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读写教室:人工智能背景下经典读写融合探索

作者: 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 发布时间: 2020-05-16 阅读:( 5356 )  

5ebf9bb2764b7.jpg


2020年的疫情,倒逼了空中学习的崛起。学生如何在宅家的空中学习里保持学习热情、拥有人文情怀,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空中读写教室”的构建与研究应运而生。延续至后疫情时代,“在线与在校”将成就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从而整体推进语文学科的人工智能教学是教育将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组成员采用“钉钉视频会议”的方式,就如何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空中课堂实现真实交互,让学生在经典读写的个性化表达和展示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云端进行了实践交流与研究探索。


5ebf8b8444130.jpg


趣写云发布,习作“圈”钉友

(杭州月雅河小学  陈王玫)


网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秩序,割裂了师生的交互时空。空中读写教室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个性化特质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氛围,通过建设完善空中读写策略指导系统培养“独立而成熟”的读写者,促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空中读写教室打破了传统课堂时空的局限,为学生、教师和学习内容之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多师的课堂让教师的作用得以最大化发挥,不同学科间也得以渗透融合。


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为例,充分发挥“钉钉”软件线上教学交互的实时、高效优势,基于两个班级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在首次见面的真是交际需求精心创设“习作圈”“找钉友”趣味交际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浓厚的表达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的互动为学生的多种表达提供范式和支架,引导学生由听到说、由说到写、准确而生动地表现“真我”;注重学生心灵交流与情感沟通,鼓励学生在真实交际的赏识中收获友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作为教师应当鼓励帮助学生跳脱眼前的藩篱,梯级提升,大胆地学习使用自媒体平台发声。每个学生都渴望被看见,真实交际语境下的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格物致知。在自媒体时代,“写作圈”的成果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画、多媒体等,让学生拥有创造性表达的意识和思维。针对不同的学习成果可以借助不同的发布平台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写作圈”。如视频可以发布于优酷等平台的教育板块;图文可以发布于头条、公众号等。


教学的有效交互很大程度上体现于课堂的有效评价,信息技术为空中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时效的即时化,评价结果的精确化提供了可能。钉钉平台上直播过程中的连麦、点赞、发言;打卡提示、共享文档在线编辑、群投票实时呈现;作业板块师生、家校共同相互评价。以上等等功能都为“班级圈”板块提供了多元、即时、高效的交互。


通过量化评价结果,生成学生个人数据和班级整体数据,教师由此制定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们也将在真实交际中的唤醒学习内驱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打造“写作圈”,让学生在真实、即时、高效的空中交互课堂中体验网络交际、学习运用自媒体平台勇敢发声,展现空中课堂的无限生命力。


5ebf8b9d0ea14.jpg


“阅伴”来促读,雅儿齐乐读

(杭州月雅河小学  姜丰)


围绕班级“文学圈”的构建,我借助“阅伴”app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阅伴”app这个软件的最大亮点:实现阅读可见,以真实有效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其中五大功能设计能帮助教师搭建班级“文学圈”。


第一关卡设置。教师通过“阅伴”发布全班共读一本或若干本书籍,学生可以把教师发布的书籍拆分成若干关,通过闯关的形式来完成阅读打卡,让学生把书读薄,读透。第二答题设置。书目按页码顺序设置一关,每一关设置15道题,学生只有答对15道题才能闯下一关,这样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效的同时提升了学生信息提取力。第三反馈设置。学生每闯一关都能呈现,实现及时反馈的同时方便教师发放“阅芽”进行激励性评价机制,让阅读变得容易坚持。第四榜单设计。教师可随时查看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排名,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阅读进度和排名,让共读氛围浓厚。第五阅读统计,可以记录学生的阅读总字数,让成长看的见。


通过“阅伴”,班级创建了“共读——漂流——赛读”三个“文学圈”,在保证班级基础阅读量的同时实现分级阅读。


首先,建立班级“文学圈”即“基础共读班”展开全班共读。开学初,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阅读书目,统一购书、发放,学生颇有仪式感地走进“基础共读班”,相约共读同一组书。同时把班级率先完成共读任务的学生,进行组队,新建“文学圈”取名“漂流班”,开展小组共读,用小组阅读氛围带动全班阅读。鼓励阅读领军者,奔向“赛读小组”组成“领军赛读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速度。


其次,明确阅读任务。在“基础共读班”中给学生制定每周阅读任务,要求每周至少获得5颗阅芽,并公布阅芽数量进行奖励;每月进行“班级阅读小导师”评比,让每周闯关速度最快的学生加入“漂流班”,并担任本月“班级阅读小导师”,小导师可以在“漂流班”中向组员推荐一本阅读书;一学期结束时,根据“阅芽”数量进行全班公开表彰,通过发放阅芽、“阅读小能手”等荣誉称号进行激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阅读。


