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img src="/data/upload/img/2019/06/15/5d04928e89a52.jpg" title="5d04928e89a52.jpg" alt="5d04928e89a52.jpg"/></p><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27px; 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strong>潘建明 正高级/特级教师</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引言</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当今社会要求教师应拥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以学定教的本体能力,因而教师的“专业自觉”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名师工作室是以培养将来的学科领军人物——名师为培养目标的,我们应抓住“名师工作室”这个阵地,采取有效的策略、方式和途径,促进他们尽快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智慧型的教师转变,提升他们“专业自觉”的本体能力。</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一 工作室概况与阶段成果</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工作室概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常州市初中自觉数学教育潘建明名师工作室(自觉数学教育是工作室的品牌,是领衔人从事数学教育30年心血的结晶,是为数学教育留下的一笔财富。因此,自觉数学教育成为工作室的重要思想)。现有工作室成员24人,其中全国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2人,江苏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3人,二等奖4人次;全国中学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2人,全国华罗庚少年数学邀请赛金牌教练3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人,常州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4人,常州市骨干教师6人,常州市教学能手9人,常州市教坛新秀3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常州市初中自觉数学教育潘建明名师工作室,每一轮都能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使工作室成员已成为市区的教学骨干、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家里手,他们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功底,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独立承担教育科研的能力,能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能熟练撰写教学案例并进行研讨和反思,能敏锐觉察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关注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对其他青年教师有较强的指导能力的学者型教师。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近三年来,工作室主持国家、省、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六个,均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专家和同行的好评,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国家级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出版《解读自觉数学课堂》、《聚焦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自觉数学课堂》、《和天使们一起走过》等多部学术专著。工作室三十多次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诊断和指导活动,三十多次对数学教学实力薄弱的农村中学进行教学帮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近三年来,工作室对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数字化教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发了中国初中数学网络慕课课程(青果在线学校),供全国广大师生免费使用,受到广泛好评。为国家教育部、全国C20慕课体系、江苏凤凰教育集团等多家机构建设慕课资源。三年来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深度融合的研究,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开发了多种数字化教学课型。在北京、广东、浙江、安徽、陕西、河南、新疆、贵州、江西、广西等地送培送教六十余次,数字化教学示范课三十多次,并向全国宣传了江苏的课程改革和数字化教学的策略和成果,给广大一线教师送去了直接的经验和成熟技术的指引,受到广泛好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阶段成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自觉数学”教学思想始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因材循导和自觉体悟,做到学、教、做相统一,讲、探、练相结合,关注少教多学,即教化在撤退,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服务和支持在不断加强,唤醒、激励学生释放出本质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阳光品质不断成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自觉数学”课堂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项目,其成果论文发表达五十余篇,有十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主要成果《自觉数学教育思想》发表在《人民教育》2014年第14期,专著《解读自觉数学课堂》和《聚焦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自觉数学课堂》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收录在《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数学卷)》和《中国教育成长观察(丛书)》中,并于2012年10月和2015年3月两次在江苏《教学新时空》面向全国进行了展播,后经中国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师培中心推荐参加了中国教育名家高层论坛和全国初中数学精品课展示,展示了江苏基础教育的课改成果,受到广泛好评。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工作室的经验曾经被《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时代学习》等报刊杂志和市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并在一些名师工作室成立、挂牌时进行过介绍。自觉数学教育思想通过工作室成员送教,和在一些地区建立了实验基地学校,得以广泛推广。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二 名师从优秀到卓越成长途径</strong>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名师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责任,是对社会的责任,更是正能量的传播者。名师也是一种不断的追求:追求专业的提升、追求共同的发展、追求青春的无悔。 西南大学朱德全教授曾说:“名师要具备人品好(师德好)、考得好(即教学质量高)、说得好(善于梳理)、讲得好(理论与表达完美结合)、写得好等要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名师工作室虽然是一个“半民间”的学术团体,但我工作室对成员们的要求却非常严格。我常说:“名师工作室的目标是培养名师,但要想成为名师首先要有名师的素质和品位,育人先育己,你们每个人的品质和修养也是我工作室文化的一部分,你们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同事的表率,让你的同事、学生和家人看到参加了名师工作室的人就是不一样。”我不仅语言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还在成员考核条例中加大了师德考核力度,每学期还要求成员所在的学校对其进行同行、学生和家长满意度调查,学校还要给出综合考评意见等等。在我的严格要求下,所有的成员都得到了很好的成长。