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小组合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陈维坚 发布时间: 2019-10-11 阅读:( 5323 )  

中学历史小组合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中学  陈维坚

一、“小组合作教学”教师操作指南之课堂合作流程

“小组合作教学”课堂操作流程图

5d9fda059f7d2.png

(一)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形成知识技能的基础。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归宿点,历史教学追求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问题的设计,用蓝色表示,蓝色代表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主动思维,不但使学生学会思考,更使学生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能够按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化繁为简,难易适中。

   问题的设计,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学生也应该参与,主要由师生共同参与。即使无法让每个学生参与设计,也可以让一部分学生(科代表、各小组长等)参与设计。如果把它比作“烹饪”的话,那学生便是“厨师”,他们理应要处理着“烹饪'的过程:让学生有时自定“菜谱”——设计问题,也让学生亲亲手“烹饪”——分析和解决问题,也让学生亲口“品尝”——自我赏析,使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自己完成。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问题的设计内容和范围,由学生个人自主进行学习与研究,使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并获得亲身的学习体验。这一环节用浅青绿表示,浅青绿代表梦开始的地方,亲身的学习体验能够带来深刻的记忆。这环节要求教师提前印发学习大纲(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研究方法和知识点的记忆方法等给学生,并作具体提示。同时要求学生做到:第一,读目录,明确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及与其他章节的关系。第二,找核心,即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第三,列线索。旨在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消化,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印象,使“教材”转化为“学材”。

(三)小组研讨与集体交流

   本环节包括两个部分:小组研讨与集体交流,即小组内合作与小组间沟通。我们用橙色来表示,橙色代表欢快活泼的场面。教师在本环节印发单元问题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五到六人(成绩起跑线大致相同)。课堂上各小组对问题的设计展开讨论,由小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说出单元知识点、题型特点以及解题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达到以下目的:

   ①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争论,从不会到会,到懂得更多,相互促进、补充,逐步丰富个人的学习成果。②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争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亲自探索实践,既达到教学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③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争论,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上敢于否定,勇于争议,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体交流是课题实验小组之间通过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学习的活动。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把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口头的报告材料,然后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各小组的初步的讨论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讨论和对知识结构的进一步的认识。

(四)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通过对问题设计的研究和讨论,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然而问题设计的题目所反映知识点的运用往往是零散的,系统性不明显,不便于记忆,而单靠学生的集体交流总结是不完整的,况且学生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不很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学习问题设计对本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以及容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梳理。同时,让各小组派代表介绍该组研讨方法。我们用金色表示,金色代表成就与硕果。通过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师生总结,使学生对问题设计有总体性的认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启发学生只有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才能揭示知识的本质规律。教师应提供学生进行反思的步骤、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全部过程,并且考虑如何修正、提高。

(五)质量检测与小组奖励

   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学习与研究,再用单元测验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测验题量不宜太多,以单选题为主,让学生参与以往从未接触过的出题、评价。事实上,高中生对于“参与出题”的做法是颇感兴趣的。此一环节包括质量检测与小组奖励,两者相辅相成,通过质量检测,确定小组奖励对象,通过小组奖励,激励学生提出进一步改进,明确奋斗目标。此一环节我们用红色表示,红色代表热情与肯定。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说是搞好学习的一个重要保证,而能够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无疑最容易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小组研讨教学法实行小组奖励。即对测验中个人成绩较好及进步快的成员以及平均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给每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使组内每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让这些人上台发言,谈谈成绩取得的心得体会,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以后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二、“小组合作教学”教师操作指南之实施五阶段

   第一个阶段:学走路(安步当车)

   第一、二个月。万事开头难,抓好头是关键。明确阶段性目标。第一、二个月是手把手教学生,它必然遇到学生对某些行为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情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哪怕速度再慢些也没有关系。宁可花费多一点时间,也要把学生的习惯养成。

