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积极倡导和推动读书活动的今天,许多区域和学校开展的教师读书活动的效果并不乐观。从表面看,是教师思想守旧和态度消极所致,但其实质往往是领导管理能力薄弱和制度设计的问题。因此,必须找到干部、教师执行力差的真实原因,扎实落实解决执行力差的五大方法:目标明确、方法可行、过程合理、激励到位、考核有效;同时,还要积极践行“读烂一本经典”“主攻一个专题”“精研一位名家”三种行之有效的创新阅读方法。
读书是教师心灵的呼吸,是教师最美的生命姿态,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习惯和提升自身教育素质与能力的有效措施,这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不过,从当前的各种现实看,教师读书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学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轰轰烈烈的形式与宣传,冷冷清清的实际和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烈的反差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教师内在的抵触?让师生爱上读书的诀窍在哪里?怎样将校园读书做成一系列的项目或课程?……笔者结合亲身实践,提出一些个性思考,来和教育界同人做简单商榷和交流。
一
从管理学角度看,领导费心费力、积极推动的读书活动效果很差,好像是教师消极的态度所致,但其实质往往是因为领导管理能力薄弱,制度设计肤浅、机械。如果个别教师执行力差,往往是因为其个人能力差、水平低,而如果是教师整体执行力差,就明显与领导的管理与制度的设计直接相关。
从教师个人层面来讲,不读书的原因主要有:个人成长无目标,自我感觉已很好;机械忙碌已麻木,脑中无物混日子;习惯不好重玩乐,坐不下来难读书;一味被动成自然,学校不查我不做;综合素养较贫乏,忙忙碌碌不停歇;身边同行多平庸,十面埋伏消极声。
从学校集体层面来讲,不读书的原因主要有:喧闹开场搞宣传,不重实际重形式;目标设计不合理,期望过高不切实;内容设计太功利,导致教师心抵触;看似好心为教师,原本只是为卖书;形式单一少参与,孤单落寞成效低;领导观念较陈旧,短视偏喜低头牛。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必须先思考好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必须透过现象抓出本质,找到干部、教师执行力差的真实原因。
(1)教师不知道读什么。笔者在走进很多学校做深入调查研究时发现,对于教师读书活动,大多数学校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与推进策略,干部、教师得不到明确的指令,不知道怎样具体地行动,于是,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这样,就使基层干部和教师的工作重点同学校的工作大局与工作规划脱节,导致学校阶段性或整体性的重要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2)教师不知道怎么读。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可读书重要,但是不知道怎么读。这个专家说,要博览群书;又来个名师说,要精读细读;还没等去尝试呢,又来个学者大力提倡读书一定要集体共研共读……这法那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课堂教学艺术、班级管理技巧……每一类都是宝库,也都有经典。可“我”该怎么读呢?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能躬身用心思考,更很少有人领着教师们一起分析。
(3)读起来不顺畅。尽管几乎所有的领导都说自己重视教师读书,大力推动教师读书,可是,如果不能从购书快速到位、时间科学安排、活动精彩丰富、检查考核到位、评优树先前置等多个方面立体推进、明确要求,活动开展肯定会阻力重重。比如,多数一线教师上课、作业批改等日常工作量很饱满,学校又不能统筹安排合适的读书时间,则读书活动常常化为空谈;又如,受教师欢迎的书籍,学校往往不提供,只是为了完成读书活动而随意购书,书籍品质较差或者已经落伍,买来后大都被束之高阁;再如,教师们自己想拿出半天时间搞个读书沙龙活动,但由于领导害怕影响正常上课,不支持,那么这个活动大约就会夭折或被强行压缩。
(4)不知道读好了有什么好处。读书是慢慢润泽、慢慢生长的事情。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比较崇尚“实用主义”,古代读书是为了做官,今天读书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无一不是强调读书的实用价值。以至于人们一谈到读书,就很自然地与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具体的利益或财富扯上关系。久而久之,读书涵养心灵、澄明理智、提升道德、培养情趣等更有品位和高度的价值,就渐渐被摒弃和淡忘了。在浮躁、喧闹的大环境中,一个教师很难独善其身。