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名师的作用与意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名师的作用与意义要满足以下四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 不断学习、不断超越,做师德的表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 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做教育科研先行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 不断研讨、不断成长,做年轻教师的领路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 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带动教师群体发展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工作室一直坚持让成员们养成博览群书、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认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热情,乐观向上、心胸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三年来,读书已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习惯,工作室先后购买图书一百六十余册,订阅报刊杂志多种,为每位成员购置了张奠宙教授的《数学教育学引论》、《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等书籍,还让每位成员订阅《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杂志,在“相约星期六”的网络平台上交流读书体会。又相继开展了“共读教育专著,感悟教育精髓”的读书交流活动,工作室成员结合实际谈读书体会,三年来在网站博客上发表读书体会六百多篇。面对教学实际能聚焦问题谈心想法,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实际的问题找对策,三年来,工作室共听名师讲座20余次,拓展视野的同时,也提升理论素养,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领衔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传播正能量,工作室所有人都要学会“以人格关照人格,以学问影响学问”。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优秀教师快速成长的特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信息化和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优秀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超越,才能快速成长,要具备以下特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 不断自我更新的意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能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实践中质疑和检验教学理论的能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实际问题的创意解决者;(工作室要在学校、地区教育教学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诊断,起引领作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5.具有主动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的能力。(工作室要在教育专家宏观教育理论与一线教师微观教学实践之间建构中观的教育理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从优秀到卓越成长途径<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名教师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再到卓越教师要有坚定的教育理想、执着的事业追求和不懈努力的。</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data/upload/img/2019/05/27/5ceb28987c0c9.png" title="5ceb28987c0c9.png" alt="5ceb28987c0c9.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四)成员专业化的途径与载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通过讲座、考察、跟岗、师徒结对、论坛、工作坊、工作站、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的专业培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课题申报、课题开展、成果提炼、成果拓展进行课题研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通过专业能力大赛(规划撰写、主题活动设计、教育情景答辩、成长故事叙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通过专业成长反思促进成长:如写论文、反思日志、教育叙事(成长故事叙述)或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5.在课堂教学的拼搏中学会教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短信群发:“各位工作室成员:潘校长受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的派遣参加在镇江江南学校举行的江苏省著名中学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请于5月8号早上8点前赶到该校,请注意安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3年5月8日在镇江江南学校举行的江苏省著名中学教师‘同题异构’教学研究活动中,我用“自觉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上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第十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受到了来自全省内外近三百名专家和老师的好评,这让工作室成员们既开阔了眼界,更增强了参与工作室项目研究的信心。这次活动中也让成员们学到了其他名教师的教学长处,又聆听了上海教育教学研究院胡庆芳教授《怎样做案例研究》的讲座,这次活动使全体成员们受益匪浅。同年七月,我又带全体成员参加了江苏省第四届数学文化节,在南师大附中成员们聆听了我国教育专家郑毓信教授的《感受数学文化》、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核心成员王继延教授的报告和我的《追求自觉的数学教育》等讲座,使全体成员接受到了一次数学文化的洗礼,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教育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科教学素养。工作室成员赵霞说:“在工作室半年学到的东西,比我参加工作十年中学到的还要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让成员学会专业自主发展是关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总是有差异的,工作室成员也不例外,如何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因材施教”,这是工作室领衔人要考虑的首要问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自我专业结构分析——分析优势与不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自我专业发展设计——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在领衔人指导下实施——高立意、低起点、立足草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自我自觉自主调控能力——效率与效果的检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5.不断进行阶段总结与反思——理论与实践双向解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6.提升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学习自组织能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7.