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教育专家:成尚荣
策略是非常具体的,但是具体策略背后是什么呢?策略背后它更深刻的是一种理念,我始终认为我们名师成长既要形而下又要形而上,所谓形而下就是具体操作问题、策略问题,所谓形而上应该是指的视野问题、格局问题、大智慧问题。形而下谓之器,我们需要具体策略、方法途径;形而上谓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无限,我们需要这样的规律,需要这样的创造性。移至名师的成长其实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结合。我个人觉得名师成长是不是要找到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叫做关键因素。一个教师成长,尤其是名师成长过程中,他会遇到许多关键的事件,遇到关键的人物,遇到关键的时刻,我们不妨把关键的人物、关键的事件、关键的时间叫做关键点,那么这个关键点,透彻出来的其实就是名师成长的关键因素.
第二个关键词叫做一般路径。其实名师成长都有自己的路径,这些路径大家都是熟悉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得好,有的人成长不那么好呢?如何看待这个一般路径,让这个一般路径成为有效的路径,让这个一般路径成为我们一般的规律呢?这是第二个关键词。
第三个关键词叫做最高境界。名师成长应该走向最高境界,那么这个最高境界应该是什么呢?我把它叫做教师的教学风格。名师成长需要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于是我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我对超越形而下名师成长策略的理解。
第一个问题:关键因素
首先向大家汇报第一个关键词:关键因素。我们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有人对关键因素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这个人就是季羡林先生,有人给季先生三顶桂冠,但是他都不要。国学大师,季先生说:“我不是国学大师,因为我研究的东方学、印度学,我怎么变成国学大师呢?再说了,我所讲的国学和你们所讲的国学不是一种事情,我所讲的国学是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的共同学问”。第二顶给他的桂冠:学界泰斗。他说他不是学界泰斗,他虽然做学问,但他只是个大学教师。第三叫他是国宝,他说他不是国宝。
那么季先生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2006年时候,中央电视台曾经把季羡林先生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会上,季先生没能够到现场,因为他高龄,又住在医院里,但是中央电视台评选委员会给季先生的颁奖词写得非常好,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颁奖词好像是这样写的,“他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颁奖词说他只是一介布衣,他是一个普通的人,看来成为名师,成为大家,首先要有自己身份的定位,名师也是一个普通教师,他也只是一介布衣,于是有学问者必须要谦虚,名师首先是一个谦虚的教师,谦虚的教师才能不断的发展。但是这个一介布衣,他也很不平凡,也有“物”,说话是很有魅力的,他们不说空话、不说大话、不说假话。严师有物,物从何来?来自他的学习、阅读,来自他的实践。一个不读书、不思考、不研究、不实践的老师,他怎么可能做到严师有物呢?“形有格”,行为是规范的,教师就得像一个教师,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道德规范,要做教师的楷模。这个一介布衣,他有非常良好的心态,宠辱不惊、贫贱不移,好像天上的云卷云翻,好像庭前的花开花落,一切都是自然的。
名师成长是个追求的过程,但是这个追求过程应该是一个自然过程,不能功利,不能浮躁,应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使自己更好的成长。颁奖词当中第一句特别重要,“心有良知璞玉”,璞玉是没有经过雕琢的美玉,它是原生态的。什么叫良知?是他对社会的责任感,他的社会责任感像美玉一样,于是我就想到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知识分子。
我们在座的都是知识分子,因为我们都是有知识的,但是我想问的是:有知识的人一定是知识分子吗?知识分子最重要的特征,可能不在知识,不在知识在哪里呢?追溯到知识分子诞生源头,据说,知识分子这个概念诞生在两个国家,第一个诞生在俄罗斯,当时俄罗斯一批很有知识的人,常常在咖啡馆、在酒吧里聊天,当然他们聊天不是个人事情,是整个社会事情,国家的大事、民族的大事,他们议论的非常激烈,可以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关注的是这个国家,关注的是这个民族,关注的是这个社会的进步。因此有人把那批在酒吧里和咖啡馆里,有知识的人,称为知识分子。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他应该是有社会良知的,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如果你很有知识,但是你没有社会责任感,那么你就不是一个知识分子。
据说,知识分子来源的第二国家是法国。法国当时的大知识分子卢梭,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卢梭写了个非常重要的著作《爱弥尔》。他是一个大教育家,他关心的是这个国家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叫左拉,这些有知识的人当时为了一个普通的战士进行辩护。据说,那个普通的战士犯了叛国罪,因此,政府判他死刑。当时左拉、卢梭他们认为:这个普通的战士是受冤屈的,政府是错判的。因此,他们会为这个普通战士激烈辩护。最后,政府给他改判了,改判以后那些政府官员酸溜溜的说卢梭、左拉是一批知识分子。这第二个来源告诉我们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应该有批判的勇气、有批判的能力。看来知识分子是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是应该有批判精神的。
在座各位都是有知识的人,都想争取成为一名名师,不过我想,所谓名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有良心、应该有批判精神。现在有人的说知识分子弱化了,他弱化了什么?他弱化了的是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他弱化了的是自己的批判的勇气和批判的精神。
如今,我们的教育正在改革和发展,我们需要素质教育还是需要应试教育?在座的各位老师一定会非常坚定鲜明的回答:我们需要素质教育。但是我们很纠结,我们很困难,因为社会、家长以及领导部门,总是向我们要升学率,总是要以分数来排队。我们需要素质教育,但是实际上我们做的是应试教育。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该怎么让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呢?