   教学思维五大因素:1.困惑:怎么分组更加科学合理?小组成员怎样找到认同感?小组组员回答问题代表个人还是小组? 2.定位:旨在培养一种习惯。3.策略:(1)允许犯错误,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抓住闪光点给予加分;(2)问题设计简单化,可操作。导学案制作过程中难易程度适中,能够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以获成功感。(3)培养习惯,课前一定要预习,小组组长负责检查落实,做好组长培训工作;(4)小组建设,包括小组组织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小组组织建设,进行科学划分,一般以六人为一组,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让不同水平、兴趣爱好、特长的同学形成互补,合理搭配的小组。小组文化建设包括组名、组训、组规、小组成员集体照等,在学习、纪律、管理与生活等方面逐渐形成团队意识。(5)定期召开组长会议,加强对组长职责的培训。(6)课堂组织上,预先规定小组讨论的行为规则,避免组内冲突。4.评价:(1)表扬为主;以成员所在小组为单位作为表扬对象,评定小组的合作情况。(2)寻找认同感,引导学生关注能够控制的事务,降低对解题难易程度的要求。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看待事情的结果,指导小组成员设立切合实际的期望和目标。5.经验:(1)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当代教育的发展潮流,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2)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时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利用群体公约动力改变成员的行为。

   第二个阶段:拖拉机(车在马前)

   第三、四个月。这个阶段我们形容为拖拉机阶段,就像成语所比喻的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即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教学思维五要素:1.困惑:第一个阶段是不知情时的乐观,第二个阶段则是知情后的悲观。学生因为实践没有明显效果而动摇,教师疑惑实施过程过长而犯难。学生接触小组合作后出现一些懒散和倦怠的现象,怎么解决?2.定位:建立一种参照系。3.策略:(1)分多课堂呈现小组合作模式的流程或环节,不可能每节课都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也不可能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将教学模式流程处理完毕。教学模式流程是一个系统,其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小组研讨与集体交流是关键,质量检测与小组奖励是有效手段。(2)成绩测验出现暂时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实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侧重点放在小组合作的整个环节,而不是放在书本上的每一课。(3)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应力,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精选教学材料,对不同学生完成度给予引导,因人而异。(4)多听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的课,集他人之长为一身,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5)课堂组织上,随时纠正各小组不规范的行为。(6)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4.评价:(1)表扬减少,评定学生的学习表现,多以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予以肯定,适当对一些不规范行为提出批评。(2)以小组的完成度来激励个人与小组在竞争的表现,观察和检测小组组长量化评分情况,规范评分标准。5.经验:(1)注重体验,体验是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对人生新的理解的过程。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中,50.8%选择动手操作,30.5%选择讨论交流,说明采用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学生非但不喜欢,还很容易忘记,不容易吸收。同样的,从记忆保持时间来看,通过体验与实际运用的方式记住知识是最牢靠的。(2)关注生成。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个阶段:开汽车(适当加减档)

   第五、六个月。文理分科后作为文科的同学,已经能够基本上掌握课堂教学模式的规律。表达能力较强,大胆而流畅,自觉性强,完成速度和效率较为快。

   教学思维五要素:1.困惑:是否小组合作只是适合文科的学习而对理科有本能的排斥?如何让学生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精细的观察量表,比较繁琐怎么办?2.定位:寻找相似点与差异点。3.策略:(1)文理区别对待。高一文理未分科时,基本上都能适应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分课后,文科很快掌握了课堂规律和学习方法。理科因为与文科分道扬镳,便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待。理科学生也注重课堂表现分数,因此,并一定要在课文的深度难度挖掘,可以在小组学习中的协调性,认真程度,任务完成的满意度上给予反馈。而文科的同学则更加注重答题内容的规范性,准确度,答题是表述的条理性。(2)侧重点转变。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转化后进生的任务更为迫切,侧重点落在学习成绩一般及后进生参与度、任务完成度的关注。(3)课堂组织上,由老师监督各小组成员行为,对同学疑惑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学习帮助。(4)课前准备上,阅读大量相关专业著作,以应对讨论交流中提出的各式各样问题,进而能够给学生指导。要求检查预习资料,做到答题较为基本规范,自主完成度较高,导学案完成率85%-90%。4.评价:(1)表扬与批评各占一半,表扬在闪光点,批评在不规范处。(2)将评价量化与晋级。学生对晋级怀有期待,通过晋级激发他们竞争意识,通过量化激励他们更主动地获取知识。(3)全班各组讨论和定立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可量化、较公平、易操作的评价表。5.经验:注重创新。通过比较教学,提高学生对合作的认识,只要是有利于学习的,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发现拿出来与他人分享。