提高教育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能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工作室坚持聚焦课堂教学,打造精品课程,引领成员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工作室成员在教学中每节课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并指导他们如何写教学反思和心得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每一次评课,我总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思考,在我的引领下,其他发言的人也都“毫不留情”地进行了点评,每次活动使与会的人都有了“长进”,自此以后,工作室的研讨风气民主、平等、自由、不浮夸而扎实有效。“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在我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每到一处都给相关学校留下良好印象,有许多学校领导打招呼让有潜力的年轻教师成为工作室“编外人员”参加活动。通过以上一系列有效的专业引领,工作室成员成长非常快,现在很多人都成了学校的“大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年来,他们的教学课例或教学设计近十篇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教学研究》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多人在江苏省、常州市和辖市基本功大赛或评优课中获奖,其中谢丽老师获全国一等奖,张伟俊两次获江苏省一等奖;工作室所有成员都在大市及以上范围内送培送教三次以上,其中张伟俊、许秋霞、周洪琪、陈世亨等多次承担江苏省级开公开示范课的任务,以上活动均受到广泛好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三 突破工作室发展高原瓶颈期</strong><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工作室工作的开展不只是关注工作室活动的次数和教学技术的“改良”,而是要通过领衔人科学有效地引导,促进工作室成员教学、教研“本质力量”的释放,要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科学地思考和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他们的创造力。 <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工作室管理中的不当行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对很多地区的名师工作室工作的调研中,发现一些管理中的不当行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重方案,轻实施。很多工作室在制定标准和方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落实和跟进,开展了很多表面化走过场的活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重活动,轻课堂。有的工作室只注重轰动效益的活动和宣传,工作室成员的生存状态丝毫没有改观。特别是课堂教学似乎很热闹,但对成员教学策略的引领不够,让成员在自说自话中散乱生长。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重结果,轻过程。有些工作室过分地强调成员的各类成果取得(很少关注取得的手段与途径),而轻视工作室成员的日常素养的提升,这种过分关注结果,而放弃对全体成员本体素养培养的状况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应防止急功近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重自身,轻学校。育人的主体是一个团队,有些工作室只重视本工作室的自身活动,不重视工作室成员所在的学校、教研组、班级、学生、家长对其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5.重管理,轻关怀。对工作室成员的培养除去相应的学科素养的理论和教学知识外,更需要人文的关怀和支持。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6.重行政,轻规律。工作室的指导必须在尊重教育规律的范畴下慎重地进行,工作室的领衔工作是重科学的,必须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学科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突破工作室发展的高原瓶颈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由于受到研究平台、支持资源和活动方式等限制,工作室活动一段时间后,就会步入一个高原瓶颈期,如何走出高原瓶颈期?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加强实效性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坚持至少每月一次的工作室活动。每次活动都要认真分析教育教学实情和授课班级的学生学情。通过“个人和集体同时备课——跟贴教研——上课——议课——课例与反思”的教学管理模式,让所有的成员都参与到教学研讨活动中来,让务实高效的交流真正成为他们的习惯,增强教研的实效性,提高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和管理水平。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加强科学性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每学期都要完善和细化工作室教学、管理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坚持做好教学过程阶段化评估和总结,要关注学生(本班和借班)对成员的考评。每次做完课后,立即由学生填写评价表,每个学期每个行政班的学生要对成员教师的教学进行书面评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加强针对性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工作室成员有差异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强项和弱项,领衔人要因材施导,要有针对性的有效帮扶。可以让具有强项的工作室成员做室内培训和指导,也可以请外援;特别要关注对弱项成员的帮扶和指导。</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提升指导水平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领衔人对成员的指导,不是用自己的观点、看法告诉其成员就行了,而是要找到通过科研来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发动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来。将教学前沿成果中的一些新理念、新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让科研直接指导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和管理。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5.建长效激励机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增强成员专业自觉的内驱力。要求每个成员都制定出三年发展规划,再细化到每年的发展目标,每年一次自评和督查,建立成员专业发展成长记录袋等。并将成员的表现反馈给成员所在的学校,让考核结果与他们的学年度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为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我工作室每学年评选表彰一批学习奖、科研奖、教学奖等优秀成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考核制度一定要遵循量力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不能领衔人一个人去制定,也不能照搬照抄别的工作室的经验,而是要工作室的成员好好地去商量,最后达成考核的制度。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所在学校的校领导都要参加,这样工作室的考核制度才能和学校的考核制度吻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6.强化室本阵地作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工作室每一个月都精心策划一次教研活动,和成员所在学校的老师进行“同题会课”、观课议课、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培训等。每次活动轮值主持,赋予平等的锻炼机会。一定要进行定期总结工作,要定期确定工作室和成员的阶段目标、工作室教育科研项目等内容;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要不断完善学习制度。 要按时学习。工作室成员平时学习以自学为主,同时要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并利用工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 要按需学习。工作室成员在每学期自我发展计划中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按需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有的成员说: 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也许正是有压力才有动力,利用工作之余,多读书拓宽学术视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7.