜,即教室布置要对称整齐,保持墙面整洁,切忌乱贴乱画,杂乱无章;再次是色彩适宜,即颜色要协调和谐,切忌红红绿绿,刺激过度。符合了以上三条标准,就会形成一个整洁幽雅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教学用品的放置,直观教具的摆放,教学教学时的情感状态的化等都体现出一种具体的教学情境,无不对学生产生各种不同效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运用环境暗示的时候,既要当好一名“导演”,又要友善耐心地让每个学生做好“演员”,在热而不闷,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中“演”好每一台“戏”。

三、表情暗示

表情暗示也是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师生之间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过程。人们往往能通过脸上的形态与色彩的变化,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准确、精密地表达出来。所以蕴含着丰富信息的教师的面孔常常是学生最关注的目标。他们时时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上获得有关信息,以确定自己作出怎样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运用有声语言艺术的同时,充分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以形成知识信息、情感信息对学生的综合性“多觉辐射”。为此,教师的面部表情一要自然。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使学生看到教师表里如一的坦诚自然的真实形象,从而是赢得学生的充公信任。二是适度。主要指脸色脸型的变化不可过分、过频,要恰如其分,做到嬉笑而是不失态,哀痛而不失声。三要温和。教师的面孔如同一面荧光屏幕,各种情绪、心态都可以从这里无保留地透露出来。

四、目光暗示

据科学研究,人的眉毛有四十多种变化形态,眼皮的闭合也有二三十种之多,加上眼球的转动等,眼睛所发出的体态语言信息可谓繁复多样。正是通过教师丰富多彩的目光,学生可以窥视教师的心境,从而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敬重反感的情绪体验,进而形成这样那样的师生关系,导致或优或劣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恰当正确地使用“目光暗示”,有意识地让自己的“目光暗示”为教学服务。

五、姿态暗示

一个人的姿态能从多方面暗示他的内心世界:是热情还是冷漠,是负责还是敷衍,是正直善良还是虚伪奸诈。仪态端庄、稳重大方,不但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产生心理舒适感,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有利用教师威信的形成。教师上课时身体下直、挺拔、自然、轻松、收腹,能给学生以有力、洒脱和自信的暗示,从对教师的站立开始,让大脑主动动员各个器官(视觉、听觉等),处于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自己的仪态,即使饰再美,也不会黯然失色。

六、风度暗示

教师的风度体现了教师的情绪、性格、能力、意志等心理特征。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优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才是美的精华。”周恩来同志之所以得到人民的爱戴,除了他那经天纬地、纵横捭阖的才干,广博的学识,功高德重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那举止从容、稳重,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政治家的风度。这一风度代表了民族的正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装朴实整洁,举止稳重端庄,谈吐文雅谦逊,态度善良和蔼,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深深地佩服这个教师,从中感到力量、意志、修养、个性的具体的美,让学生陶醉在知识审美的海洋里。

七、手势暗示

手是会说话的工具,教师要认真掌握运用手势或“手语”的技巧。手势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教师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使有声语言更能传情达意,使学生透过视觉获得具体形象,增强美感,手势具有不同的含义,有满意手势,有指示手势,有形象手势,教师要区分手势的含义,加以选择使用。教师的手势不同于演员,一般来说,只有在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强语言的威力,表达关键性词语或意图时才使用。教师的手势不宜过多、过碎,否则就显得烦琐,会压抑语言表述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手势的作用,做到自然、舒展、大方、动要准、仿要像。要节制手势活动的频率,注意摆动的幅度,切不可不停地比划,频繁地画圈,或插入衣袋,或拢于袖内。手势的范围,上限一般不超过头,下限不低于胸范围太大容易过于滑稽。一般来说:“手势在上区(肩部以下)活动,多表示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感情;在下区(腹部以下)活动,多表示不悦、鄙视、厌恶、憎恨的情感。”教师要充分理解手势在不同活动区域所表示的意义,从而正确、灵活、恰到好外地使用手势。

八、衣着暗示

衣着即指人的服饰。除了服装,还包括手表、眼镜、首饰等。对于教师来说,得当的衣饰打扮,不但可以对人的形体、容貌、仪态、风度起衬托作用,而且会给学生某种暗示,穿着得当,会使学生觉得教学容光焕发,富有学识和修养,使学生感到亲切明快,听起课来自然会提高情绪。反之不成功的穿戴,会显得拖沓懈怠、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给学生一种沉闷、压抑和不快的感觉。如果教师的穿着过于艳丽和亲异,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转移到教师的衣着上去。去“研究”、“品评”,这样,自然要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和效果。因此,教师的穿着应按照朴素、整洁、得体的标准去要求。所谓朴素,主要是指衣服的颜色或式样不浓艳、不华丽。教师在教学上应严格要求,在穿着上应大众化,不赶时髦,不标新立异,不穿奇装异服,整洁是指衣服要整齐清洁,不能尘埃遍布,马马虎虎,邋里邋遢。得体是指穿的衣服要适合体型,适合性命,适合年龄和教育对象,做到得当、合体。教师的衣着是一门学问,对教育和教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每位教师的衣着都应于朴实大方中见高雅的情趣,于整洁得体中见丰富的涵养,给学生以质朴美的熏陶和感染。

此外,教师的不同角色特征、人格特征、形象特征,都会给学生不同的暗示,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开展,形成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认真设计、不懈努力,就能把一些消极不良的暗示转化为积极暗示,为课堂教学服务。

九、行为暗示

行为的暗示教育对青少年的着巨大的激励和影响作用,这是与他们积极向上、爱好模仿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由于少年儿童思维的具体性,示范可以借助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行为规范,为他们领会和模仿,教师是学生经常的,、直接发生影响的教育者,教师的行为如何,更被看作是自己的榜样,所以,教师的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典型人物、优秀学生的行为进行暗示教育,使人们感到真实可信。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行为暗示教育不能使学生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的模仿上,而是要使他们自觉地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体现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动。

十、信誉暗示

青少年学生对领袖、英雄和有威信的人物十分崇拜,所以,要充分发挥信誉暗示的教育作用,信誉暗示要十分注意其典型性的权威性,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要注重权威典型的新颖性,使信誉的暗示更有实效性。

十一、情境暗示

任何人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情境是以具体直观的生动形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的,对人的影响作用较之抽象的说教更容易被理解,而且能够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运用情境进行暗示教育,应该使教育的内容与情境相一致、相吻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一方面,教育都可以根据情境进行与此有关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者可以根据教育的内容来创设教育情境,例如,根据某些学生厌学生缺点,举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讲会、展览会等,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境暗示教育。

十二、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生活中的“疑神疑鬼”现象就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例如,别人丢了钱包,就觉得别人在怀疑自己偷了,一直到别人的钱包找到后,才如释重负。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教育者要指导学生消除消极的自我暗示,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使学生暗示自己在德智体诸方面“还可以更好”以自我激励,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十三、暗示的方法要具有差异性

这一点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提出的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也存在差异。因此,暗示教育的要求与方式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这里的关键是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学生。


编辑:钟芳玉

审核:金小玲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