有的教师、有的校长没有办法,为了升学率,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说出了这样的话:“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学生学死了我们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学生学死了我们这个民族还有美好的明天吗?有的学生改了歌词:“早上起得最早的是我,晚上睡得最迟的是我,作业最多的是我,负担最重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透着无奈,于是他们又把流行歌曲歌词“给我一杯忘情水”改成“给我一杯敌敌畏,死了无所谓”。难道我们听到这些话会无动于衷吗?这样的教育不是我们真正的教育,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对这样教育,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哪里?我们批判勇气到哪里去了?我们批判的能力又在哪里呢?
听说有一个省的一所中学非常牛气,这个省高考考取北大、清华的三分之二都在这所学校里。这是一所好学校吗?在这所学校学生是怎么生活的?怎么学习的?中央电视台曾经采访这所学校,看到这所学校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就是早上的学生跑操,几千个学生,声势浩荡、气象万千,但是你要多注意就会发现他们每一个跑操的学生手上都拿着、捧着一本书,边跑操边背诵,美其名曰节约时间,但是我想这种跑操锻炼身体已经成为一个借口,而背书、背诵知识成为了主要的意图。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位女同学,这个女同学竟然都不向记者看一眼,因为她要争取时间、珍惜时间。因为要背书,她的不礼貌我们不说了。我在想,一个只为背书、只会背诵的学生,连别人都不会瞧一眼,人生还有意义吗?一个女学生有时候适当的向一个男孩儿瞧一眼,这有什么不好呢?有男孩儿向一个女孩瞧一眼有什么不好呢?但是她连眼睛都不会眺,只在背书、只在知识、只在胜负、只在分数。面对这样的所谓典型,我们是支持她吗?一个真正的名师,不应该这样培养学生,所以向季羡林先生学习,牢牢记住:心有良知璞玉。
第二句话,笔下道德文章。名师的文章当然要好,当然这个文章不是指论文,是指自己的专业,是指自己业务的发展。但是比文章更为重要的是道德。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德国的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他曾经写过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题目叫做《普通教育学》。他是这么说的“道德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当然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说的多好,多重要。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没有道德,这个社会还健康吗?现在人的道德水平在下滑,当然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的道德问题已经出了严重的问题,不过,中国的道德发展问题更加突出。我非常欣赏湖南凤凰小镇的一个茶馆,茶馆的老板在茶馆的大厅放了两张椅子,每张椅子上贴了一张纸条,第一张纸条上写的是“慢慢走,让您的灵魂、道德跟上”。第二张纸条上写的是“老公老婆坐,免费品茶”。
有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他说如果这个社会上,金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出问题了,这个社会就是病态的社会。各位,现在还有什么东西金钱买不到的?我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某省的高考,在考生进考场的时候,要验他的手指,纸膜不对就不能进考场。一个替考者,他把纸膜贴在了食指上,忘了贴在中指上,因此在验证的时候,发出了警报。据说这个考场的替考者,花钱就可以把监考老师搞定。高考是最圣洁的、最严格的,但是现在金钱是可以买得到的。有的硕士学位、有的博士学位可以买得到、有的高官可以买得到,当金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一个国家没有道德就不兴旺,人无德不立。一个人没有道德他就站立不起来,他就不能真正的成人。
“笔下道德文章”,首先名师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其次名师道德、文章都要好,但是道德要更好。
现在说季先生,他是怎么分析人的成长关键因素的?他想到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王国维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伟大的著作,这个著作叫做《人间词话》。王国维先生50岁就去世了,他是自杀的,但是王国维先生的著作还在,因此有的说《人间词话》尚在人间。
在座的各位老师,你将来会留下什么尚在人间呢?我们是不是考虑一下呢?季先生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了三重艺术境界,这三重艺术境界其实可以解读为人成长的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重艺术境界:“昨夜西风雕玉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上高楼”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概念,这个文化概念是两个字叫做“慎独”,一个人要成长,要使自己更加深刻的有思想、有修养,也必须有“慎独”。
人和人在一起总会要表演的,这个表演叫什么?叫社会性表演。因此,教师站在教室里面向学生的时候,其实你是在表演,只不过那个表演叫做社会性表演。在座的各位老师不必对在教学中的表演问题过于批判。公开课上的表演你过度了,那是要质疑、要批判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教师的教学就是一种表演。在座的各位老师,可以就这个问题形成一个课题慢慢去研究,写出一篇关于教学表演的论文来,我想这篇论文应该是名师工作室里名师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但是人也有不表演的时候,一个人读书的时候,他不需要表演,如果一个人还在那表演,这个人肯定是有病的,他需要独上高楼,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当然是有境界的。
“望尽天涯路”,天涯的尽头有什么?天涯的尽头其实什么都没有,但是地理学家说有一条地平线。其实地平线是不存在的,而且地平线有一个重要特点,当你向地平线逼进的时候,地平线总是向后倒退,你向他逼进两步,它向后倒退两步,你向它逼进十步,地平线又向后倒退十步,地平线永远够不着、达不到的,但是总有些人,痴心不改,总是顽强地瞭望着地平线,去追逐着这条地平线,因为他们知道地平线存在有一个最高的价值。地平线存在的最高价值在哪里呢?就在于让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在座的各位名师,你心中有一条地平线吗?