激活有效支持资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专业引领是弥补成员“专业水平”欠缺、“学理素养”贫乏的一个有效途经。对成员的专业引领仅靠自身和本地资源是不够的,必须要调动一切人与物的资源形成一条“培养链”。</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在资源还是能力经验方面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比如各地区的名师上课的光盘、录像等都是很好的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我的工作室在这方面就聘请了一些知名的专家,像我的导师顾泠沅先生。没有知名专家亲临指导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把优秀教师、名师上课的录像拿过来,让工作室的成员观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8.加强工作室的建设(学段和学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是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我们下与小学结对子、上与高中结对子,分别到小学、高中去听课、学习,了解他们的教学,听取学生的需要。让工作室成员看到和听到学段与学科间不同的声音才能丰富他们的教学思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了使工作室成员尽快成长,我除了结合本地和个人资源倾囊相授外,十分注意将工作室成员多次带出常州,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我工作室常常带领成员们参加市课改中心组活动,在工作室内部进行同伴互助专项诊断等活动,特别是举行了让学生参与的多项互动参与式评课,从以学论教的角度,让成员们看了在学生眼中的“好课”是什么样的,使成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数学发展需要是什么。同时,我引领成员们对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都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使他们对各类课型的教学能够心里有“谱”,教学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工作室通过听课评课、案例分析、专题辅导、课题研修、教学研讨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成员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我们收集全国著名的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录像让成员们观看,领略“大师”们的教学风范,并对各位大师的教学风格进行评析。工作室成员回校讲座、做各种类型的研究课、指导青年教师等多种形式,把工作室内的引领、研究、传带延伸到工作室外青年教师身上,并获得了显著成效。三年来,工作室参加了全国初中数学精品课和初中教学高层论坛、江苏省首届苏派名师精品课暨高层论坛活动、江苏省名师特色课堂观摩活动、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同课异构活动等等,拓宽了全体成员的视野,特别是与上海邵翼如名师工作室的交流使他们受益匪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工作室领衔人要让你的成员因为你而成长,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并具备完善的品行和职业道德操守。让他们不断地成长,才是您对工作室成员真正的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四 课堂为本,教学指导要“精”</strong><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要构建室本教研平台,抓好教学常规建设和端正学术研究态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在教学拼搏中才能学会教学。要让工作室成员学会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理念、学科科学、学科文化、学科教学、学生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科学习,这是做好教育人的基础。千万不要让工作室成员成为“三本书”教师(教科书、教辅、教参),除了三本书就不会教书了,连出一份试卷都不会,教学功能退化了。有的老师公开课采用了“百度备课”法,从“百度”上抄教案,心中根本没有学生。过去是“人灌”,现在是“电灌”。<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课堂教学博大精深,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理论的实践性解读,更要进行实践的理论性反思。对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指导的“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教学行为的文化变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课程改革在向后课改(内涵发展)时期渐变,其重要内容是加强教学行为文化建设。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评价目标位移: 学生达标 ——课堂有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观察视点前移:物化成果——传授本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研究重心下移:课标教材——学生需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教学中心转移:高效课堂——高效学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二)构建优效的教学文化生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对于工作室成员,可以从以下的几点做起,真正做到这几点一定是名师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让学生喜欢你上的每一节课;</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让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让别人赞同你的教育教学主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5.让别人喜欢“引用”你的经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前教育形势发展迅速,我提出两个问题让工作室的成员去思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一,我拿什么和别人比明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二,你的魅力还能吸引学生多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启迪工作室成员,随着教育教学形势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本领要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现代的要求,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提升教学分析技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 知识方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了解学生对所学学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状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具备何种知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模糊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了解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起点、认知的难点突破策略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 认知情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学习本学科的意义和哲学素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学习中评价是非、对错的准则;</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事:好奇心——兴趣——学习动机——自我发展期望——学科自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 学生个性心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了解学生对学习是否具有独立完成的信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了解学生对学习困难所持的态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了解学生学习中毅力的表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了解学生对学习成功的愿望和要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5)了解学生学习的情绪。