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讨论社区- 班级管理

昆明市首批“春城计划”张敏历史名师工作室建设及学员培养计划

作者: 张敏 发布时间: 2020-09-17 阅读:( 2578 )  

昆明市首批“春城计划”张敏历史名师工作室建设及学员培养计划

 一、昆明市首批“春城计划”张敏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简介

5f635f6d5e6b4.png

教学感言:历史课堂不是给予,而是唤醒。

张敏,昆明市首批“春城计划”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昆明市第四届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昆明市第二届“春城教学名师”,昆明市骨干教师,昆明市第一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历史教研组组长,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云南省 “优课”名师,云南省名校联盟专家团专家,教育部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获得者,昆明市高中新课程高三复习课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带过13届高三,在省市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编或参编多本教辅。

 二、对“名师工作室建设”及“名师”的思考

(一)为何要创建名师工作室?

当今社会要求“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因而教师的“专业自觉”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

   名师工作室就是以培养将来的学科领军人物——名师为培养目标的,我们抓住“名师工作室”这个阵地,采取有效的策略、方式和途径,促进学员尽快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智慧型的教师转变,提升你们 “专业自觉”的本体能力。

(二)何为“名师”?

名师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不断的追求:追求专业的提升、追求共同的发展、追求青春的无悔。

   西南大学朱德全教授曾说:“名师要具备人品好(师德好)、考得好(即教学质量高)、说得好(善于梳理)、讲得好(理论与表达完美结合)、写得好等要求”。

(三)名师的作用与意义

1、不断学习、不断超越,做师德的表率;

2、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做教育科研先行者;

3.、不断研讨、不断成长,做年轻教师的领路人;

4、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带动教师群体发展 。

以人格关照人格,以学问影响学问

(四)优秀教师快速成长的特质

1、不断自我更新的意识;

2、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能力;

3、在实践中质疑和检验教学理论的能力;

4、实际问题的创意解决者;

5、具有主动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的能力。

(五)名师工作室功能定位

 教师专业学习、发展与成长的共同体,具体体现在:

 (1)名师教育教学展示的舞台;

 (2)骨干教师培养与孵化基地;

 (3)教育教学创新的示范窗口;

 (4)教育教学改革争鸣的论坛;

 (5)理论联系实践的试验车间。

(六)工作室成员培养目标

1、成为学校领导放心、学生欢迎、家长赞许的教育管理的骨干和教学的能手。

2、逐步成长为学校、县区乃至昆明市的教学、教育教学研究的骨干,力争使工作室成员达到“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昆明教学名师”这“四级梯队”中提升到高一级台阶的评选水平。

3、能自我不断更新和拓宽教学的本体知识和提升教学PCK水平,使教学的知能结构得到综合化提升;

4、能独立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利用学科教育资源整合和建设;

5、具备指导和示范本地区其他教师进行本学科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发挥成员的辐射作用。

(七)成员专业化的途径与载体

1、通过讲座、考察、读书、论坛、工作室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的专业培训;

2、课题申报、课题开展、成果提炼、成果拓展进行课题研究;

3、通过专业能力大赛(规划撰写、主题活动设计、教育情景答辩、成长故事叙述);

4、通过专业成长反思促进成长:如写论文、反思日志、教育叙事(成长故事叙述)或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等;

5、在课堂教学竞赛的拼搏中学会教学。

(八)建立培养机制

1、具体规章

(1)工作室和每个成员都制定出五年发展规划,再细化到每年的发展目标,每年一次自评和督查,建立成员专业发展成长记录袋等制度。

(2)定期确定工作室培养重点、阶段目标、工作室教育科研项目等内容;每学年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每学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学员。

(3)建立考勤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公开课、论文、课题、案例),工作室和学校将成员的表现相互反馈,进行相互促进。

(4)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拓宽成员的专业视野,增强工作室培养的后劲和活力。

(5)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教研活动,进行“同题会课”、观课议课、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培训等。每次活动轮值主持,赋予平等的锻炼机会。

(九)让学员学会专业自主发展是关键

1、自我专业结构分析——分析优势与不足;

2、自我专业发展设计——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3、在主持人指导下实施——高立意、低起点、立足草根;

4、自我自觉自主调控能力——效率与效果的检视;

5、不断进行阶段总结与反思——理论与实践双向解读;

6、提升碎片化阅读时代的自主学习能力;