季先生说艺术境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有地平线,需要独上高楼,需要望尽天涯路。那么,他所概括的第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指的人的抱负、理想、追求,这是第一重境界。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
为什么这是艺术创作第二重境界呢?艺术要成功需要付出、需要刻苦、需要勤奋,而且不是一般的刻苦,不是一般的勤奋,到了“衣带渐宽”、“人憔悴”的那种程度。这就让我们想到了一句人们经常喜欢说的话:“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什么?我们需要老师的努力,需要老师刻苦,需要老师踏实,需要老师勤奋。我想到了三个人,他们在论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借口”的问题。
一个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说: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人,一种人叫成功者,一种人叫做失败者。而成功者、失败者最大区别在哪里?她说:成功者在于永远找办法,而失败者在永远找借口。找办法你可能成为成功者,找借口可能就是一个失败者。
第二个人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在结婚的时候,好多人举起酒杯向他敬酒,祝他早生贵子,比尔盖茨说:这个酒你们不要敬了,等我的儿子长大了,微软公司可能就不存在了,这是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慢一拍,甚至你只慢半拍,你就可能就落后一个阶段,甚至可能落后一个时代。儿子长大了,微软公司可能就不存在了。比尔盖茨说:现在人要找借口是非常容易的,要把借口掩饰得非常巧妙也是非常容易的。但是比尔盖茨说:你找借口、掩饰借口,说到底你是一个懦弱者。老师们我们愿意做一个懦弱者吗?你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你会找借口吗?你会把借口掩饰得非常巧妙、非常艺术吗?如果你去找借口、掩饰借口,你就可能成为不了一个名师,相反是一个懦弱者。
第三个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们。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校园里,你可能看到一道非常美丽的独特的风景,那就是学员的走路,一律用左手夹着书本,为了空出右手来,随时向长官敬礼,一般说三句话,第一句“长官你好”,第二句叫做“长官你说的我知道了”,第三句说的是“长官我去做,没有借口”。
三种人都在谈论借口,是告诉我们找借口容易,但是找了借口成长很难。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说明要成长需要刻苦,要成长需要认真,需要踏实,需要勤奋。季先生认为这是人成长的第二个关键因素。
第三重艺术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灯火阑珊处”是灯光最亮的地方,你突然一回头,看到那个人正在灯光最明亮的地方,那个人叫成功者,那个人叫名师。为什么开始发现不了呢?那是因为你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众里寻他千百度”,说是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发现,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成长的第三个关键因素叫做“探索、寻找、发现和创造”。
季先生说,王国维先生说的固然是对的,但是他觉得又说的不全,他认为至少还要补充另外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他说要补充“先天的禀赋”,我们简单的说就是“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实事求是地说,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成为名师的,更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成为特级教师。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天赋不同,天赋不够,但是在我说这个话以后,我们就没有信心了吗?不是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这个理论叫做“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创建者加德纳所提出来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我看来有两点非常重要。首先,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他不是单一的。他开始说,人有七种智能,后来说有八个智能,后来又说八点五个智能,总之,人智能是多元的。其次,在多元智能中,总有你智能的强项、智能的优势。因此,教师成长要分清自己,找到自己多元智能中的一个强项,你的优势在哪里?如果找到了,那么你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也许我们大家都不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也应该向名师那么去成长,我们不能所有人成为特级教师,但是我们有自己成长的方向,有自己成长的方式;他补充第二个关键因素叫做“机会”。他说人成长是有机会的,机会就是平台。名师的成长同样需要机会,同样需要寻找自己成长的平台。我们最喜欢说的话是什么?我们最喜欢说的是“机会总是垂青于头脑有准备的人”。在座的各位,你准备好了吗?也许这一次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机会,但是有的人抓住机会,有的人没有抓住机会。有一部电视剧的名字挺有意思的,叫做《幸福来敲门》。机会来敲你们的门吗?它不会自己来敲你们的门,如何让机会来敲你们的门,就在于你如何抓住机会、开发机会。在这次论坛,学习结束以后也许使你在某一个方面产生一次飞跃,这就是你抓住了机会。这样季先生把王国维所说的三个关键因素和他自己补充的两个关键因素加在一起,有五个方面的关键因素。
在座的各位老师对这五个关键因素也可以做一个排序,也可以对照一下,你在哪一个关键因素上做的还不够呢?这五个关键因素在我看来,可以整合成一个词,这个词我把它叫做“追求”。名师成长一定要有追求,没有追求,他可能成长不了。