(5)知道读不好没什么坏处。纵观读书活动效果不好的学校,大都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教师们认为读书是一种要求比较宽松的倡导性活动,适合自愿式地参与,而不能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和评比。因而,失去威严的读书活动,其效果就与教师的实际表现渐渐脱钩。毕竟,在工作事务繁忙的状态下,谁还会用心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其实,知道读不好没什么坏处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没有评估;二是考核指标不合理;三是没有处罚或处罚不重。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危害也是无穷的。当那些骨干教师放弃读书学习后,其负面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所以,要想真正地推动读书活动,就必须制订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考核措施,要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读书活动纳入对教师的业务常规检查中。
第二,立足学校自身问题,扎实落实解决执行力差的五大方法。
1.目标明确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每个干部、教师来说,目标明确就是要落实指标。指标定得准确、能落实,是做预算、定政策、激励考核的基础,也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事。因此,读什么书,读几本书,用多长时间,做哪些读书活动,写多少读书笔记,留多少读书反思,开多少个读书研讨会,评出多少“书香教师”……都要特别明确、特别清晰、特别具体。每个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情,出台自己的“教师阅读指南”和“教师必读书目”,并扎实执行。这是保障效果的基础。
2.方法可行
和其他管理措施的执行一个道理,读书活动也需要决策、支持、反馈三个环节有效配合,需要根据区域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而不能只靠领导者的主观武断、个人好恶、一时之言。笔者就曾经带领教师们组织了丰富多彩而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
(1)“同读共谈”。从2009年开始,笔者每年初都征求许多专家学者和名师们的建议,推出一批必读和选读书目。一年一个主题,一个月一个专题方向,读后立即展开交流,整理出读书纪念册。
(2)“专题征文”。针对书目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问题,限定时间,明确要求,让大家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写成文章。
(3)“读书故事”。定期或灵活组织青年教师讲自己的读书故事,分享读书的收获和成长。对于业绩突出的,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德育过程。学校要把来自教师真实心声的读书故事,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财富,许多典型故事还应该被进一步宣传和推介,使之逐渐融化为学校的历史和文化。
(4)“分层阅读”。根据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等情况,给不同类的教师推荐不同的书目。比 如,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可以多推荐一些课堂教学技巧或学生管理措施的书籍,直接帮他们解决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已婚的女教师,可以为她们推荐家庭教育的书籍,与她们的家庭关系和亲子教育等密切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5)“阶梯阅读”。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不同,提供系列书籍,教师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一级级的过关游戏—各种相应的读书要求和读书任务,如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分享课件、教学结合、教育科研论文等。当完成一定的读书任务后,就可以申请借阅高一级的书籍。学校根据教师阅读级别的不同,在教师业务学习中给予不同的分值,以强化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6)“出版著作”。学校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撰写教育论文,发表教育教学类的文章,并努力沉淀和积累,围绕教育问题展开探索和思考,撰写自己的教育专著,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形成和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
(7)“书香教师评选”和“书香家庭评选”。对于在读书活动中表现主动积极的教师,要评优树先,以树立榜样,大力倡导读书的重要意义,营造更浓郁的读书氛围。