7、提高教育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能力。

   三、昆明市首批“春城计划”张敏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培养方案

工作室根据昆教人〔2019〕8号文件《昆明市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基地管理办法》的目标要求及相关文件精神。在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和学校的领导下,结合昆明市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工作。

(一)学员组成   

来自重点中学、普通中学、郊县中学。14名高中历史教师 ,1名高级教师、7名一级教师、6名二级教师,教龄最短的3年,最长的18年 。3名硕士、1名研究生在读、11名本科,年龄在26~41岁之间。1名德育主任、1名德育副主任、4名团委书记。 2名教科室主任、2名年级主任、1名年级副主任、4名教研组长。1名昆明市学科带头人、一名昆明市第二届名班主任,7名昆明市“教坛新秀”。1名呈贡区学科带头人,1名官渡区教坛新秀、1名官渡区“骨干教师”、2名官渡区学科带头人、1名官渡区教学名师 、1名西山区教坛新秀 、1名经开区骨干教师 、1名东川区骨干教师 、1名石林县骨干教师。整体实力强,充满朝气。

(二)工作目标

   成为昆明市教学名师培养的重要基地,加速培养昆明市具有学科领军人物的优秀教师,带动和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工作任务

   通过五年的培养使学员的理论水平、教学业务、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努力成长为昆明市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昆明教学名师。

(四)工作思路

   共享、充电、创新

(五)培养目标

 近期目标(2020.5~2022.5)

   要求学员成长为昆明市骨干教师。写4篇学习计划、4篇学习总结;读4本专业书籍,写4篇读书笔记;每学期听4次以上专家讲座;每1周听一节课,写1篇听课记录及点评;每学期上1—2节校级以上公开课或者做教研活动的主讲发言人;参加各级别的命题工作;出版教学辅导书1本;争取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1篇;参加省市级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部编版新课程初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中期目标(2022.5~2024.5)

   要求学员教学形成特色并在昆明市有良好知名度,成长为昆明市学科带头人。写4篇学习计划、4篇学习总结;读8本以上专业书籍,写4篇读书笔记;听6次以上专家讲座,做到以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每个学员完成1次以上市级公开课或者省市级教研的主讲发言人;参加省的学考命题或各校期中、期末考试命题工作;出版教学辅导书2本;撰写出优秀教研文章,要求体现先进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要求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2篇;参加省市级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部编版新课程初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积累课题成果。

远期目标(2024.5~2025.5 )

  要求学员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并在昆明市有一定影响力,成长为昆明教学名师。写2篇学习计划、2篇学习总结;读书学习成为学员常规的学习方式,读8本以上专业书籍,写6篇读书笔记;通过专家讲座、高考研讨、专家上课、送课下乡、外出考察学习、学员上课等方式积累教学实践的能力,形成自已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特色;参加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撰写较高水平的论文,每个学员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4篇以上论文;完成《 基于核心素养的部编版新课程初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课题,出两本专著。

(六)培训形式

   采取学习、交流、实践、反思、科研相结合。了解每一位学员具体工作和教学业绩。在每位教师针对自己相关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的基础上,工作室提出年度学习要求:每周听一次课,做到说课、讲课、评课和教学反思相结合;每年进行1—2次市级公开课;参加省市教研教学活动,如:参加省市高考研讨会,参加期末考试、学考、高考模拟考命题工作;每人每年写1—2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发表;全体学员参加课题研究;按时参加工作室活动,接受培训和考核,请假不得超过三次。

(七)培训时间安排

   每两周周三下午进行集中学习:采用讲课、组织研讨、现场指导、指导读书、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公开课讲评等方式;此外,采取导师指导下的分散研修、个人自修、专题研究和在本校进行教学实践等方式,强调学员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主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培养方案。

(八)培训考核

   建立年度考核制度,每学年进行一次学习考核,五年共进行五次。分别是近期考核:2021年5月、2022年5月;中期考核:2023年5月、2024年5月;结业考核:2025年5月,对学员提出明确考核要求,每次考核后均组织学员进行交流、总结和反思。

(九)建立工作室业务档案

   工作室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学员学习进修的业务档案袋,制定学员学习计划表、培训期间成果登记表和年度考核表等,做到每次周三活动有专人进行详细记录,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建立工作室业务档案,如工作室教研活动记录表、活动简报、学员学习手册、学员成果汇报册、学员获奖证书、聘书等复印册、学员学习计划、学习总结、工作室工作方案及学员培养方案、教学论文汇编、教学设计汇编、教学反思汇编、读书笔记汇编、课题研究成果专著、示范课视频光盘、竞赛课视频光盘、讲座视频光盘、考察报告汇编、工作室总结等具体情况的记录,包括电子文档、纸质文档和视频档案,一年整理一次,汇总装订成册存档。