</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 认知策略水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了解学生是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了解学生是否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了解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自组织能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了解学生能否利用作业、问答、测验、评价自己的学习,并及时进行恰当的调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5)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概念、规律的方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6)了解学生解答问题所采取的程序和思考方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 2013年10月23日我名师工作室受邀走进武进雪堰中学,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中,由武进雪堰中学王怡蕴老师和工作室成员何丽华老师分别开设了八年级《矩形、菱形、正方形》和七年级《用方程解决问题》两节公开课。王怡蕴老师能尊重学生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操作、思考、合作、探索、归纳中探索菱形的定义、性质,获得新知;何丽华老师的教态和蔼可亲,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设计中层次明晰,环节紧密,将销售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例题的变式训练更展示了精湛的教学功底,特别是在难点的突破、知识点的提升与拓展、问题解决的策略上等让老师们大开了眼界,可以看出我工作室对课堂教学立足于“精”的功夫没有白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课后我在主题为《课堂生成及其应对智慧》的讲座中,以“为什么要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什么是课堂动态生成”、“应对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这几个问题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对于“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的深刻追问和深入思考,展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开阔的教育视野,丰厚的人文情怀。其中,我着重从“如何在优化预设基础上寻求丰富‘生成’的途径”,“教学过程生成”“如何应对 ‘非预设生成’”这样几方面阐述了对课堂动态生成策略的思考。这是一次引领思想,触动心灵的讲座,会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老师们为我精彩的讲话、丰富的实例、独到的理念所折服,也让溧阳和丹阳特地赶过来参加活动的老师受益匪浅。像这样的送课送培活动工作室每月至少一次,常州的丽华中学、二十四中、武进的湖塘实验中学、横林中学、溧阳上兴中学等近二十所学校,特别是茅山老区去得最多,还为常州教师培训中心和常州工学院进行教学服务等,三年来工作室的足迹遍布江苏省内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3年底张伟俊、周洪琪、丁一谦、何丽华、许秋霞等老师由我推荐,受江苏省师培中心派遣到盐城大丰、淮安、泗阳等地进行送教活动,各位尝试着运用工作室的研究项目《自觉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由于我的悉心指点,他们的课受到了广泛好评,也拓宽了各地同行们的教学视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4年许秋霞老师承担了江苏省第六届初中校长高层论坛的开课任务,她采用我工作室开创的新课型《ipad探究,自觉建构》上了九年级《货比三家》,让全省的校长们大开了眼界,获得广泛好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5年暑期周洪琪老师受省师培中心派遣到新疆等地送培送教,获得新疆地区领导、专家高度赞誉。我总是寻找机会让工作室成员进行实践和锤炼。三年内,工作室还有张伟俊、赵霞、沈良琴、谢丽、等多位老师面向全省开公开示范课。</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课堂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著名特级教师顾泠沅老师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教育教学艺术深厚与否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名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另外,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通过谈话、教研指导、示范课、听评课等形式积极帮带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五 科学管理,活动开展要“细”</strong><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室本教研中,我们经常引领工作室成员课前要认真思考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哪里?要带他们到哪里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教学策略是否具有针对性?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室本教研要从“细”处着手。 <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室本活动形式多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工作室每月一次活动,如何才能保证它的有效性?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活动的内容要大于活动的形式,要有针对性。我们要了解工作室成员成长和发展的本质需要,然后去引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成员当中也有能人,所以用好内部资源是很重要的。集成员集体的智慧,发挥团结合作,形成群说群练、互助成长的优势。我工作室成员分布广,工作中遇到的挑战性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通过成员群体的智慧,发挥团队合作、群策群力、互助成长的巨大优势,弥补他们个人教研能力的局限与不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备课式教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室每月要开展一次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中,每次都是依据教材内容以学定教,让每位成员都备这节课,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深度探讨,再通过观课和议课等活动,这样让各位成员对每次的教研活动有整体的和立体的感受,提高了活动的质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比如下个星期某个成员要和基地学校的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这个星期所有的工作室成员要围绕下去开课的那个老师的课题内容,每个人都去备这节课,在这个星期五,那个下周要去上课的老师把他的教学设计发到工作室的平台上,然后每个成员对比一下自己的备课内容,相互交流一下,然后对备课内容提出修改的意见,这样要去上课的老师可以根据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再进行二次备课。等到下周上课的时候,上课老师就会感到层次不一样了,其他老师针对这节课的内容也有了深入的思考,这样在观课议课的时候,大家都有话可说了,能讲到或者接触到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学要从“有效”到“有道”。要关注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因趣施教,还要关注教学艺术的觉醒和教学思想的完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案例式教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老师从说到写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我室抓住每月公开教学中的课例评析,在观课议课中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教后反思,从崇尚学术尊严的角度观课教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来达到互补共生。