我还是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故事的主人公叫楊佳,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院的教授,而且她是全国政协委员,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保护委员会的副主席。湖南长沙人,十五岁她高中毕业。十五岁高中毕业,她两门课学的特别好,一门课是数学,另一门课是英语。高中毕业考大学,她考的是郑州大学英语系。
在郑州大学英语系学了四年,十九岁大学毕业。毕业之前要拿出一篇毕业论文,她的导师先给她一本美国畅销小说,名字叫做《布鲁克林有棵树》,叫她分析这个小说,楊佳在一个晚上就把小说读完。第二天早上交给老师一个非常的好毕业论文的提纲。老师一看说:哎呀,你写的太好了、太精彩了,看来这本小说对你来讲它太浅了,不适合你,你要写另外一本小说。这本小说名字叫做《掠夺者》,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老师要求她分析这本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楊佳又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毕业论文写好,得到了郑州大学英语系论文的最高分,一百分。从来没有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拿到一百分的,可是楊佳同学拿到了。
毕业以后,留在郑州大学做大学老师,做的非常出色,但是她想,我这点水平就做大学教授太不够了,于是她要考研究生,她要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她考取了,在研究生院读了四年,二十二岁研究生毕业。
在读研究生期间,她写了两本书,一本书叫做《大学生英语写作》,第二本叫做《大学生英语阅读》。同时,她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做英语翻译,可见楊佳的脑袋是多么的聪明啊!但是,她在毕业留在社会科学院当教授的时候,命运突然发生了改变,在她二十九岁那一年,有一天早上她起床以后,突然觉得眼前一片模糊,看东西非常困难,她去找椅子,那张椅子她太熟悉了,但她都竟然找不到,她是在摸摸索索中把热水瓶碰倒了,她要打开窗户,她想象一定会像往常一样能看见灿烂的阳光和碧蓝的天空,可是今天,她眼前什么都没有看见,原来,就在一个晚上,她的两只眼睛的视神经发生了严重的病变,她失明了,一下子跌到了人生的低谷。就在她最绝望的时候,她的先生带着他们的女儿离开了她。
但是有两个人鼓励了她,一个人就是她的导师,她的导师曾经有过和她类似的经历,导师用自己的经历和体会鼓励她。另外一个人是一个美国黑人盲人歌手,这位歌手唱了一首恋曲,名字叫做“电话诉衷肠”。楊佳一遍又一遍的听,一遍又一遍的哼唱,她试想着,我要用我的心告诉我的学生,我要告诉我的学生我真的很爱你们。
她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教师岗位。她去给学生上课要提前到学校,她家楼房的电梯,早上六点半才开始工作,她必须六点钟就出发,乘不上电梯,开始是在她妈妈的帮助下,从十楼走到一楼,然后改乘大巴赶到研究生院,提前站在教室门口。她不叫任何别人帮助,她自己要准确地找到那个讲台。于是,她用自己的脚步一次又一次的丈量,她终于能准确地找到那个讲台了,她又必须要准确的在黑板上板书,于是她转过身来又一次一次的丈量,终于能准确地在黑板上板书了,她要使用电脑,但是键盘上的字母她看不见,她用不同的形状在字母上做上记号,她要认识每一个学生,可是她看不见,因此她要努力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她的课上的如此的认真、如此的精彩,学生太喜欢她了。
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楊佳突然闻到一种特别好闻的味道,那是鲜花的味道,学生们说:“楊老师我们今天给你送一束鲜花,是为了告诉你,我们真的很爱你”。楊佳激动地把鲜花捧到胸前,含着泪水说:“是的,同学们,我也想告诉大家,我真的很爱你们”。
楊佳是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她应该是个名师,但是她还是不满足,她觉得研究生的水平当一个大学教授还是不够的,她要考博士,她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因为那边有所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里有一个著名的学院叫做肯尼迪政府学院。
她去考哈佛博士,笔试成绩非常优秀,哈佛大学给她打了电话说:“楊佳你不必到美国来面试,我们专门派人到中国北京来”。故事中是这样描写那个派来的女教授的风度的,说那个女教授身体高挑、长发披肩、风度翩翩。女教授、女教师的身段、形象是多么的重要啊!
面试以后,这位女考官对楊佳说:楊佳你太独特了,你太优秀了,我回去一定要认真的汇报。学院在考虑的时候,大家专门叫那位女考官汇报楊佳情况。女考官说:我不多说,我只想说一句话:“那就是我们哈佛大学除了录取楊佳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的选择,因为她太优秀了”。
楊佳被录取了,在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里学习,她和正常学生一起上课,每上一堂课,老师要给她留下五百页的作业,并且她比其他正常的学生还要多选修三门功课。要写毕业论文时,肯尼迪政府学院当时正在研究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叫做领导艺术。楊佳毕业论文写领导艺术,她想到了一个人,她认为这个人最有智慧、最有艺术的,那就是邓小平,她要写邓小平的领导艺术。
邓小平是伟大的智者、伟大的政治家,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邓小平到日本去考察,他要求日本人给他坐上一次新干线,新干线就是我们今天高铁概念。他坐上新干线以后,他才知道什么是现代化的速度,那个时候,日本的新干线时速,每个小时300多公里,而当时我们国内那个绿黄色的火车时速仅80多公里,所以邓小平说:“我知道什么叫现代化了,什么叫现代化的速度”。回国以后邓小平对他的同志们说:中国要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一位老人家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于是,中国人高讲着“春天的故事”、“走进了新时代”。
楊佳就写邓小平的领导智慧,论文得到导师的高度的赞扬。请注意,她的导师是谁?是美国三任总统的老师,可见导师水平之高。论文答辩团的导师,都认为她的论文是写的最好的,给她打了最高等级的分数A等,在哈佛大学几乎没有毕业学生的论文能拿到A等的,但是楊佳拿到了。