(十)突破工作室发展高原瓶颈期

   工作室工作的开展不只是关注工作室活动的次数和教学技术的“改良”,而是要通过科学有效地引导,促进工作室学员教学、教研“本质力量”的释放,要让学员在活动过程中学会科学地思考和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学员的创造力。

1、工作室管理中避免的行为

(1) 重方案,轻实施。

(2)重活动,轻课堂。

(3) 重结果,轻过程。

 (4) 重自身,轻学校。

 (5)重管理,轻关怀。 

 (6) 重行政,轻规律。

2、加强实效性

  坚持至少每月两次的工作室活动。认真分析教育教学实际和地区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个人和集体同时备课-跟贴教研——上课——议课——课例与反思”的教学管理模式,所有的学员都参与到教学研讨活动中来,让务实高效的交流真正成为我们的习惯,增强教研的实效性,提高工作室学员的课堂教学和管理水平。

3、加强科学性

  每学期都完善和细化工作室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坚持做好教学过程阶段化评估和总结,关注学生对学员的考评。

4、加强针对性

  工作室学员有差异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强项和弱项,我们要因材施导,要有针对性的有效帮扶。

5、提升科研能力

  搞好科研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全体学员应积极参与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来。将教学前沿成果中的一些新理念、新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让科研直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和管理。

6、建长效激励机制

  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学员专业自觉的内驱力。每个学员都制定出五年发展规划,再细化到每年的发展目标,每年一次自评和督查,建立学员专业发展成长记录袋等。每学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成员。

7、强化室本阵地作用

  工作室每一个月都会精心策划一次教研活动,“同题会课”、观课议课、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培训等。

定期总结

  定期确定工作室和学员的阶段目标、工作室教育科研项目等内容;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完善学习制度

(1)按时学习。工作室成员平时学习以自学为主,同时要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并利用工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

(2)按需学习。工作室成员在每学期自我发展计划中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按需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有的成员说: 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也许正是有压力才有动力,利用工作之余,多读书拓宽学术视野。

8、激活有效支持资源

 专业引领是弥补成员“专业水平”的欠缺、“学理素养”的贫乏的一个有效途经。对学员的专业引领仅靠自身和本地资源是不够的,必须要调动一切人与物的资源形成一条“培养链”。

9、加强工作室的建设(学段和学科)

  工作室学员看到和听到学段与学科间不同的声音才能丰富他们的教学思考。

10、加速专业评价自觉

  教师职业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师要自觉地承担起学生成长的唤醒者、助推者、引领者和陪护者角色。教师评价在于评量教师工作的价值,更在于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而现行的教师评价存在以学校评价替代教师评价、学生评教即教师评价、课堂评价即教师评价、论文课题即教师评价等误区。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潜隐性,使教师对自我工作的内在发展动力、精力投入等方面最有评价权;教师工作的精神状态、时间投入、同事间的业务交流等,同伴间互动较多,同伴互评较为公允;学校对教师教书育人效果的综合信息占有较为全面,学校评价中的专家干预和指导尤为必要。

成员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评价:

    教师自评,即教师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走向专业自觉的重要路径。因为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教师的教学虽有部分重复,但教师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地去教学,而是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里面包含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工作职责不单纯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是促进其自觉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自评的评价标准体系的确定,对教师专业自觉有着明确的导向功能。

关注同伴相互评价

    同伴互评,带有同侪互助性质,这种评价是教授课程之外的人,从另一个侧面来判断授课者的教学优点与不足,他既可以拿自己现在或以往的教学经验与授课者的教学进行比较,也可以拿他人的教学经验与授课者的教学进行比较。同学科的教师接触授课者的机会比较多,能从不同方面和角度了解该教师诸如备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以及准备教具、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情况。他们的评价既含有从授课者课堂上获得的直接信息,又含有从其他方面获得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关注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

    学校评价属于整体评价,学校教师评价工作小组应该整合各方信息,参考来自家长、学生、学科教学专家等主体的信息,对教师作出诊断性评价,制订发展性指引策略。学科教学专家针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结果,应被赋予更高的评价权重。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学校评价中的学科专家有专业的评价话语权,而非行政话语权,因而更容易被评价教师信服和悦纳。

复杂的事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让学员因为参加工作室而成长,拥有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并具备完善的品行和职业操手,让学员不断地成长。