   第四个阶段:坐火车(辅车相依)

   第七、八个月,点燃发动机,对时间与效率的要求更高,要求表达能力强,清晰流畅

   教学思维五要素:1.困惑: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脱离时如何协调?2.定位:形成有效的品牌识别,健全评价机制。3.策略:(1)课堂组织上,由老师引导小组成员对另外一些成员提供及时的学习帮助。(2)侧重点落在对重要知识点的点拨,对组员问题回答的点评。(3)导学案与课本相配套,使用说明与答题规范相挂钩。(4)要求课前预习充分,课中重点难点突破,课后知识及时消化。(5)课前准备上,阅读与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在疑难点上给学生引导和建议。要求组长检查与老师核查结合,做到答题规范,自主完成度高,导学案完成率95%以上。4.评价:(1)将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填写小组课堂评价表、学生自评、互评记录表(百分制)。(2)个人表现与合作状况评价结合,对个人进行评价,首先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5.经验:评价系统是教学模式系统的根本动力,是小组合作是否能够持久,一如既往地发挥它的功能不可或缺的要素。不但要进行有效地评价,还要进行系统地评价。

   第五个阶段:乘高铁(熟路轻车)

   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每个小组就是一节带动力的 “车厢”,小组长就是“分动力机”。

   教学思维五要素:1.困惑:每个组都在你追我赶,小组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为什么仍然组与组之间学校效果差异很大,学习成绩距离在拉大?小组分层教学是否有必要?2.定位:建立高效而有个性的精细化管理。3.策略:(1)通过多种途径并优化学生评价;(2)观察记录袋和量化表完整而充分;(3)对小组学习和表现精细化管理;(4)实现课堂教学的新转变,把重点落在小组合作的整体流程上,也把重点落在书本上每课。实现一阶段一中心、一单元一中心、一课一中心、一堂一中心的高效统一。(5)课堂组织上,由小组成员提供及时的学习帮助。(6)课前准备上,每组成员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自主构建知识树,提出几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对导学案完成率低于95%的组,其他组要求对其提供外援。(7)适当由优秀组组员主持、设计和操作小组合作课堂教学。4.评价:(1)评价方式多元化;(2)评价原则科学化:(3)评价内容全面性;(4)评价功能探究性。5.经验:让学生个体学习目标的达成、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分组展示的竞争欲望都有表达的窗口。让高效的学习、精细化的管理成为每位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内驱动力。

三.“小组合作教学”教师操作指南之的基本策略

   1.“广泛涉猎,紧扣专题”。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历史知识。如在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前,组织学生分成“历史背景组”、“治国方案组”、“历史评价组”,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学习知识点,广泛阅读原始资料、历史档案材料、重要文献,通过比较分析、辨证评价、画图列表等方法,完成授课前的知识准备。

   2.“放而不乱,管而不死”。小组研讨式历史课堂教学法,应该像市场管理那样,市场要放开,但又不能不管,而且要不仅有效,还要减少成本。所谓“放”,一是老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有利于思维的开启,学生在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质疑。故该教法不仅学生受益,教师同样受益;二是要激活学生思路,让其思绪畅开,联想飞扬,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

