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课下注释指瑕

作者: 刘宇杰 发布时间: 2021-01-24 阅读:( 6632 )  

《诫子书》课下注释指瑕

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中学  刘宇杰

内容提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文言文翻译一直是一个难点,文言文的课下注释对学生理解文言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81页课下注释⒅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笔者认为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课下注释对“穷庐”的解释不准确。本文从语法和文意两个角度来阐述对“穷庐”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诫子书》  注释   指瑕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81页课下注释⒅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笔者认为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课下注释对“穷庐”的解释不准确。

一、笔者查阅了《辞海》,《辞海》中“穷”的义项为:

穷(qiónɡ)                                               极;尽。如:穷奢极侈;无穷无尽。《楚辞·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困厄;困窘。《论语·卫灵公》:“君子亦有穷乎?”《国策·秦策》:“公孙衍欲穷张仪。”高诱注:“穷,困也。”不得志。《孟子·尽心上》:“穷不失义。”贫苦。《左传·昭公十四年》:“分贫振穷。”孔颖达疏:“穷谓全无生业。”皮日休《卒妻怨》:“救此穷饿骸。”彻底推求。如:穷原竟委。《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偏僻;荒远。《汉书・萧望之传》:“穷辟之处,买亡所得。”(《辞海》2010年缩印本(第六版)》第1523页)

从语法角度讲,“穷庐”一词中,穷修饰庐,属于偏正结构。再结合文意,从以上六个义项来看,笔者认为只有偏僻、荒远,才能翻译通课文中的“穷”。 六个义项中不含有“穷困潦倒之人”这一条。

《辞海》中还有一个词条:

穷阎漏屋:阎,里巷。指偏僻的里巷,破漏的居室。《荀子·儒效》:“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贵道诚存也。”亦作“穷巷陋室”。《韩诗外传》卷五:“虽隐居穷巷陋室,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矣。”(《辞海》2010年缩印本(第六版)》第1523页)

从词条中可以看出,“穷”修饰“阎”, 穷阎翻译为:偏僻的里巷。

不论是“穷阎”,还是“穷巷”,二者中的“穷”都翻译为偏僻、荒远的。

所以,笔者认为“悲守穷庐”中的“穷”应该翻译为“偏僻、荒远的”。

从文意角度讲, 《诫子书》篇末,诸葛亮又叮咛儿子,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悲守穷庐”之“悲”,悲的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上的穷乏。

古代的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诫子书》中,诸葛亮也是现身说法。

诸葛亮的才高八斗和雄才伟略,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隆中对”可以看出来,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谋划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诸葛亮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接世”之才。诸葛亮关注的是儿子的德、才,没有提及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再有“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也不一定就使人穷困潦倒,二者不构成因果关系。穷庐翻译为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是不准确的。

二、再来看一看庐的义项:

庐 (lú)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如:茅庐。陶潜《读〈山海经〉》诗:“吾亦爱吾庐。”又指临时搭成的小屋。参见“庐墓”。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周礼·地官·遗人》:“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屋子。《汉书·金日磾传》:“日磾小疾卧庐。”颜师古注:“殿中所止曰庐。”寄居。《国语·齐语》:“卫人出,庐于曹。”韦昭注:“庐,寄也。”通“籚”。《考工记·总序》:“秦无庐。”郑玄注:“庐……谓矛戟柄。”指庐州,如:庐剧。(《辞海》2010年缩印本(第六版)》第1202页)

《汉书·食货志》中有:“在野曰庐,在邑曰里。”句。颜师古注曰:“庐各在其田中,而里聚居也。”这里的“庐”可以理解村房或小屋

陶渊明在他的《自祭文》里说,捽兀穷庐,酣饮赋诗。 这里的“穷庐”难道也翻译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吗?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庐”可以翻译为茅屋。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为: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的陋室,杜甫的草堂,这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的房子。孔子云:何陋之有?诸葛亮在《诫子书》书中要表达的是教导儿子修身养德长才,做“接世”之人,即使身居“穷庐”也要有高尚的品德,也要“明志”,也要“致远”,而不是“悲守”。诸葛亮是想告诫儿子,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无真才实学,又没有高尚的品德,守着偏远荒僻的茅屋,就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那才是真正可悲的!

因此,笔者认为《诫子书》“穷庐”可以译为:偏僻荒远的茅屋。

从对“穷庐”的理解中,笔者认为要想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必须结合文意,必须结合作者的生平,不可望文生义。

 

作者:刘宇杰

单位: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中学

电话:13848051748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