(十一)课堂为本,教学指导要“精”

课堂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主阵地,课堂蕴涵着生命的资源,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著名特级教师顾泠沅老师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教育教学艺术深厚与否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名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另外,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通过谈话、教研指导、示范课、听评课等形式积极帮带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本质理解”新课程理念、学科科学、学科文化、学科教学、学生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科学习是做好教育人的基础。在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理论的实践性解读,更要进行实践的理论性反思。

1、教学行为文化变革

  课程改革在向后课改(内涵发展)时期渐变,其重要内容是加强教学行为文化建设。

(1)评价目标位移: 学生达标 ——课堂有效

(2)观察视点前移:物化成果——传授本领

(3)研究重心下移:课标教材——学生需要

(4)教学中心转移:高效课堂——高效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课型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它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类教学活动情况,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1)加深专业理解,学会理解、尊重学生,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2)提升优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具有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实践技能;

(3)具有不断更新自我的意识,加强专业反思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4)养成专业合作的品质,增强基于合作的专业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深刻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经验,学会借助技术发展自己。

2、构建优效的教学文化生态

(1)让学生喜欢你上的每一节课;

(2)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你;

(3)让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

(4)让别人赞同你的教育教学主张;

(5)让别人喜欢“引用”你的经验。

3、提升教学分析技能

知识方面:

(1)了解学生对所学学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状况;

(2)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具备何种知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模糊的。

 (3)了解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起点、认知的难点突破策略等。

认知情感:

(1)学习本学科的意义和哲学素养;

(2)学习中评价是非、对错的准则。

(3)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事:好奇心——兴趣——学习动机——自我发展期望——学科自信。

(4)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个性心理:

 (1)了解学生对学习是否具有独立完成的信心;

 (2)了解学生对学习困难所持的态度;

 (3)了解学生学习中毅力的表现;

 (4) 了解学生对学习成功的愿望和要求;

(5) 了解学生学习的情绪。

策略水平:

 (1)了解学生是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2)了解学生是否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

(3)了解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自组织能力;

(4)了解学生能否利用作业、问答、测验、评价自己的学习,并及时进行恰当的调整;

(5)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概念、规律的方式;

(6)了解学生回答问题所采取的程序和思考方式。

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综合的、立体的、多元的,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有效的学习过程的体验。若武断地将应该给学生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割裂或让学生没有完整的体验,这是违背教育伦理的。

(十二)科学管理,室本教研要“细”

    我们要引领工作室成员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1、室本教研活动要有效地开展

工作室每月两次活动,如何才能保证它的有效性?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活动的组织的内容要大于活动的形式,要有针对性。要了解工作室成员成长和发展的本质需要。工作室成员分布广,工作中遇到的挑战性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通过成员群体的智慧,发挥团队合作、群策群力、互助成长的巨大优势,弥补个人教研能力的局限与不足。

(1)备课式教研

  每次开展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都依据教材内容从以学定教实际,让每位成员都备这节课,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深度探讨,再通过观课和议课等活动,这样让各位成员对每次的教研活动有整体的和立体的感受,提高了活动的质量。

(2)案例式教研

   抓住每月的公开教学中的课例评析,在观课议课中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教后反思,从崇尚学术尊严的角度观课教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来达到互补共生。或精选杂志上的课例,让学员们进行点评,并形成案例评析的文化,并撰写论文发表。

(3)沙龙式教研

  通过开展沙龙式教研活动,让学员们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进行互动式的探讨。

(4)专题式教研

   以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制定分步骤研究(行动)计划,在计划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对策,直至解决.

(5)教学帮扶

   工作室将到富民、寻甸、石林、禄劝、东川等郊县学校送教送培,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为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2、贴地飞行,活动开展要“实”

室本研究的目的不是发现新知识和新规律,而是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从现实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最终又回到解决现实问题上来,在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反思中获得自己的经验,这种研究是有利于提高成员的专业自觉水平。

工作室研究的主体内容:

 (1)课标与变化; 高考的考试说明;

 (2)教材与变化,不同版本之间知识呈现方式的异同比较等;

 (3)答题技巧 ,历史四大题型的组织与教学;

 (4)学情分析与学生学习分析,及高效学习的引领策略研究;

(5)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教学评价等;

(6)试卷命题的结构、难度、效度的把握等;

(7)微视频的制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

3、教研植根教学实际

我们研究的目的不是发现新知识和新规律,而是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只有植根于教学实际的教研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各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