毕业典礼上,院长亲自给她颁发毕业证书。院长何许人也,院长名字叫约瑟夫.奈,他就是提出“软实力”的人。什么叫“软实力”?他认为“软实力”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国家的政治制度。第二,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第三,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我们中国非常认同这个概念,中国的文化的软实力。院长给他发毕业证书的时候说:“楊佳,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软实力,你是中国的,也是我们哈佛的,是我们大家的。”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被震撼的,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博士生,竟然让美国人看到了中国的软实力。我们在座各位,如何让美国人看我们中国的软实力呢?中国软实力,它不是虚无缥缈的,它体现在每一个学校、体现在每一个教师身上、体现在每一堂课身上。
楊佳毕业了,哈佛大学当时有一个规定,每年要评选“最有成就校友奖”,有一次评到了楊佳。在颁奖典礼上,最后请楊佳致辞,楊佳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我永远记着一位领导者对我讲的话,这个领导人对我说,我们选择一样工作,不是因为它太简单了,而是它太具有挑战性了。第二层意思:我的人生其实分成两个阶段,二十九岁是分水岭,二十九岁以前我在超越别人,二十九岁以后我在超越自己。第三层意思:一个人他可以看不见,但是这个人他不能没有自己的见解,一个人他可以没有自己的事业,但是这个人他不能没有自己的世界,一个人他可以看不见路,但是他不能停下自己在路上行进的步伐。
这就是楊佳,在座的各位老师,我们选择一样工作,是因为它太简单了?还是太具有挑战性呢?名师工作室实际上我们选择了它的挑战性,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室,不是真正的名师工作室,没有挑战性工作锻炼的老师,他不是真正的名师,没有挑战性,名师就不能真正成长。
我们要超越别人,但是首先超越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能超越的人,他能超越别人吗?我们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需要自己的见解、需要思想,我们需要有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我们要不能停下在路上行进的步伐,这叫什么?这叫追求。因此名师成长的关键因素,归结起来应该是追求,有追求的人、有追求的教师,才能真正的成长。
第二个问题,是名师发展的一般路径。
既然是一般路径,显然它是非常一般的,好像是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但是一般路径它其实是一般规律,既然是一般规律,我们要更加重视,我们要考虑为什么有的教师,在一般路径中、在一般规律中发展好,而有的教师一般规律也知道,但却发展的不怎么样呢?所以要有一个对一般路径、一般规律更深刻的认识。
我提出一句话:我们要做生活在规律中的主人。就是一般规律里理解很深刻、理解很好,那么你就成为生活中规律的主人了。对于一般规律,我也提出了五个关键词:阅读、研究、实践、反思、表达。这是一般路径,在座的各位老师都熟悉,但是真正做好是不容易的,有的老师做得好,因为他理解的深刻。
1.阅读
我们首先谈阅读,谁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呢?但是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是怎么坚守的?我牢牢记住以下几句话来提升对阅读的认识。
我牢记的第一句话是一位英国的诗人说的,他说:“如果我们做一个实验,把我关在一间房子里一年的时间,给我两样东西选择,一部电影或者给我一本书,我当然选择一本书。他说如果给我一部电影,一年以后我从这间房子里出来,我就会发疯的,如果给我一本书,在一年当中,我反复的读这本书,一年以后,我走出这间房间,我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我牢记的第二句话是美国的一个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说的,他说:“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他不阅读,其实他就是一个文盲”。这是马克吐温对文盲的新定义。各位,我们都有阅读能力,但是我们有阅读能力不阅读,我们就是一个文盲,是新时代的新文盲。一个文盲怎么能做教师呢?一个文盲怎么能成为一个名师呢?也许有的老师说,我们怎么不阅读啊,我们是阅读的,我们阅读教科书,我们阅读教学材料,我们还读报纸,我们读时尚的刊物、杂志,是的,这是阅读中不可缺少的,但是那是一般性的阅读,只靠读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只读这一点,我认为是另外一种文盲。
我牢记的第三句话是季羡林先生的得意弟子卞玉芳说的,卞玉芳曾经说他有一张书桌,他要把书桌放在七个地方:
第一,他要把书桌放到天安门的城楼上去,书桌放在天安门城楼,就是他学习阅读和祖国的心脏一起跳动的。
第二,他要把书桌放到遥远的太平洋的一座孤岛上去,在那座孤岛上我阅读,心灵是最安静的,现在社会太浮躁了,太功利了,他要安静下来读书。
第三、他要把书桌放到南极去。在最困难的地方,通过阅读开发人生的最大极限,增加我们的正能量。
第四,他要把书桌放到帝国大厦的顶上去。他在帝国大厦的顶上阅读,比摩天大楼还要高。这就想起另外一句话——山高人为峰。怎么会山高人为峰呢?是阅读让我们站高自己的脚跟。
第五,他要把书桌放到巴黎圣母院去。在巴黎圣母院才有纯洁的爱情,才有真正的崇高,在那里读书,他才要去追寻高尚、伟大。
第六,他要把书桌放到俄罗斯的庄园去。在俄罗斯的庄园里,有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有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书桌放在俄罗斯的庄园里与大文豪、大诗人为邻为友。
第七,他要把书桌放回故乡的大地。在故乡大地阅读的时候,才获得一种丰富的乡情,走向世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知道自己是哪里来的,要到哪儿里去。
卞玉芳有一张书桌,你有一张书桌吗?你一定会说,我在学校里有一张办公桌,办公桌是书桌吗?在学校里有一张办公桌,在你家里有没有一张书桌呢?有的有,有的可能没有。有一个农村老师告诉我,在他家里没有书桌,只有夫人的一张梳妆桌,他对夫人提出要一张书桌,他对夫人说:你要化妆,我也需要化妆,你化妆是面孔,我化妆是精神上的化妆、思想上的化妆。说的多好啊,多感人啊。让我们大家有一张书桌吧。书桌代表你的阅读,代表你放开眼孔读书,你不读书,你是不能真正做一个人的,当然也就不会成为名师。