我们也常常精选杂志上的课例,让成员们进行点评,并形成案例评析的文化,现已有多篇论文发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沙龙式教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工作室经常开展沙龙式教研活动,工作室的活动不是去发现新的理论,而应该是让工作室成员们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进行互动式的探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专题式教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室常以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制定分步骤研究(行动)计划,在计划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对策,直至解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5.诊断式教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对当前名校教学模式的理性探讨,这方面全国名校有很多的经验,比如江苏的洋思中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这些经验是不是对我们所有的学校都适合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发现这些经验不是对所有的学校都是通用的。结果我们将这些经验做了改良,然后到各个学校具体校正修改,这样做是很受学校欢迎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老兄,最近忙吗?我被‘发配’到茅山老区来了以后,你还一直没有关心过我。我始终感觉到我校老师课堂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数学课。我想请你把你的工作室成员带过来,与我们的老师进行‘同题赛课’,一是让我们的老师开开眼,二是帮我们找找存在问题原因”。地处茅山革命老区的赵校长给我打来了电话。</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几年来我名师工作室在江苏境内有了不小的“名气”,这次赵校长的主动邀请是一个“共建双赢”的好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两方按约定互派老师上课,工作室派了常州市同济中学的李晓红老师去上课,她以“学前先思”、“操作探究”、“抛锚教学”、“例题变式”、“拓宽提升”、“巩固练习”等环节进行组织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酣畅淋漓,让来自茅山老区两所学校的老师眼前一亮,感慨颇多。对方学校的老师运用了“新式武器”——“导学案教学”,其教学流程是提前一天将学案(八开正反共四页)发下去让学生预习后尝试完成导学案内容的前两页(第三页是例题,第四页是课后作业),第二天早上收上来,进行批改后,课堂上进行评讲,再完成课后作业,再发下一节课的“导学案”。各科都这样,学生的负担(尤其初三)很重。长时间进行这样的“教学运作”,使学生产生机械地只想完成各科导学案上的“题目”,无暇去复习、归纳、提升,导致“题目”做了很多,都是些“散落”的“珍珠”,没有形成知识结构,更谈不上认知结构,学生所学的知识不牢固,前学后忘。另一方面,课堂中评讲“导学案”时,学生只想早点完成学案最后一页上的作业,对老师所讲的前三页上的内容(由于例题简单学生早就完成),学生只关心其答案是否正确,不太关心“师生互动”所产生出来的思维火花。这种“教学”培养了学生只关心答案是否正确的一种“线型”思维。活动结束时工作室向赵校长提了七条建设性的建议。这件事对赵校长触动很大:“学校的教学特色要自然分娩,学人家的东西要学到位,只学了形式没学到实质意义不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目前许多学校倡导先学后教,学后怎么教?教后又怎么学?此外,还有先教后学,边学边教,边教边学……哪种方法最好?教学方法原本无好坏之分,哪种方法有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的习惯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我们认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综合的、立体的、多元的,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有效的学习过程的体验。若武断地将应该给学生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割裂或让学生没有完整的体验,这是违背教育伦理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教研植根教学实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工作室教学研究的目的不是发现新知识和新规律,而是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只有植根于教学实际的教研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各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特别是要与成员所在的学校同呼吸、共命运,帮他们解决问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在问题中研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育教学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因素的师生互动过程,种种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而教师就是一个根据当时的情景不断作出判断和行动的问题解决者,所以室本教研应当从当前的教育教学的热点、难点等方面入手,在现实的问题中选题进行相关的专题研究,只有立足于本地本校的“真问题”的研究,才有价值和意义。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定期(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在上课的时候、听课的时候、和学校老师做同课异构的时候,把一些对于老师或者学生的棘手问题做成问卷调查表,有了这些第一手的资料,我们的教研就有了精准的针对性。这样我们工作室在学校就有了话语权,学校才会对我们表示欢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在行动中研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室本研究是让我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其中合理性或不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反思、提炼,使之能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应不断使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化,并带着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实践,再搜集出现的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种行动研究有利于成员专业自觉能力的提高。室本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应杜绝高、大、全的研究,重在立足一线的教学实际,解决实际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所有工作室成员只有在行动当中、在解决具体问题当中,才能发现不足。工作室成员再多,如果没有把自己的经验身边实际的问题结合到一起,这个工作室的生命力就不会持久旺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2年以来江苏省推行“五严”以后,常州市又大力度地推进“减负增效”,怎样做到“减负”还要“增效”?大多数农村学校很迷惘。2013年初工作室收到金坛市水北中学和朱林中学的邀请,关于如何减负增效进行学术交流。交流会上工作室成员谢丽老师说得好:“减负,并不是不要负担,是减去过重的学业负担。我个人认为要“三减”与“三增”。三减:(1)心理负担;(2)学业负担;(3)在校时间(应按规定)。三增:(1)端正学习态度,若不然再轻的负担学生还会感到有压力;(2)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惯是增效的催化剂;(3)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是增效的助力器。重中之重要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率和布置有效作业。”她的话对老师们有很大的启迪。</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室本教研,就要求我们突破自己,能够做到时时处处用新课程理念来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深刻的反思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运用先进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的催化剂,从而促进成员的专业自觉。