(1)在问题中研究

   教育教学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因素的师生互动过程,种种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而教师就是一个根据当时的情景不断作出判断和行动的问题解决者,所以室本教研应当从现实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最终又回到解决现实问题上来,在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反思中获得自己的经验,这种研究是有利于提高成员的专业自觉水平。

(2)在行动中研究

   室本研究是让我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其中合理性或不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反思、提炼,使之能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应不断使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化,并带着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实践,再搜集出现的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种行动研究有利于成员专业自觉能力的提高。

(3)在反思中研究

   室本教研,就要求我们突破自己,能够做到时时处处用新课程理念来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深刻的反思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运用先进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的催化剂,从而促进学员的专业自觉。

4、室本教研智慧开展

“室本教研”是工作室深层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我们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只有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做实”室本教研,才能促进学员的“专业自觉”,使他们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改善行为、提升水平、提高质量、精益求精、日臻完美。

(1)师德建设与业务培训相结合。

   名师工作室虽然是一个“半民间”的学术团体,但我们要及时传输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讲奉献、比贡献和廉洁从教的师德意识,要力争做一个“以学问影响学问,用人格影响人格”的好教师,做到师德建设与业务培训相结合。

每个工作室成员的言行都是工作室文化的一部分,也都是工作室的形象。

(2)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

   除坚持每月两次的全体性室本培训制度外,还将采用分散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为了提升论文写作水平,可选取自己或杂志上经典的论文,分析写作意图,文章结构和创新之处,并阅读相关文章和尝试分析,然后交流分享。

要关注平时工作中的反思和感悟的点滴积累,要善于表述自己独到的教学主张。

除坚持每月两次的全体性室本培训制度外,还将采用分散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学员要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并将经典文章推荐给大家学习,这样既能扩大阅读面又可节省时间和经费。

(3)室内培训与室外访问相结合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学员提供多渠道的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每学年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学员到外地交流学习,并聘请省、市专家、学者到工作室为学员举行培训讲座。

对任何人的讲座都要进行批判地吸收,并要具有善于融合别人经验的能力,将其内化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

(4)常规培训和课题研究相结合

   工作室要提升层次品味,必须重视科研文化建设,我们坚持抓常规教研工作的同时,积极鼓励学员进行课题研究。

   工作室将申报省级教育教学规划项目为引领,在此基础上可让学员进行子课题的研究,这样互为表里,学员既学会怎样做课题,也为主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十三)项目引领,磨砺品牌特色

课题研究一般分为:选题——设计——开题——实施——结题——推广等六大环节。选题非常重要,选题的过程:确定研究课题前应先寻找“问题”,然后要进行研读相关的文献,最后确定一个有价值,可操作的研究课题。 研究设计一般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一是为什么研究:问题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是研究什么:研究目标与内容; 三是怎样研究:研究方法与步骤、人员分工;四是研究成样: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使用一定要规范。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特定的要求,不能想当然,应用这些方法制作的具体的研究工具如设计问卷、观察表、访谈的提纲等一定要规范,要始终围绕研究的问题以及具体的目标、任务,精心设计指标,做到严谨、科学。否则,就得不到真实结果,甚至会扭曲事实和研究结论,降低研究效度和信度。

(十四)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高效的教师:懂学科、懂课程、懂教学、懂学生、懂建构、懂技术。

1、课标研读(认识学科功能与核心素养);

2、教材解构(正确定位目标、内容);

3、教学设计(重构以教导学、教学共振);

4、课堂教学(教案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5、作业设计(学生的全程学习设计);

6、考试评价(有效反馈与调整);

7、学生辅导(有效沟通、有效补偿);

8、教学研究(在教的过程中学会教得更好).

(十五)工作室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

关注团队学习——强调群体智慧,重视建立教师与教师、研究者与实践者取长补短合作学习的行动主体;

   关注主体悟性——强调让科学认识(假说检验)的模式与行为反馈机制同时进入到工作流程,注重通过主体悟性把行动和理性联结起来;

   关注学习工具——强调以课例为载体,重视现场观察、视频案例等技术,作为教师学习研究的工具,提供更为真实可信的学习环境……

 名扬天下的可口可乐99%的成分与其他饮料一样,都是水、糖、碳酸和咖啡因,而1%是神秘的、独特的,使它每年有4亿多美元的纯利润。

    平常和辉煌之间,仅仅是一步之遥,不过这一步是重要的、关键的,也是智慧的一步,我们的教学情怀是如此,追求自觉的教育人生更是如此。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