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小——不对吗?

作者: 周齐才 发布时间: 2021-11-25 阅读:( 2203 )  

                                                    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小——不对吗?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郢中街办莫愁小学  周俊玲

评析 湖北省荆门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周齐才

 

【案例】  

片段一: 

     “有分别写着1~20的20张卡片,任意抽两张,将卡片上的数相加,和是双数的可能性小。(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长江作业本》同步练习册第38页第四单元《可能性》第1课时中的一道判断题。

       前段时间,我在教学《可能性》这个知识时,遇到了这道题。起初,很多学生和同事都一致认为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大,这个题判“×”。理由是: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两数相加的和有3种情况,而偶数占2种,故判这道题为×。乍一听好像有道理,但仔细一推敲却不认同,我觉得此题并不是他们说的这样简单,应该先根据“组合”,看有多少个和,再看这些和中奇数和偶数分别有多少个。顺着这个思路,我一一列举后发现:两数相加的和有190个,偶数占90个,奇数占100个。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小,所以应判“P”。

       当我和身边的同事交流自己的观点时,有的老师说:这个题哪有这么复杂,这么多数字,举例太麻烦了,你想多了。有的老师说:这是《长江作业本》中的题,扫码得知答案是×,搜题软件也说是×,我们应该相信答案;还有的老师说:一个判断题而已,你也太较真了。

面对同事的反驳和不屑,我再次陷入沉思:“如果真那样分析的话,岂不是所有这类题的结论都是和为偶数的可能性大?” 

       如果觉得这个题数字多,太复杂,那我们就先从简单的入手::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抽两张,将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是偶数的可能性(   )。运用组合的知识,两数相加,可以得到:1+2=3、1+3=4、1+4=5、2+3=5、2+4=6、、3+4=7,和是偶数的有2个,和是奇数的有4个,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小。其实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2+4=6运用的是“偶数+偶数=偶数”,1+3=4运用的是“奇数+奇数=偶数”,剩余4个奇数的和是运用“奇数+偶数=奇数”得到的。会不会是凑巧?我又试了几组:1、2、3、4、5、6和2、3、7、10、13、14。无论是运用组合知识,通过一一列举,还是根据奇偶相加比较,最终都是和为偶数的可能性小。

       再回到作业中的那道题,这道题应该与教材第50页“综合与实践”课“掷一掷”中的掷骰子的教学思路如出一辙。虽然从理论上分析两数相加的和可以通过“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这3种途径得到,但最终和只有奇数、偶数2种情况。其中:奇数+奇数时,可以得到45个偶数的和;偶数+偶数时,也可以得到45个偶数的和;奇数+偶数时,能得到100个奇数的和。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这些和一一排列出来(具体过程附后)。这样一来,两数相加的和就有190个,偶数占90个,奇数占100个。确实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小。 

      反复验证后,最终,我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数字少,还是数字多,其实和都只有奇数、偶数2种,都可以通过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这3种途径得到,但是要比较和的奇偶性,必须看所有和中奇数与偶数分别有多少个。当我再次和同事探讨时,我详细地讲解了自己的思路,他们又感觉是这个理,不再反驳。

      一一列举,分析:

    619ee45db97d4.png

       和是奇数:100个                     和是偶数:90个(可能性小)

      

        分类列举,分析:

       619ee4c576885.png

      

分析:

     1.   表中把1-20这20个自然数分成10个奇数,10个偶数。根据“奇数+偶数=奇数”可知:有10×10=100个奇数的和。

     2.   从2、4、6、8、10、12、14、16、18、20这10个偶数中任意取两个数相加,根据“偶数+偶数=偶数”可知:共有9+8+7+6+5+4+3+2+1=45个偶数的和。

    3.   从1、3、5、7、9、11、13、15、17、19这10个奇数中任意取两个数相加,根据“奇数+奇数=偶数”可知:也有9+8+7+6+5+4+3+2+1=45个偶数的和。

这样,一共有45×2=90个偶数的和。

故: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小。

片段二:

      有了清晰的思路,接下来在给学生讲解这道题时,一开始我没有急着否定他们的观点,而是先给了另一组数据“1、2、3、4”,引导他们讨论交流,思维活跃的同学迅速有了想法:1+2=3、1+3=4、1+4=5、2+3=5、2+4=6、3+4=7,和是偶数的有2个,和是奇数的有4个,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小。思路打开了,“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试着写一组数字,小组内交流一下?”顺势利导,我让学生自己尝试研究。

   很快,大多数同学从原来的思维胡同跳出来了,“这不就是利用组合的知识,先把两数相加的和有序地列举出来吗?”有几个同学兴奋地说到。“说得很好!如果把这4张卡片改为1~20张卡片呢?”我看到有的同学立马按照“组合”的方法,耐心细致地在写着两数相加的算式,几分钟后,“周老师,这也太多了,我都写了好多了还没写完。”“是的,太多了。”有些不耐烦的同学叫嚷着。“如果把每一个算式都完整地写出来,确实很麻烦,借助表格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大家再想想。”“哦,我们可以像掷骰子那样用表格来一一列举。”“学以致用,老师给你们点赞!”接下来,我给每一个小组发了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表格,让他们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表格……