   3.“暗线引领,备前备后”。在研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起作用,听之任之。相反,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暗线引领”的作用,为每堂问题课堂小组讨论课的成功,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及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工作。教师的准备越充分,对课堂的把握越有效,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就越大。

   4.“团体反思,深化认识”。确保有时间进行小组反省。小组反省是合作小组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织活动。教师作为小组合作的促进者,必须保证有单独时间进行小组团体的反省。在团体反省中,每个组员都可以得到同伴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和感想,而这种积极反馈对自我意识以及合作技能的成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5.“尊重学生,敬畏课堂”。尊重学生,就是在小组研讨过程中,当学生发表的观点和提出的问题,一旦出现错误的看法及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教师绝对不能用完全否定的语气,教师应当谨慎对待,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言、表达观点和提出问题,但同时要做的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及原因,绝对不能将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敬畏课堂,就是把课堂看作神圣的地方,把教学看成是神圣的事业,用敬畏之心对待知识、对待学生。敬畏课堂实际上就是敬畏生命、敬畏学生,用虔诚之心对待错误、对待差异。

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之实施成果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体系。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历史科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省、市、区立项课题进行《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并2006年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12月在2009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个人。省教研室曾于2003年11月就该模式举行了全省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这在省内尚属首次。近年来省教科院、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佛山名师面对面、区进修学校,广州增城、清远佛岗、深圳和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教育学院(广二师)、番禺二师附中、番禺石碁第四中学、容桂中学、桂州中学等单位邀请作有关“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践报告。

   2. 依靠技术建立优质资源,创办的专业网站资在全国影响突出。教研组的课改工作启动后,在科组教师张小明的努力下,创办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网址:www.zxls.com)。网站创办后发展十分迅速,早在2005年就已成为全国历史学科门户网站,网站资料丰富、原创性、实用性强,日点击数超过一万。网站注册量、访问量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历史教师个人网站的前2位。教育部《信息技术教育》、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网站做过专题介绍。网站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主题网站网站展评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在12月份获得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主题网站一等奖;两篇论文入选教育部主办的刊物;一项成果被评为省教育创新青年专项奖三等奖

   3.组建“中学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和网络教研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根据教研组已经形成的特色和存在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于2010年3月创建了“中学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和网络教研工作室”,它彰显了教研组的名师效应及带动作用,展现教研组优势,成为教研组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和亮点。以高中历史“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方向,在省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发表教学论文十五多篇,获国家省地市区奖多项,2009被评为“广东省中学历史优秀教学(教研)工作者”,2011年开展容桂名师工作室《高中名师工作室》工作。2012年顺德教育局确定本人第二批“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站”入站教师,对推动教育科研起示范作用。2012年7月成为广东省第二批“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几年来间,有来自省内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和南海等地和全国各地如河南三门峡市、洛阳市,辽宁葫芦岛市,澳门培道中学等地的教育考察团到校考察听课交流。2009年,由英国兰开夏郡的30多位校长组成的教育考察团莅临容山中学,部分教育考察团听了课,得到高度的赞赏。2010年我市南海区将全区历史教研活动移至我校举行,邀请本人上了小组互动合作模式示范课,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莞和中山等地也派人参与了这次活动。2012年广东仲元中学,深圳松岗中学,中山一中等学校领导和老师到校听本人关于“在实践中探索、在行动中反思、在发展中深化——“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和研究”的报告,课后进行了交流。2012年上午广东省中学校长提高班的校长们到校听本人关于“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和研究”的课,并进行了交流。2012年应邀赴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历史课堂教学法的讲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投身教改,彭湃的是激情,涌动的是理想,激起的是热情,付出的是真心,收获的是事业。我校历史科组老师大胆尝试,在实践中反思,在发展中超越,真实地实践着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精髓。秉持这种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业绩!

(本文发表于《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第14期,ISSN : 1672-1128,第45-48页。)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