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六 贴地飞行,活动开展要“实”</strong>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工作室的室本研究目的不是发现新知识和新规律,而是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从现实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最终又回到解决现实问题上来,在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反思中获得自己的经验,这种研究有利于提高成员的专业自觉水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工作室研究的主体内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课标与变化,及中考和高考的考试说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教材与变化,不同版本之间知识呈现方式的异同比较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解题本领,问题串和题串的组织与教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学情分析与学生学习分析,及高效学习的引领策略研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5.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教学评价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6.试卷命题的结构、难度、效度的把握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7.微视频的制作、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室本教研智慧开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室本教研”是工作室深层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我们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只有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做实”室本教研,才能促进成员的“专业自觉”,使他们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改善行为、提升水平、提高质量、精益求精、日臻完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师德建设与业务培训相结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名师工作室虽然是一个“半民间”的学术团体,但我对成员们的要求却非常严格。我室及时向成员传输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让他们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讲奉献、比贡献和廉洁从教的师德意识,教育成员力争做一个“以学问影响学问,用人格影响人格”的好教师,做到师德建设与业务培训相结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每个工作室成员的言行都是工作室文化的一部分,也都代表工作室的形象。比如到某个学校开展活动,吃饭就在该校的食堂里面,不增加学校的任何负担。有时候我们到农村中学甚至边远山区去送教的时候,自己带饭过去。学校学生吃过午饭午休的时候,我们从教师门口走过的时候,我们的步伐会放缓、放轻或者绕道而行。只有这样,我们的行为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回到自己的学校别人也会对我们刮目相看,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另外,我们工作室还为贫困生学困生捐款、捐书,对学困生定期辅导,现在我们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辅导。</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走得更远;只有转变工作作风,才能长得更大。能力和作风是我们每个工作室成员(包括我们领衔人)成长的生命线。我工作室对成员们的要求却非常严格,不仅语言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还在成员考核条例中加大了师德考核力度,每学期还要求成员所在的学校对成员进行同行测评,学生和家长满意度调查,学校还要给出综合考评意见等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毕竟每次活动对于成员的培养的效果都是有限的,那么对工作室成员的培养要贯穿始终,集中培训是他们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时候,平时的分散培训是他们学习的好时机。这些活动是需要资金支持的,那没有筹集到资金怎么办?我们工作室虽然在江苏的富裕地区,但是工作室的经费每年只有在万元左右,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节省学习成本。我发动全体成员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并将经典文章推荐给我,然后翻印出来发给成员自学,这样既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面又节省了时间和经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了提升成员的论文写作水平,首先我选取自己或杂志上经典的论文,给他们分析写作意图,文章结构和创新之处,并推荐相关文章给他们阅读和尝试分析,再谈读后感。其次,让工作室成员围绕指定题目每人说出自己写作的思路﹑理论和案例等素材,经过几次沙龙式的交流,成员们已经初步掌握写作论文的相关技巧。我要求他们关注平时的工作中反思和感悟的点滴积累,要善于表述自己独到的教学主张。然后让成员们自由选题写出论文,进行互相点评。我让成员们写的论文很杂,有专题论文、有课例点评﹑案例分析和解题教学等。通过近大半年的指点,所有成员们写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三年来,每个工作室成员都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五篇以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室内培训与室外访问相结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学期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成员到外地交流学习,还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学者到我室为成员举行培训讲座等。又和江苏、浙江、山东的一些名师工作室进行对话交流,为成员提供多渠道的对外交流平台。我要求他们对任何人的讲座都要进行批判地吸收,并要具有善于融合别人经验的能力,将其内化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大家”可以引领,启迪我们的思考,但不能代替我们的思考,我们更不能失去独特的思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3年7月12日,我在苏州和美国的老师进行“翻转课堂”的同题会课,让工作室成员的教学要有国际视野,亲身感受“翻转课堂”的教学要略,使他们对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有了很深的理解;在这次同构的翻转课堂中,我渗透了变式教学的元素,让国内外的专家和同行们受益匪浅,我的课受到国内外专家和老师的广泛好评。美国的专家对我说:“用你的方法教你的学生,将来他们的数学素养是非常可怕的。”我以他说:“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中国人不可能赢在起点,但有能力和智慧赢在翻转课堂发展的拐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4年7月25日受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派遣送培送教到新疆克拉玛依,我给全克拉玛依市的初中数学教师上了一节数学课《找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和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在学生方式引领上我充分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唤醒了学生的潜能,由于两地在接洽上有误,此教学内容是准备给原初二的学生上的结果现在给原初一学生来上课,凭着厚实的以真学定真教的能力,我还是上出了精彩(特别是对学生思考力和创新力的唤醒),让来自克市的三百多名教师受益匪浅、耳目一新,评课时好评如潮;接下来我又作了三个讲座《聚焦自觉数学课堂》、《新课程背景下自觉的数学教学文化的构建》和《追求自觉的数学教育人生》,我采用了参与式培训让老师们大开眼界,我高位的引领和深入浅出点拨,翔实精当的课例和案例,让老师们每次都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三小时,每一场讲座都受到老师们的好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常规培训和课题研究相结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工作室要提升层次品味,必须重视科研文化建设,我室在坚持抓常规教研工作的同时,积极鼓励成员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室最好是要有一个省级教育教学规划项目为引领,在此基础上可让成员进行子课题的研究,这样互为表里,既让成员学会了怎样做课题,也为主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力的支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现在的课题来源渠道蛮多的,所以我们选做的课题一定要正规,所有的工作室成员围绕一个课题、项目来进行研究,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再做子课题,这样可以带动成员所在学校的老师一起做这个子课题,这样课题就会丰满起来,而且也因此锻炼了一批人。