我牢记的第四句话出自昆曲。昆曲里有一出戏,这出戏的名字叫《班昭》,《班昭》里有四句演唱词:“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好文章在孤灯下”。“最难耐的是寂寞”,最忍不住的是寂寞、坐冷板凳,但是做学问就要坐冷板凳;“最难抛的的是荣华”,最抛开不了的、最舍不得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负贵人”,学问和富贵是互相欺负的。你要做学问也可能不是非常富有,你要非常富有,你就可能没有学问;“好文章在孤灯下”,老师们能不能在暑假期间,某几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点一盏孤灯,在孤灯下阅读写作,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在这种情景里才会走向那个境界。
昨天早上,我在阅读的时候,还看了一个美国老太太(这个美国老太太是个奶奶级的人物,九十多岁了)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就是睁开两只眼睛做梦。说的真有意思,人总是要做梦的,要有梦想。但是读书这个梦想和另一个梦想不同,是睁开两只眼睛在做梦,看来这个梦想是很实在的,这个梦想是可以追求的。
一般路径中首先是教师的阅读问题,所谓你的深度、高度、宽度来自哪里?来自阅读。现在我们阅读太不够了,于是我对自己要求一定要好好阅读。最近我读了一首诗,这首诗名字叫做《青春在微笑》:“岁月/匆匆的岁月/带着青春/从鬓边耳畔发间/悄悄地/离开/离开我的身体/还有/我心中的世界/于是/这生活/浓了经验/淡了色彩/多了宁静/少了澎湃/夕阳/点燃晚霞/用绚丽/抚慰我的寂寞/可我知道/衰老/趁着朦胧的夜色/正在/悄然走来/其实/青春并未远处/它羞怯地/躲在我的心里/眯着眼睛/像是小憩/又好似在等待/我用初衷/慢慢的滋养/我用好奇/轻轻地呼唤/青春醒来/青春/醒来/山泉喷涌/清风徐来/宇宙浩渺/混沌初开/在我的眼前/展现出/一个魅力四射的/未知世界/已知/不过是/未知的扉页/无限的未知/浩如烟海/其实/还远在/烟波浩渺之外/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神秘的宇宙/无边无际的宇宙哦/你包容了/多少/微小/而独特的存在/于是/理智的激情/淡定的澎湃/沧桑的率真/平静的豪迈/还有/求知的渴望/以及喷涌而来的/灵感/在我的血管里萌发/舒展/饱满而从容地/蓬勃起来/已非/昔日的豪情/也不是/曾经的沧海/淡去了/世俗的浮华/拂拭了虚幻的色彩/无边无际的宇/还有无始无终的宙/用一束/柔和和犀利的光/照亮了未来与过去/温暖着身心与身外/岁月/如流水般地逝去/留下了永恒的瞬间/未知难以想象/却又真实地存在/山间跳跃着欢快的小溪/它在寻找奔腾的河流/河流日夜兼程/向往着浩瀚的大海/不必打点行装/只需束紧些背带/跟随浩荡的队伍去寻找那伟大的梦想/参与并见证/那无可比拟的崭新境界/青春不会衰老/也不曾远去/它正调皮而神秘地向我微笑/似乎在说/好奇永在/我便永在/忽然发现/人生啊人生/短了过去/长了未来。”
作者是七十多岁的人,他感觉到匆匆的岁月带走了他的青春,但是,他知道青春不仅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年龄阶段,如果只把青春当做自己人生道路的一个年龄阶段的话,那么青春永远属于年轻人,老年人肯定是没有青春的。不过心理学学家们早就告诉大家,青春不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年龄阶段,青春更重要的是心里状态、精神状态。于是老年人也应该有青春,于是年轻人也未必有青春。
如何让自己真正青春呢?《至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我个人觉得,他写的是一个小时代,在这个小时代里,年轻人认为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次远行,它走向衰老,青春是一场伤痛,忘不掉的。这种对青春的认知,多多少少怀着年轻人一种怀旧的心态,以及对未来的一种忐忑。这种小时代的青春,让我们现在年轻人生了一种病,这种病叫做“初老症”——没有变老就说自己老了。
我们如何对待青春,在我阅读这首诗以后,给我深深启发是,青春在你自己,一个永远有青春的人,他是个永远有追求的人,一个永远有追求的人,是不断超越自我,他用自己内部力量打破自己。
就像李嘉诚先生所说的:打破鸡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外部力量、外部方式打破鸡蛋,鸡蛋就变成一种食物,但是鸡蛋自己用内部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来打破鸡蛋的时候,鸡蛋就诞生了一条新的生命。人同样如此,如果我们永远被别人打破,那么你永远是人家口中食物。如果我们用自己力量打破自己,那么你就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生命。
最近,我又反复推敲了一本小说,这本小说是意大利作者亚米契斯所写的《爱的教育》。亚米契斯以自己儿子的日记为主要内容,写成了一本小说。在我看来,他既是一部小说,但又是一本教育的哲学著作。写这个小学生安利柯从三年级升上四年级,在四年级度过一个暑假一段时间里所有的经历,在这个经历中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爱的故事。爱,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内容。其中两个故事让我难以忘怀,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什么、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其中有个故事是写少年比根,父亲打工为生,白天辛苦工作以后,晚上还要为书店写书条,一直写到深更半夜,父亲太辛苦了,主人公想到应该帮助父亲,应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因此,每天晚上当父亲写完以后,他悄悄地起床,在灯下写着父亲没有写完的那个书条。第二天,他的父亲发现他写的书条变多了,于是挣的钱也多了。日复一日,几个月过去以后,他的父亲突然发现儿子成绩下降了,一次又一次的问他,他都不说,后来批评他,说要抛弃他,他都没有讲出事情的真相。那天晚上,他又坐到书桌前,写书条的时候,因为太疲劳了,不小心把一样东西碰掉在地上发出了声音,他非常警惕的朝着门口看,生怕惊动他的父亲,还好没有惊到,他仍然在灯下写着书条。其实那个时候,父亲已经站在他的背后了,父亲知道了一切。
第二个看护爸爸的故事。妈妈告诉儿子,父亲在外面生病住院了,家里还有小弟弟小妹妹,她走不开,儿子说他要到医院看护我的父亲。千辛万苦来到医院,看到一位男士躺在病床上真像他的父亲,连续几天,为这个病人服务、照顾,把那位病人当做自己的父亲。到了第五天,突然在医院其他病房里,看到一个男人走了出来,他今天要出院了,这个男人正是他的父亲。父亲了解真实情况后对儿子说:你做得好,今天我出院了,你跟着我一起回去吧。那个男孩转过身来看着那个病房的病人,他说:爸爸我离不开,他需要我的照顾,你先回去吧。爸爸又说:儿子你做得对,我支持你。父亲走了,儿子回到病房,把那个人仍然当做自己的父亲来对待,那个病人在去世之前,用眼睛示意感谢他,医生护士都为之深深地感动,把窗台的花瓣洒在小孩的手上和身上,但是那个小孩把所得的鲜花的花瓣又洒在病人的床上。男孩离开的时候,走到门口,突然转过身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说:父亲,你好好地走。