  “利用表格虽然稍微快一点,但同学们不觉得这样也有些麻烦吗?这可是只有20张卡片?如果再多些卡片呢?除了一一列举,到底还有没有藏着什么规律呢?大家想不想继续探究一下?”“想!”“那咱们还是先回到简单的1-4张卡片上来。”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把4张卡片分成1和3两个奇数、2和4两个偶数,再根据“奇数+偶数=奇数”得到奇数的和有2×2=4个,再根据“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得到偶数的和共有2个,得出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小。“1-6张卡片呢?”同学们迅速自己试着分类进行分析。“周老师,我发现把这6个数字分成3个奇数,3个偶数后,直接用3×3就可以知道有9个奇数的和;而从1、3、5这3个奇数中任选两个数字相加时,可以得到2+1=3个偶数的和;从2、4、6这3个偶数中任选两个数字相加时,也可以得到2+1=3个偶数的和。一共有6个偶数的和,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小。”“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这样分类来计算很简单。”“同学们的发现非常有价值!当我们遇到数字比较繁多的数学问题时,可以从简单的数字入手分析,找寻其中的规律,总结解题的方法,再利用规律举一反三。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一起来分析一下1~20张卡片中的奥秘。”……

  “如果是1~100张卡片、1~n张卡片呢?同学们想不想一探究竟?”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快速围到我身边,和我交流自己的想法。“看来你们这节课的收获不小啊,老师十分期待你们的探究结果哟!”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样子,一丝欣慰之情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我很高兴:有一颗“兴趣”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萌芽了!

片段三:

     2021年11月4日,我参加了湖北省“校对县”精准帮扶培训活动,有幸和专家团队的老师零距离交流。交流会上,我大胆地向周齐才校长请教了这个问题,“看来你是一个功底很深的数学教师,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同意你的观点,这个题的确和掷骰子的算理类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案例,我建议你把这个案例写出来。”还没等我问完,周校长已迫不及待地答道。在场参训的其他老师也提出了和同事开始一样的质疑,他认为:运用高中数学里的组合知识,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小,而小学阶段应该按照奇偶相加来理解,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大。“同一道判断题,怎么会有两种相反的答案呢?”周校长反问道。

      第一次这样面对面向专家请教,能得到周校长的鼓励和肯定,内心一丝小窃喜,好似得到了权威机构认证一样,埋在我心中的疑云彻底消散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最初的想法。

【反思】

     1、教师要勇于提出质疑。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点含糊。

     在教学中,如果遇到这种有争议的数学问题时,一定要大胆质疑,不要一味相信作业中的答案,也不要被他人左右自己的思路。还要认真思考,反复研究,通过举例或推理验证等方法得出正确结论。

      正如周校长所说:大多数老师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许就简单略过了,能够执着钻研的最后可能就成了数学家。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即便不能成为数学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努力用自己的思想去引领学生“思”、“辨”、“理”,和学生一起探讨数学的奥秘。。

    2、教师要灵活运用数学方法。

    猜想、转化、推理、枚举、化繁为简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当我们遇到数据较大或较多的数学问题时,不妨先从小数据入手分析。这次培训学习,袁志刚老师和周金凤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都把例题中的数字由大变小,效果甚好!     

    教师不仅要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还要善于运用数学思想教学生学习数学。当一个问题比较复杂时,“回到最简单的情形”,这是华罗庚教授所倡导的!这样更能看清问题的本质。正是基于这种数学思想,上面片段二中,我也是先引导学生从小数据着手分析,待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后,我又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试着写一组数字研究,再引导学生由简到繁找寻这类问题蕴含的规律,最后拓展提升:“1~100张卡片、1~n张卡片呢?”由始至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掌握数学技能,学习数学,体验成功的乐趣。又何乐而不为呢!

    3、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到来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要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老师,更要有一潭活水,要为学生“引来水源”,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和思想。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评析】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主要体现在:

      1.选题具有挑战性。在作业中善于发现问题,从争议入手,用科学方法澄清疑惑,研究的过程也具有趣味性、探究性。

      2.方法具有科学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所涉及的知识都在学生能力所及范围内,即学生最近发展区内,通过问题的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发生、发展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当一个问题比较复杂时,“回到最简单的情形” 这是华罗庚教授所倡导的!这样更能看清问题的本质;通过列表、分类讨论等多种方法,得出结论,层层递进,有理有据,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探究问题的方法。

     3.教师具有示范性。教师引领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就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2021.11.10

 

周齐才: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教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荆门市名师,荆门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现任荆门市石化第一小学副校长。

QQ:439622368    电话:13986976676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