(8)“经典接龙”。这是笔者所在学校和所带的工作室近年采用的一种读书方法。在读书交流群中,大家一本书一本书地一起阅读。每天由值日老师在微信群中出示阅读的段落,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语音朗诵”,对重点段落,可以多人重复背诵,强化突出。这样看似进度很慢,但是因为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扎实、认真、消化到位,效果也最好。
(9)“好书漂流”。选择一本经典读物,挑选部分教师一个接一个地精读。每个人读完后,必须在书后的附页中写下简单的感悟、评论和思考,然后传给下一个阅读者。这样,带着大家的智慧,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又一个人。
(10)“特别的书赠给特别的你”。这是校长根据某位教师当下状态或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有意设计的个性化赠书活动。比如,看到某位教师近来因管理问题显得闷闷不乐,笔者网购了一本《不抱怨的世界》,在扉页写一句温馨赠言,然后签名相赠;了解到某位女教师常因夫妻关系不和导致心情焦躁,笔者便网购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赠给她;感觉某位青年教师在解决班级问题中遇到困难,笔者就将自己所著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赠给他……这样的赠书,饱含真情和期待,教师们一定会格外珍惜。
3.过程合理
任何事情的推进,都需要一个过程,读书活动也是如此。试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因 此,要想让读书活动形成氛围,让教师们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就需要整体化、系统性地设计,并且用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去推动和内化。
从2008年开始,笔者就利用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带领一大批青年教师一起读书、学习,坚持十多年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笔者明确要求大家既要确立愿景目标、长远规划和中期规划,还要确定近期目标和年度计划。长远目标重在通过读书引领教师树立教育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提升育人能力、沉淀和生成教育思想;中期目标下的读书要围绕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突出教育教学规律、方法、措施的探寻和创新;近期目标则紧扣教师当下遇到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与困惑的应对与解决,能帮助教师克服自身的疲惫、忙碌、焦 虑、低效等弊端或缺点,从而让工作更轻松、高效,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每学年初,笔者都会推出年度必读书目,提出明确的读书学习要求,安排专人进行督促,及时催交、收集和整理大家的读书反思;学期末和学年末,我们组织工作室成员进行全面的总结回顾和读书分享,并不断邀请更多领导、优秀教师一起参与,规模越来越大,品位也越来越高。
4.激励到位
激励到位有三层意思:力度到位、描述到位和兑现到位。这就是说,我们既然重视读书活动,就不要把这种重视只停留在思想上、口头上,而要一诺千金,将其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比如,必要的资金投入,为教师们购买书籍;“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们得到名师的指点和指导;适当的荣誉、物质性奖励与宣传;为爱读书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等等。
5.考核有效
多数学校实际上并没有把“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职业规范,作为教师一项“不用提醒就应自觉行动”的职业素养,也没有将相关的任务和要求纳入教师的工作常规和日常考核。有效考核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考核要真正发挥导向作用;二是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三是处罚措施要严格执行,不能姑息。尤其是对于那些表面上忙忙碌碌,但却一直满足于机械重复而拒绝学习和改变的教师,要严肃批评,要适度警示,专门帮扶。
二
许多地方教育系统或各学校往往把教师读书搞成所谓的“项目”或“工程”,试图以行政命令和任务要求的方式强力推动,但实践证明,这种外在的硬性要求与强制性任务,实际效果不会理想。
在笔者与众多教师的交流沟通中,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几乎没有一个教师真的不爱读,不想读。那 么,原本通过读书走上了工作岗位,而从心底又很想读书的教师,为何在许多领导眼中却是另外一番样子呢?怎样引发和重燃教师内在固有的渴望与力量,使之生发成自己自觉自主的愿景和行为?
很多管理者喜欢一刀切,往往把读书作为强制性的要求和任务,对于因为各种原因不读或应付的教师,他们常采用抱怨、批评、谴责、嘲笑、惩罚的方式,让教师们畏惧。这样过于关注不读的教师或不读的行为,就往往忽视了那些想读、爱读并且已经微微读起来的人。慢慢地,就连这点星火,也在各种否定和怀疑中熄灭了。带头人都做了逃兵,后面还怎么推动?