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有一种教育,就叫“爱”,那叫“爱的教育”。我不相信爱可以代替教育,但是我坚信,教育需要爱,爱是一种教育意念,爱是一种教育方式。我们就是离不开爱,当我们的教育充满了爱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教育。
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当然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所有的教育都是道德事业,所有的教师都是道德教师,道德是道德教师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师之爱,这是我的阅读,我阅读的时候,在联系自己的思想,联系自己面对教育的改革的实践。
睁大眼睛在做梦吧,在追寻自己的伟大理想,在丰盈自己的心灵.所以在座的各位老师,牢牢记住:放开两只眼睛读书,站稳脚跟做人。名师他首先是个真正的人,首先是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2.研究
名师在研究中成长,名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研究应该成为名师成长的重要方式,研究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在我看来教育科研对我们教师来说,首先是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的态度,我们今天站在教室里,教书育人,教的是已知的,但是我们教书只教已知是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更重要的是追求未知,所以在《青春在微笑》这首诗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诗句叫做:已知不过是未知的扉页。我们在读一本书,首先读的是扉页,其实重要是读后面的内容,去追随未知,但是未知在哪里呢?教育科研就是去探寻未知的,对待教育科研的态度,就是对待未知的态度,一个不断追求未知的人,才可能真正成为名师。
教育科研其实也是对科学的态度,因为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我们教师天长日久的工作、学习、教书。教师生活的特点就是重复生存,这种重复生存让我们积累了经验,经验是非常可贵的,我们要捍卫经验,经验让我们成熟,经验也让我们走向成功。但是我在经验是可贵的后面,加了一句话,这句话叫做:经验有时候也是很可怕的!为什么?有个寓言故事对我启发特别大,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冬天下雪的时候,野兔子躲在洞里不轻易出来,但是它总要出来,不过它在雪地上走路的时候,有一个习惯,一个特点,那就是要找到自己曾经在雪地上走路的时候留下来的那个脚印,它只有踩上自己脚印向前走,才有种安全感,一旦自己的脚印消失了,它马上退回洞里不在出来,猎人要捉到野兔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智慧不只是属于动物的,人类更有智慧。这位猎人就在野兔脚印下面,安了一个陷阱,把脚印上面恢复原来的那个样子。这时候野兔又出来了,它找到自己脚印向前走,它满以为前面那个脚印就是它自己的脚印,却不知道那个脚印,已经被人改造了,已经变化了,它踩上那个脚印掉下陷阱,被猎人捉住了。
野兔为什么会被捉住?那就是它相信自己,重复行走所形成的经验,经验如果不改造,如果经验不与时俱进,那个经验是可怕的。如何对待自己的经验?教育科研就让我们超越经验,以科学态度来探求未知。
因此,我的体会:中小学老师们的科研,首先是一个态度,在座的各位老师,你有这个态度吗?你能够喜欢教育科研吗?你爱上教育科研了吗?当你爱上了教育科研、相信教育科研的时候,你就会更成熟,你也会更深刻,你当然会走向成功。其实在工作中、在学习中,研究的题目是很多的。在座的各位老师能不能形成自己研究的题目呢?这题目无非是两种:
第一,一个比较长远的研究题目,在今后多少年着重围绕这个题目来研究,这个题目成为你的主课题、总课题,这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来研究,就像北京清华附小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她一直研究语文主题教学。什么是主题教学?怎么给主题教学下定义?主题教学的特征是什么?主题教学过程是什么?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完善。因此说到窦桂梅,你就会想到主题教学,这是一个长远的课题,让她不断地发展起来了。说到浙江的王崧舟,你会想到诗意语文。说到南京的周益民,你会想到诗画语言。说到薛法根,你会想到他的组块教学。
当今,在全国有影响的语文名师,都有自己研究的重要课题。老师们你有吗?没有,不要害怕,慢慢形成,形成的课题是在实践中逐步梳理、反思形成的。
第二,还必须有自己的小课题,短时间的课题。我们不妨把这样课题叫做“短平快课题”。用半年时间或一年时间来做这个小课题,这种短平快的课题就是研究你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你把一个又一个的具体问题研究了,那么你就不断地一步一步的在向前走。就怕你没有研究的态度,就怕你没有研究的意识,就怕你没有研究的决心。
请牢牢记住,研究是名师成长的一般路径,但是这个一般路径需要你老老实实的去走、踏踏实实的去走、认认真真的去走。这样你就会成为生活在规律中的主人。
3.实践、反思
反思是如今名师的一个重要特征。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佐藤学对教师有个定义,他说:教师是一个反思性的实践家。请注意,他说的不是实践者,他说的是实践家。家和者是一字之差,但是是不同的,实践家肯定是超越实践者的,怎么从实践者走向实践家呢?那就是反思,反思成为我们提升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我形成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我们教师不是思想家,但他一定是思想者;第二句话:我们教师不应该是实践者,但他应该是实践家。
这两句话能不能成为我们名师工作室的一个理念呢?在座的名师工作室,如果在自己工作室里挂上这两句话,你知道怎么样呢?我觉得多好啊,当然写上这句话的时候,不要忘掉下面要写上三个字某某人讲的,当然你不写我也没意见,成为你自己的东西。
不是思想家是思想者,因为人是一根苇草,此话是帕斯卡尔讲的,人是一根苇草,微风都能把它吹折。但人是一个有思想的苇草,他非常坚强的、非常伟大的。他接着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有思想。思想从哪里来,从反思来,从研究来,从阅读来。
在座的各位老师,在这一次论坛期间能不能考虑,自己反思哪一个问题呢?形成哪一个课题呢?认认真真地读哪一篇文章呢?