做课题不是目的,通过这个载体去培养、引领教师成长才是目的所在。在第二届市名师工作室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江苏省的规划课题,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我的独到的“自觉数学”的教学思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工作室不论是领衔人还是成员,都要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一方面承担引领校内教学改革任务,打造出精品课堂---自觉数学课堂;一方面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科特点,承担相关主题的研究,总结经验,深刻反思,认真梳理,刻苦钻研,定期凝结阶段性研究成果。经过三年的努力,工作室每个成员都在“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这个学术荣誉阶梯中向上攀登了一级。张伟俊老师被评为“江苏省和谐教育实验教师”;叶月峰、章友良、何丽华、赵霞等老师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常州市学科带头人”;谢丽﹑张伟俊﹑丁一谦、老师被评为“常州市教学能手”等。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七 项目引领,磨砺品牌特色</strong>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工作室坚持以课题引领之路,引导成员走研究之路,承担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自觉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针对性强,研究深入,不仅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生成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实施策略,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推进作用。我工作室还让各成员围绕工作室研究项目,结合自己的教学,申报微型子课题研究,教他们如何选题,如何写申报书,成员们模拟专家进行开题论证和中期评估等,让他们学会用课题引领自己的教学实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自觉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进行新的发展?这是近几年一直在深思的问题。2012年底常州市教育局让我领衔开发面向全国的初中数学慕课课程,我决心抓住这个机遇,将微课程、微视频、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互助反思性学习等一系列现代教学和学习元素融入到自觉数学课堂之中,将自觉数学教学思想进行深层次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申报了国家级课题《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与发展性研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e时代,江苏的教育走向何方?江苏的数学素质教育走向何方?今天我们在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看到了曙光。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机地深度融合?今天在这里也找到了答案。”2013年11月12日江苏省教研室董林伟主任在观摩了我工作室的《构建技术环境下的自觉数学课堂》活动后如是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校是常州市网络课程实验基地学校,也是我工作室数字化教学研究的基地学校,我们充分利用青果在线学校线上学习平台和台湾智慧教室网络教学平台,成立了常州市数字化教与学研究工作室,进行了教育技术背景下自觉课堂的“翻转”的教学研究,开发了“问题导引合作探究”课型、“任务资源包引领个性探究”课型等多种课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4年3月15日,华师大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副主任田爱丽博士一行来到我校,听取了工作室和学校的数字化教与学的建设情况,零距离的接触了我校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高度评价了我校基于自觉数学课堂背景下的翻转课堂的探究和实践。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信息处处长华泽峰、宣传处副处长、常州教育报刊社主编鲁兴树等领导也参与了现场交流活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月16日,陈玉琨教授一行聆听了我的《e时代用技术推进教与学的变革》的专题汇报,我主要从信息时代教学生产力、“青果在线学校”概况、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技术环境下教学课型研究等几个方面做了介绍。陈玉琨教授非常感动于我工作室积极进行的E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尝试,他认为常州已走在了第二次教育变革的前沿,他还就诊断性测评系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月17日陈玉琨教授一行走进了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的E学习教室,现场体验了基于自觉数学课堂背景下翻转课堂研究课。我和工作室成员陈琦主任分别开设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平方差公式》两节观摩课。专家们肯定了陈琦老师根据学生网络预学习后的反馈练习充分暴露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他们非常欣赏陈老师通过“一展身手”、“一站到底”、“最强大脑”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他们一致认为陈老师的课堂目标达成度很高;专家们对我的自觉数学思想在课堂中的渗透高度赞赏,他们认为我的课堂紧凑,学生的思维过程非常充分,学生学得很愉快,学习效果很好。陈玉琨教授还高度评价了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促使程序性知识向元认知知识提升的途径,这样的做法必将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年的工作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和困惑,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之,三年来,无论是领衔人还是每个成员都得到了很好的成长。工作室管理经验文章发表在《江苏教育》,工作室事迹被《常州日报》、《时代学习》、《常州教育》和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工作室成员成长的同时,我也得到了成长。我现在已被浙江省宁波市、安徽市巢湖市、江苏省南京、镇江﹑扬州﹑连云港﹑南通、常州等地聘为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的指导老师,江苏大学、常州工学院等大学的兼职教授。我工作室被江苏省中小学师培中心和常州市师培中心骋为送培送教指定基层单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后我们还是用工作室成员沈良琴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的总结:“在领衔人的带领和示范下,我们每个人都从开课、观课、议课、理论讲座、理论学习、理论写作等多角度得到了切实的锻炼,新课程的理念、教学的能力、专业研究的水平等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虽然每个月的理论学习、写作练笔等压力不轻,但每个成员都欣喜于这种锻炼,因为每个人都坚信——厚积薄发,今天每一点滴的努力必能换得明日的成功!三年的工作室成长之路,虽有荆棘磨砺,但成长彼岸的风光是绚烂多彩的! 我们已经走进了风光地带”。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名扬天下的可口可乐99%的成分与其他饮料一样,都是水、糖、碳酸和咖啡因,而1%是神秘的、独特的,使它每年有4亿多美元的纯利润。平常和辉煌之间,仅仅是一步之遥,不过这一步是重要的、关键的,也是智慧的一步,我们的数学情怀是如此,追求自觉的教育人生更是如此。</p><p><br/></p>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