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 6 月 26 日是国际禁毒日及其由来。
2.使学生认识常见毒品及新型毒品的种类和特征,知道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培养学生辨别新型毒品的能力,提高对毒品诱惑的警惕性。
4.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树立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的意识。
5.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 分钟)
1.教师出示一包包装精美的 “糖果”(图片),问学生:“同学们,这么漂亮的糖果,你们想不想吃呀?” 待学生表现出兴趣后,教师神秘地说:“其实,这可能不是普通的糖果哦,它很可能是一种危险的东西 —— 毒品。”
2.播放一段简短的禁毒公益动画片段(如展示毒品对人的危害的卡通画面),引发学生对毒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教师导入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健康人生,让青春不‘毒’行’的禁毒主题班会,一起了解毒品,学会保护自己。”
(二)认识国际禁毒日(10 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 6 月 26 日是什么日子吗?”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播放课件中关于国际禁毒日由来的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在 20 世纪 80 年代,毒品在全球越来越泛滥,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于是联合国在 1987 年 6 月召开会议,决定把每年的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就是为了让全世界都重视毒品问题,一起抵制毒品。”
2.结合课件内容,教师讲解:“大家知道吗?这和我国历史上的林则徐虎门销烟有关哦。林则徐在 6 月 3 日开始销烟,一共进行了 23 天,所以就把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啦。”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设立国际禁毒日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毒品危害的严重性,需要全世界共同关注。
(三)了解毒品及其危害(15 分钟)
1.认识常见毒品
2.了解毒品危害
3.学生交流:“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四)识破毒贩诱导手段(10 分钟)
1.教师以聊天的方式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毒贩会用什么方法让小朋友们吸毒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播放课件中关于诱导手段的内容,教师逐一讲解:
“吸着玩玩不要钱”:“毒贩一开始会免费给你吃,让你慢慢上瘾,然后就要花很多钱去买,那时候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吸食合成毒品不会上瘾”:“这是大谎言哦,只要吸了一口,就很可能上瘾,再也离不开了。”
“减肥效果特别明显”:“吸毒减肥是拿生命开玩笑,会让身体变得很差,甚至死掉。”
3.开展 “火眼金睛” 小游戏: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有的是正常的零食,有的是伪装的毒品,让学生快速判断哪些是危险的,加深对诱导手段和毒品伪装的认识。
(五)学习防毒禁毒方法(20 分钟)
1.学习 “十不要”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对 “十不要” 中某一条的理解,或者分享自己如何做到这一点。
3.学习其他防毒方法
4.教师出示情景卡片,如 “在学校门口,有个陌生人说‘小朋友,这个糖果很好吃,免费给你吃’”,请学生上台表演,展示自己会如何应对。
2.分组进行情景表演,如 “看到同学好像在接触奇怪的东西”“家里来了客人带了不明物品” 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
(六)总结升华(5 分钟)
教师总结:“毒品就像魔鬼,会伤害我们的身体,破坏我们的家庭,我们一定要记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好孩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