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教育家一样工作和生活 ——作为特级教师,我到底特在何处

作者: 郑立平 发布时间: 2019-03-14 阅读:( 6585 )  

像教育家一样工作和生活 ——作为特级教师,我到底特在何处

(此文系2015年1月发表在《未来教育家》)

 

教育感言: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而教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个相伴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显现,得到升华。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我们都要开出自己的花,是教育者应有的心态;做学生的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最好的修养;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是教育者打造幸福人生的必然之路。

我们不要当流泪燃烧的蜡烛,而要做太阳,照亮着别人,也辉煌着自己。学生的成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也为自己的成长而自豪,师生相伴成长才是教育最美的风景。我们应该在教育和引领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并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生命的价值。

对于一个平凡的一线教师来说,用这样夸张的一个题目,可能会让很多领导老师嘲笑。但是,我个人一直以为:“教育家”不应该只是遥不可及的星星,而应该是一个个脚踏实地的执着身影;“教育家”不应该只是一个标签或称号,而应该是一个成长的方向和过程;“教育家”不应该是一个僵化的评价标准,而应该活在每一个教育者心中,活在苦辣酸甜交织相溶的教育日常生活之中。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我想,每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梦。追梦的路上,就必然需要我们不断对自我进行审视和反思。

“作为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特级教师,你认为你到底‘特’在何处?”,一位记者朋友曾经询问我这个很刁钻而深刻的问题。由于问得比较突然,我当时没有做正面回答,只好机智地把话题引到了别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许久,但这个问题却一直萦绕在心里。

确实,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我到底“特“在何处呢?看似简单,却直指灵魂深处。如果说是教学水平,可纵横比较,自己的教学水平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明技巧之处;如果是教育业绩,可细细想来,自己的教育业绩实在有点亵渎“突出”或“显著”这些词语;如果说是专业成长,可是,随着读书学习和教育研究,我反而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愚钝与无知,甚至常常感觉自己根本不配做一个特级教师。

但,自己的确是在经过层层选拔后被评为省特级教师的,而且。当时还是作为比较年轻的特级教师。既然早已经被赶鸭子上架,自己到底“特”在何处呢?反思,纠结,思辨,斟酌……想来想去,我渐渐有些明白:这个“特”不应该指荣誉、称号等肤浅的表象,也不应该指公开课、论文等单纯的数量,它应该更多是指基于对一个教师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基本认同之上的“人的与众不同”,即“我”是以一个什么样的为师的人的身份站在教育和生活中,站在同事、学生和家长面前。想到这里,我顿时豁然开朗。虽然并不优秀,但要、确要找些与众不同之处的话,或许真得可以给许多年轻教师一点点思考和借鉴。

5c89acb9942d4.jpg

第一,我特别能吃苦。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的农民的孩子,一开始也被分配到最偏僻的农村中学。参教25年,23年担任班主任,即使在担任学校中层的十多年里,也一直兼任;人教数学的同时,兼任过除英语之外的几乎所有学科,都全力以赴,取得了较好成绩;和学生一起搬砖推土建校,与同事一起种树养草绿化等等,我承担过从最基层的一线教师事务,到学校的多个管理岗位。我长期在寄宿学校工作,曾经承担过每周近30节课的工作量,曾经连续五六年的正月初五就被安排到校给学生补课,一般情况每天五多点就起床到校陪伴学生,直到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休息。目前为止,我发表的上百万文字,出版的14本书,几乎都是在夜深人静时完成。在我眼里,教育不是一项工作,它就是我的生活。我想:什么样的生活里也不会只有轻松和欢乐。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苦过、累过、郁闷过、纠结过、孤独过、委屈过、挣扎过,甚至绝望过、崩溃过,他就不会咂摸出幸福的真滋味。一个人,只有读懂了苦难和伤痛,才可能幸福和成熟。