另外,很多学校的读书活动犯了操之过急的错误。活动还没正式开始,就大呼小叫地要求教师写这写那。这样,犹如当头一盆冷水,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兴致全部打消了。聪明的领导,要让教师们先玩着读、读着玩,比如,你一段我一段,一点一点,谈、 说、论、辨、讲……慢慢地,部分教师就成了自觉,也开始点点滴滴地做更深的思考;之后,再慢慢引导大家对照好书来观察和检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内隐思维。内在的东西多了之后,教师会感到不吐不快,于是写作会成为这样一件趣事:借着一个“洞”,循着一束光,抓着一个契机,开始自然地流淌。于是,读写互相促进,读书就慢慢成为教师的自觉习惯,形成教师真正的自我内需。
区域或学校领导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效地引领和推动教师读书,进而使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和自觉?首先,必须呵护和支持部分人先读起来,赞赏和推动部分人先亮起来。一个爱读书的教师可以带动另外三个,三个就很可能带动另外十个,而十多个一起读起来,就完全可以激活一个群体。至于那些始终不读的,他们也必定在整个氛围中获得某些浸染或温暖,留待以后慢慢来,一个一个地激活,一步一步地深入。等好书照亮了几个人之后,大家自然就看得见阅读的神奇力量。
其次,告诉教师们为什么读。学校设计读书活动时的目的,也直接决定了初始行动时的效果和以后的信度。不要总是谈为了工作、为了管学生、为了高效课堂……对于一个工作忙碌难得清闲,而内心又有很多困惑、问题、压力,甚至迷茫、怀疑、挣扎的人,我们说得很美的东西,竟然都不是为了他自身的建构。读书,首先要关照教师的内心世界,关注每个教师的内心温柔之处,让教师体验到美好。比如,先读点家庭教育的书,期待、提醒和殷切希望教师们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又如,读点家庭经营的书;再如,读点健身养心的书……不管怎样的方式,不管怎样的书,只要是有益的,就大力支持。而读起来了,读进去了,都会化为教育的力量。
教师怎么读书更有效呢?笔者特别推荐十多年前带领一帮同行一起读书,后被许多青年教师实践验证的确行之有效的三种创新方式。
其一,读烂一本经典,先找到自己的话语权。好 书,虽然在思想观点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都是让人学会思考,提升境界,开阔视野,走向真善美的。也就是说,好书都是相通的。既然教师业务忙碌,事务应接不暇,没有时间读很多书,那么就不要滥读泛读,可以找一本很经典的书,深读、读烂、读厚再读薄、最后读出自己。
其二,主攻一个专题,确定好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人各有优长,各有兴趣,也各有困惑。所以,可以根据内需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一个专题,比如,我喜欢课堂提问,就专门找此类的研究;我喜欢小组合作,先读读佐藤学的“合作教学三部曲”;我喜欢班级管理,就先找对这方面有研究的书来读几本……虽然只是“多收了三五斗”,但久而久之,就意味着我们很可能已成为这个方向的专家。更何况,一个人一旦读进去,就会有一种神奇的加速度,想止也止不住。
其三,精研一位名家,先站到巨人肩膀上。读书,其实就是读人。读人的思想观点,读人对事物和世界的看法。好的读书,讲究“用情专一”,即喜欢谁,就先爱屋及乌,多读他几本书。比如,笔者非常喜欢杜威,前几年,一气呵成读了他的三部代表作。这样,就基本把握了他的思想精髓,也就是说站到了他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这时,我们自己已经高了很多,思想有根,也就有底气了。有了领悟,再加上实践和思考,我们就会走向爱与智慧。
当然,这三种读书方法,主要是指专业阅读。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中,以“有限”读“无限”,必须要慎选、精选。找自己心仪的更好,找最能增值的更好,找一读就相守一辈子的更好!
其实,读书就是为了好玩。为了让枯燥的日子好玩,为了让机械的工作好玩,为了让麻木的人儿好玩。阅读好书,就是灌溉生命的泉,慢慢地,慢慢地,生命就变得温润而丰富、生动而深刻起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