4.表达
一般规律最后一个词是“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有书面表达。名师的表达应该做到什么呢?要做到言之有物,还要做到言之有理。有你的理念、有你的见解、有你的思想。
人的写作过程是整理思想的过程,你有思想而不说,思想得不到提炼,你说了而不写,思想更得不到提炼。因此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梳理、提炼、提升自己思想的过程。
有人讲名师的专业发展,名师的成长应该找到一个跳板,一个起跳的板,在起跳板上来发展。名师发展起跳板是什么?我把它叫做写作、叫做表达。
有人说写作是抖落时间的羽毛,因为写作总是写过去的事情,时间羽毛抖落满地。因此这只鸟它换上新的羽毛,它开始了新的飞翔。牢牢记住,我们名师工作室也像一只飞鸟,这只飞鸟找到起跳板,找到它的起点。名师工作室的老师表达写作,正是抖落时间羽毛,让自己变成新的人,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第三个问题:最高境界
最高境界我们在前面说了,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四个字叫做——教学风格。为什么把“教学风格”当做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呢?
1.什么叫做风格
什么叫做风格?什么叫做教育风格?有人给风格加了这么个定义,你们不必记,最好能记住其中几个关键词。他说:风格是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本质联系,通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整体风貌和鲜明的独特性。这段话中,显然有两个重要关键词、中心词:“整体风貌”和“鲜明的独特性”。教学风格是个整体风貌,它是整体表达的,它不只是表现在你教学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它具有整体性。所以教学风格不是碎片化的。但是它有鲜明的独特性。所谓教学风格是把自己教学当作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主体与客体的本质联系,是你和学生的联系,但不是一般的联系,是本质联系,是通过艺术作品。因此你的教学,要像艺术作品表达出整体风貌和鲜明的独特性。
2.风格最重要的特征
风格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独特性,就是我前面定义所说的“鲜明的独特性”。老舍先生讲风格就像这朵花和那朵花,这朵花的香味和那朵花是不同的,这朵花的色彩和那朵花的色彩是不同的,不同就是独特,风格就是在它鲜明的独特性。因此有人诗意的表达说:风格是众多合唱声中领唱者的旋律,一个优秀的合唱队里需要领唱者,领唱者就是名师,领唱者旋律就是名师的教学风格,他强调的就是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说到底来自于你的教学主张,所谓教学主张就是你教学思想,你教学理念,是你对一门学科和别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教学主张是个性化的,是具体化的。这个主张其实带来教学风格第二个特征,就是思想性。有人说风格是思想的血液,风格是思想的雕塑,说明思想之重要。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主张,他肯定不能形成风格的。
3.风格形成的过程
风格形成的过程,其实是人格塑造的过程。为什么?因为风格是独特的人格。一个教师的人格不完善,一个教师心灵世界不干净,他是不能形成风格的。所以绝不要把追求教学风格只当做教学过程。其实他是一个人格塑造的过程,首先做一个教师,做一个道德教师,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才有可能逐步形成风格。
4.风格的价值和意义
风格的价值意义在何处?有几个人说过这样的话:
第一,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歌德说:“风格是艺术家所祈求的最高境界”。艺术家所祈求的最高境界是在于这个艺术家有自己的风格。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永垂青史,永远活在艺术的舞台上,我们至今都在怀念他们,那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当你形成自己的风格的时候,你达到了一个最高境界。
第二,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没有风格你也可以成功,但是你不会永远成功”。没有风格你可以成功,那是偶然的,没有风格你不可能永远成功,是说你不可能得到众多人的欢呼,也不能得到众多的花冠,也不能陶醉在掌声之中。因为你没有风格。因此,风格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也应该是一个教师成功的标志。如何让自己成熟起来,让自己获得一种发展的新的动力,那就是追求教学风格。
第三,还是雨果讲的:“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把钥匙”。我们总要走向未来,走到更远的地方去,通向未来之门竖在我们面前,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未来之门的,因为你手上要有一把钥匙,这把钥匙的名字就叫风格。你有风格吗?你能通向未来之门吗?你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去吗?名师工作室研究的就是名师团队共同的教育思想,最终不同的名师工作室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形成独特的风格,就形成了不同教学流派,形成流派需要从风格开始,没有风格形成不了流派。
第四,台湾的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余光中先生被我们称为“乡愁”诗人。但是余光中说他不是乡愁诗人,他的诗很多很多的。余光中先生说:“我的风格是多样的,风格多样让我长寿”。
“风格多样,让我长寿”就是我的学术生命、我的教学生命、我的研究生命永远是青春的,你永远处在青春燃烧的岁月里,那是因为风格让你年轻,那是风格让你充满创造的活力,那是因为风格让你走得更远。
风格的研究、风格的追求让自己获得一种更专业的生活。老师们都是专业工作者,专业工作者应该以自己的专业、以自己的方式来过专业的生活。而教学风格是一个专业问题,也是一个学术问题,当然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研究教学风格,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是让自己对专业有更深刻的研究,有更大胆的追求。所以追求教学风格,让自己变得更专业起来,让自己专业生活更丰富、更有价值。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