第二,我特别能坚持。大约是先天性格的关系,我从小就特别执拗;尤其是一些自己认定的事情,大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只要是我喜欢且能做的事情,我总会想尽各种办法和措施去尝试去经营去完善。如果不能把玩出点自己的味道来,我会牵肠挂肚,浑身难受。比如读书,几乎是每个教师上学时的好习惯。而工作之后,面对繁杂的事务,绝大多数人往往纠缠陷于紧张的忙碌之中,读书的教师很少,而真正在坚持用心读书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而我却一直坚持。买书、读书、讲书、写书是我的四大爱好,三千多册藏书是我的巨大财富。世俗中的人们太在意感官的直接刺激,所以就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宁静与丰盈。世间非常之景观,常在险远处;心里宏伟之境界,常于孤寂中。如何让心灵宁静而高贵?书,无疑是最好的工具和途径,也理应是教师最好的伴侣。

为了能多些时间静心读书和思考,对同学好友的聚会邀约我大都百般推辞和逃避,自甘于品味这份幸运的寂寞与孤独,陶醉在自己的幸福园地里与心灵共舞。我知道,现在,有些老师总排斥读书,可我一直以为:人因读书而高贵,人因思想而伟大;教书的不爱读书,教学的不爱学习,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导致教师倦怠和平庸的罪魁!教书的不爱读书,意味着放下了自己的武器;教学的不爱学习,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如此流浪迷茫的心,到哪儿也难以找到幸福。

世间之事,因难而废者十之一,因堕而废者十之九。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据说,曾有这样两个小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临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就没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边那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看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等他看到老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呢,一点儿也不像一个星期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朋友听后,微微一笑,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都会在做完功课后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了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确实,平庸与优秀的差别,常常就在于是否能拒绝诱惑。能够摒弃喧闹、自寻沉静,充分利用平常的零星时间,坚持发展自己或者事业的人,看起来好像有些孤僻或另类,其实这才是大智若愚。因为,珍惜时间,就抓住了生命的根本。我相信: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在坚持中,我越来越来镇静、淡定,在坚持中我越来越忍耐、宽容,在坚持中我越来越自信、丰盈,在坚持中我也越来越知道一个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往哪里走、应该怎样打造自己的教育人生。

第三,我特别爱创新。我相信,真正优秀的教师都是非常勤奋之人。但如果仅仅只是苦干,一般也做不出很好的业绩。就像愚公移山,如果没有上帝来帮忙,其结果肯定还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不仅给自己也给家人带来无尽的劳累。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既能“苦干”,又能“巧干”,则一定会不断地收获惊喜。我已经在教坛上“苦做”了24年,但我也是一个非常善于“巧做”的人。当然,这里的“巧”,绝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教学效益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是在坚守常规之中的打破思维定势主动地创新求变,是在困难面前的机智化解和智慧超越。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爱戴的教师,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学生不断地在你身上有新发现,你要像惧怕火焰一样惧怕精神的僵化!”无论是学科教学、班级管理,还是学校职责,我非常讨厌那种鹦鹉学舌、机械搬运式的工作状态。每遇到一个问题,或是承担一项任务,我都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总爱寻找新的思路和措施,总爱采用新的手段和方法,努力去寻求新的效果和新的体验。比如,为了改革数学课堂,我搜集、购买并通读了人教版、北师版、沪教版、苏教版等六套初中教材,“超前渗透式教学方法”、“习惯先导式教学策略”、“阅读法转化后进生”、“诗意作业”等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先后探索尝试过“两套班委,双轨运行”、“模糊评价,团队管理”、“弹性惩戒,契约管理”、“文化引领,自主管理”等多种有效方法,我在班级中推行的“每个人都是品牌”、“给班干部颁发聘书”、“组建手拉手家庭”、“家校合作委员会”等许多措施,被全国各地很多青年教师借鉴和推广。即使借鉴别人的一些东西,我也绝对不会照搬照抄,而是灵活地化用,在形式和内容上打上我的烙印。我始终以为:真正的奉献绝不是像老黄牛一样只是一味地低着头拉磨,真正的课改也绝不是把课堂几十分钟可笑地割来割去,而是让自己不断成长、日新月异。因为,只有首先做一颗小太阳,然后才能去点亮更多的人;只有首先做一颗日新月异的小太阳,才能真的喜欢和引领学生成长。

虽然不敢说自己有什么理论见解和思想体系,但看循着自己实践和思考的清晰痕迹,心中亦越来越自信而富足。从一味纠结考试分数、名次到倍加在乎教师的教,再到关注学生的学,以及教师如何促成其学习的优化,再到现在越来越瞩目于学生的需求、内心的感受,瞩目于如何唤醒和点燃学生心中对美善事物的欲求。“假如我是学生”,日益成为我思考问题的前提;“学生是否需要”、“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等问题,逐渐成为我评价教学方法和措施的主要标尺;“生本问题”、“学生立场”等,慢慢进入我思考、尝试和研究的主线。对课堂教学,我关注学科价值和共情共识文化场的构建,发表了许多建设性观点和较好的案例,我越来越我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成长在课堂,但制约课堂的因素却大都在课堂外,它们无一例外地指向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数学学习核心习惯”培养、“人本课堂”构建、“数学教学策略梳理”“诗意作业开发”、待进生“三一实验”、……在我心中,教育教学早已经不再是一节一节的课,而变成了一个个的人。我不是要单纯地讲好课,而是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科之于生活的价值,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和学习,热爱生命和世界。   

5c89ace8294ae.jpg

对学生教育,我深入到道德制高点的回归和班级精彩生活的打造,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走向优秀,必须实现四个质变:走出“师道尊严”的强权意识,开始和学生平等对话;走下“我为你好”的道德高点,开始与学生合作共赢;走出“管住学生”的简单思维,开始对学生终极关怀;走出“忙碌工作”的职业状态,开始打造精彩教育生活。我在精雕细刻中渗透着教育教学的智慧;“弹性惩戒制”、“班级牢骚会”、“班级节日”文化、“德育故事库”、“班级牢骚会”、“班级QQ群”……我在创新中追求着管理的人文与和谐。对于教师成长,我的教育恋爱观、快乐工作观、内生成长观、人生规划观、团队行走观、幸福吸引观正逐渐在沉淀在丰盈;对于教育,我开始分享自己一些认识和理念……“甘于平凡,不甘平庸”是我在《激情问梦》中的呐喊,曾激励过很多年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是我在《班集体建设与创新艺术》中的追求,被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推荐阅读;“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的差异与策略,是我在《做一个聪明的班主任》中的发现,是国内比较早地相关论述;“科学惩戒的原则和艺术技巧”是我在《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中的构建,基本填补了中小学教育界的一个空白;“好习惯成就好教师”是我在《优秀教师成长之道》中的箴言,让青年教师明白什么才是成长的真正根基;“好教师必须会讲故事”是我在《用故事说话——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中的规劝,告诉青年教师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教师不能总处于被动的问题应对中,而应该主动关注学生身心成长的动力激发与过程指导”是我在《学生成长的规划与指导》;“教书是育人的途径,育人是教书的目的;从教书走向育人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是我在2014年最新著作《从教学走向教育》中的论述……在一路辛苦一路欢歌中,我昂首走来;在一路反思一路成长中,我越来越清醒和完善。虽然有些东西,非常肤浅,但是毕竟是对我长期工作实践的梳理、总结和升华。我能把最简单的教育教学之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能把理论用于指导我做最基础的实践操作。我能从平凡中看到伟大,我能谦卑恭敬而幸福快乐地用大爱去做小事。我想:教育家必须要有高远的境界,但是它不是靠有意渲染的演说和高喊卓绝的口号;主动思考教育问题,并能从平常小事中获得很多感悟,在惯式中寻找突破,在寻常中发现“神奇”,在探索中形成洞见,这才是教育家真正的情怀。

第四,我特别爱做梦。如果说小时候爱做梦,那是非常正常的事。可是,即使早已经进入不惑之年,我依然爱做梦;即使早已经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个教师,自己所能做的事非常有限,能做而又能做好的事更是少之又少,我依然不能阻遏心中的许多梦想。就以2013为例。1月20日,我拿出自己的稿费近5000元,为全国各地偏远贫穷地区的60名青年教师订阅了《教师博览》、《新班主任》等杂志;2月28日,向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实验小学、牛头小学捐赠个人著作《优秀教师成长之道》等60余册;3月12日,向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捐赠个人著作《用故事说话——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40册;4月26日,向山东省寿光市田马镇赵庙初中捐赠个人著作《优秀教师成长之道》等50余册;5月18-19日,率团队山东张玉芝、河北郭淑兰等四名骨干教师到湖北孝感市孝南区和云梦县无偿做公益讲座;6月20日,通过湖北教育杂志社给该省2个贫困地区的教师捐赠个人著作《为师之鉴——教师心头的悔与恨》300册;7月9——11日,和妻子一起走进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等地,无偿进行公益讲座,并与当地教师对话交流;7月18—19日,安排团队骨干成员天津宋文娟、河南韩素静等8人赶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无偿支教,并捐赠个人著作《用故事说话——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100册;7月27—28日,经过很长时间的精心组织,主题为“幸福教育生活打造与教师成长规律探析高峰论坛”的民间大型公益教育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五里堡小学隆重举行。来自山东、广东、贵州、河北、四川、江苏、浙江等二十多个省的全国优秀班主任和郑州市管城区、周口市鹿邑县的两千余名骨干班主任老师一起探讨教师成长的路径,一起研究幸福教育生活的创造,一起学习和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享受了一次智慧与心灵的洗礼;10月3日,向贵州省赫章县2个山区小学捐赠个人著作《把班级还给学生》、《优秀教师成长之道》等图书100册;10月15日,向贵州省凯里地区丹寨县南皋小学捐赠学生图书80多册,价值达1120元;11月9—10日,到革命老区湖北省洪湖县和随县无偿做公益讲座;11月18日——12月2日,率心语团队为安徽省灵璧心语实验学校捐款五万多元建设“教师书屋”……

2013年,完成了自己在学校承担的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给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近百名青年教师回信,详细解答了他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2013年,完成了自己在学校承担的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闲暇空余,认真阅读了《教育机智》、《把学校交出来》、《新学校十讲》等30多本教育图书;2013年,完成了自己在学校承担的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夜深人静,完成了两部书稿,留下了10多万字的教育思考与教育故事;2013年,无偿帮助张乐华、单海林等3名青年教师出版了自己的学术专著,使他们走上专业成长之路;2013年,我创立的民间教师成长团队项目顺利获得“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

之所以罗列这些,并不是要卖弄和炫耀,只是想证明——一个小小的教师,也完全可以站直了,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我们苦苦追求的梦想与幸福之花,就开放在这种充实而快乐的日子里!

我想:优秀的人,并非一定要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或惊天动地的成绩,而是能在粗劣中发现伟大,平凡中发现神奇,枯燥中发现乐趣,寻常中发现美好,简单中发现奥秘。我以为,没有幸福的教师不可能有幸福的教育,引领并帮助更多的青年教师热爱并享受教育,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真正价值;教育就是点亮心灯,用自己手中的火把点亮更多的希望,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快速地实现专业成长,让更多的人来将教育的火炬幸福地传递,就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首要担当。

课堂上,我激情飞扬;课余中,我经常在奔波。事忙,但是人不忙;人忙,但是心不忙。教育,留给我的不是忙碌,是更加丰满的生活,是更有意义的人生;教育,我不是在忙碌,是继续走在追梦的路——做一支点燃爱与希望的火把,做一个真正的人师!

第五,我特别爱思考。教师是一种智慧型的职业,思考是教育工作专业尊严的主要体现。我特别喜欢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思考教育幸福的涵义……许多寻常的问题,我都试图去找到更好的解答,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惩戒、问题学生转化、教师专业成长等许多问题上,我都提出了一些个性的观点,且正在逐渐丰富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以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恰恰就在于内在精神的成长与精神的高贵,而思考永远是我飞翔的翅膀。在我心中,教育教学早已经不再是一节一节的课,而变成了一个个的人;我不是要单纯地讲好课,而是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科之于生活的价值,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和学习,热爱生命和世界。

当下,很多教师总爱把责任推给环境、制度、领导……可是,却忘记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古训,很少思考自己的问题。我想,即使周围一片黑暗,这也不是我们消极倦怠的理由。当一个人既受困于环境,又陷入个人的抱怨之中,他的人生肯定会出问题。“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这个时候,我们的确需要有“反求诸己”的思维和决心重新审视和梳理生命格局,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尽快走出悲观僵局,发生积极转向。而这种痛定思痛的毅然转身,是一个教师智慧和成熟的重要标志。这个改变,意味着重新认识自己,重构自己与他人、环境、社会的关系,进而重塑自己。不可否认,制度、环境等肯定有有阻碍自身发展的诟病,但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教师,作为一个要帮助和引领孩子成长的人,如何在体制困境中尽到自己的本分,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保持着人性的尊严,并能利用自己的学识、爱心和道德去传达更多的善意,带给这个社会更多美好的东西,这是必须要澄清和面对的话题。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当整个社会道德有问题时,依然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道德良知的人,就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的脊梁,或许我们不敢奢望,但是我们永远也不能没有自己的脊梁!

每个人的改变之门,只有自己从里面才能打开。怎么唤醒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无疑,只有改变内存才能真正提升质量,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用内在的生长、成熟和完善才能促成其生命的外向绽放。

教育,应该是一个教师的宗教。我以为,人生的生死两端之间的全部内涵就是成长,而教育就是一生的修行。修行就是为了实现自主进化这一目的而主动对自身施加的一系列约束的总称,修行就是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最好的修行方式有三种:修一双欣赏他人的明眸。好好欣赏周围的人、事,还有自己。爱的欣赏如阳光,温暖滋润万物成长。人生无优劣,生命无贵贱。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抑或是不知名的路人,只要心中有爱,就都是一样的“人”,都是一样的“花”。 修一颗奉献的慧心。为周围的人尽力奉献自己的技能、智慧、爱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是一种特殊的流动能量,在施爱的同时都有同等的反作用力;爱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爱别人。修一双勤于创作的手。就是把自己的外部经历,转化为内在的财富,用文字外显出来,既留给自己纪念,又供别人借鉴与欣赏;既丰实自己的内心,也张扬自己的生命激情。而内化于心的修行,才能真正外化于行。只有思考,才能使教师拥有教书育人的专业尊严;只有思考,才能使教师更像一个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只有思考,能使教师更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历史使命感的知识分子。

在成长路上,确实有许多人许多事给过我们支持、帮助、启迪,甚至让我有一种顿悟感觉,好像忽然从痴迷中醒悟或者从黑暗中看到曙光。

虽然说自己是带着梦想走上教师和班主任舞台的,但是冷酷的现实很快让我倦怠。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班主任工作也是特别烦恼,走进班级烦,见到学生烦,遇到问题烦,完成任务烦……有时,优秀教师的事迹也让我感动;有时,名师专家的报告也令我振奋,但是,真正让我顿悟,让我清醒的,是有一天忽然看到陶行知先生把教育看作“爱人”的论述,因此而陷入深深的反思:极少有人因为喜欢教育,喜欢做班主任,就做了教师,当了班主任,可以说是“先结婚后再恋爱”。从二十一岁到六十岁,我生命中最美好最宝贵的四十年,都要和教育和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相依相伴,如果说这段特殊的“婚姻”是消极的、痛苦的,那么我的一生也就是灰暗的、苍白的。且不说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可爱的学生,就是为了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去“爱”呀!只有好好“爱”才能让我身心健康,感受幸福。于是,我开始用爱心和智慧努力追求那些“可能的生活”,喜悦而执着。正是因为“爱”,我的工作渐渐剔除出了忙碌和劳累,取而代之的是“创造”和“幸福”。

工作心态的转变,也使我的思维观念逐渐改变。特别是多年前一次参加学生的宴请,更让我彻底反省。那天,在座的六七个青年几乎都是当年我眼中的“差生”,有的爱打架,有的学习差,有的不听话……可毕业后,有的成为国家干部,有的成为个体老板,其中两个已是资产上亿元。真是人生无贵贱,个性无优劣,而且我们任何人都无法预测一个孩子的未来,那怕是学习再差的孩子!正如同,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几个孩子与许多原来引以为豪的考上了所谓名牌大学的孩子在今天的变化发展的强烈对比,几乎颠覆了我的固有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整个的教育行走模式。此后,重塑教师形象、重度教育生活、重构教育人生,成了我专业成长的主旋律。

5c89ad0e5331d.jpg

第六,我特别有规划。教学实践告诉我:教育面对的是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心,靠的不是熟练、精密、高超……再高的课堂技巧,再强的专业技能,再好的管理方法,如果离开了健康的身心、高尚的道德,都将变得毫无意义。教师专业成长的终极目标不是专业技能,而应该是心灵成长。因此,我永远会把强化师德修养摆在自己成长目标的首位,按照自己既定的人生规划,慢慢欣赏,慢慢行走。我认为,一个不能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教师,实际上很难教育、培养和发展别人。回想自己的成长,从199021岁大学毕业初涉教坛,到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从2009年创办“心语”教师民间成长团队,到现在经常行走在全国各地讲课讲座,并组织了一系列教育公益活动;从2009年入选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到2010年成为特级教师,再到2013年荣获“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2014年出版自己的第14部教育教学专著、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十大教育科研名师……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划,在一路辛苦一路欢歌中昂首走来。

下一步,争取在两个方面做出点滴突破。一是个人的专业发展,今后五至十年要对教育教学的重要领域都有所涉猎、关注、思考和探究,在有些个人能把握的问题上做些个性的研究和创新;十到十五年内,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出一些有一定影响的教育观点和主张。二是团队引领,继续做好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心语团队)的各项工作,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走出更多的优秀乃至卓越的教师,努力使之成为教育公益的一道亮丽风景。

学习成长的感悟和内心深处的孤独,使我不断去追求存在的意义。我越来越相信:教育的艺术只有远离科学的理性和生活的琐碎,才能表现出独有的深刻与灵动。在永不停息的朝圣路上,我渴望有一天能触摸到一种诗意化的人生,也希望自己能给爱我和我爱的人们留下点美好的东西。

教育就是一场修行。在人生的这场修行中,相比失败,我更害怕遗憾。如果你一定要问我,充实而深刻的20多年的教育经历为我带来了什么,我会告诉你:给我的不仅是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积累,生活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在任何地方任何岗位都能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以及任何苦难和诱惑都不能改变我对梦想追求的坚持和从容淡定的心态。而这,足以让我一生优雅而幸福!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一首歌:

这一刻
即使有万朵花瓣洒落
我想我还是我
这一刻
即使有万种赞美的颜色
我想我还是我


我曾经在孤独上寻找什么
太阳在云的背后低头沉默
我执着的向它挥手唱歌
云后的阳光
就为我醒了


血液是河
流过寂寞 流过沙漠
海的方向
它总是记得
手心是热
抚平坎坷 温暖承诺
为了梦想 怎么都值得


我曾仰望苍穹问自己为了什么
为这美的人生没有白白来过
当坚持成为唯一的选择
我的命运就被星光恩泽……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