最后,开展伴读分享会,展示共读成果。在每本书读完后,开展班级“伴读分享会”活动。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说一说阅读感想,写一写阅读收获,通过“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等形式呈现阅读成果,我把这些优秀成果分享在钉钉“好友圈”、“微信群”和班级“阅读角”,给学生打造一方展示自我的小天地。


通过以上的空中读写教室的“文学圈”探索实践,班级阅读氛围浓起来了,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量都有明显提升。


5ebf8bd284cd5.jpg


紧扣统编教材,推动读写圈

(杭州月雅河小学  郭书生)


疫情,让师生相聚在云端,我们一路琢磨、一路前行。我任教四年级,依托钉钉平台,将班级学生进行差异化分组,共分5组,每组是8人团,基本符合异质原则,每组成员自由组合,并以“春”为名,再取小组名,推荐组长、副组长和编辑,明确任务分工。大家围绕单元目标开展每日读写活动,暨“读”有趣味,“写”有花开。在小组运作中遇到问题不断优化,利用“云”家长会赢得家长鼎力相助。我们相约:小组每天有交流,班级每周有分享,让学生有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心中有榜样,读写有方向。


我们从“乡村圈”、“新闻圈”、“诗歌圈”到“动物圈”,在圈的模式下开启扎实、灵动的读写之旅。


在空中读写教室“乡村圈”,我们读教材中的田园组诗,勾连起读田园诗、绘乡村景。于是我们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领略四季乡村画卷;读《乡下人家》欣赏和谐画卷,倡议写“你眼中的乡下人家”;当读到茅盾的那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在畅所欲言“慰藉”之后,引导学生可以将疫情期间,这种独特的体验和真实心情写一写,形成“我”唯一的慰藉,选择佳作共享,让学生体会习作是一种小小的创意,心灵的释放。


疫情期间的“新闻圈”,大家读新闻有热度,提前开展“读新闻见人生”活动。读报纸、看新闻、听“学习强国”……小组合作设计新闻摘录卡,模拟转播新闻,推荐最佳播音员,参与“雅芽新闻联播”分享会,在分享、交流和点评中明晰了新闻的特点为:实事求是。


随后,大家又迈向“诗歌圈”。不拘一格地读《繁星·春水》、《新月集》和喜欢的诗。通过诵读,从作品到作家,从名篇到仿写,反复推敲形成自己的小诗篇,组成小组的小诗集,这里有诗人简介,有名篇诵读,有一篇篇仿写,留下的不仅是童声、童真和童趣,更有难忘的记忆。“四月天”里,我们又徜徉在“动物圈”,共话人类的“好朋友”……


后疫情时代的空中课堂里,师生在依然会借助网络在读写圈里共同成长。我们深切体会到以“圈”的形式开展线上合作学习,能实现同伴学习。以“圈”的形式开展读写教学,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和习作兴趣,学生在“读—荐—仿—评”中得到成长,还能收获自己的佳作。更可贵的是以“圈”的形式能激发学生阅读时的问题意识,助推教师精准教学。未来已来,我们的空中读写之旅已经在路上。


5ebf8bf04b88f.jpg


读写“结队”,精彩乐探究

(杭州月雅河小学  黄小娜)


新冠疫情加速了课堂的革命,翻转课堂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和意义。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并受益于空中课堂,便成了新的亟待解决的难题。考虑到空中课堂中后期学生容易出现读写倦怠,便建立班级读写圈,并采取读写小队的形式进行读写探究。


一、“高调”结队,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结合学生在校与近期线上阅读表现进行大致摸底,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分组。其中,组长的选择极为关键,既要是阅读的爱好者,又需要兼备一定的领导能力,还需熟练网络操作,从而确保组内活动开展。整个分组的过程中有充分的仪式感,学生能感知到读写活动是一次非常有趣、有意义的活动。


二、及时指导,助力学生的读写理解。因为组内读写水平的差异,所以组内阅读的效率和质量都会有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助力学生的阅读理解,均会以任务单的形式先进行指导,从而使得小组活动的开展更有方向性、亦更有效。


三、双管齐下,课内外读写齐头并进。课内读写以统编教材三下第三单元为例,中华传统节日的主题贯穿始终。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先进行个人层面的知识文化探究。对于学生而言,背诵和理解《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诗早已不在话下,因此在课后便让学生去探寻这些古诗背后所蕴含的节日内涵,最后以思维导图、小报等形式进行呈现。如此,综合性学习便可在先前的个人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整个小组的合作。从研究的众多节日中精选一个进行细化研究,再以小组的名义进行整体成果的线上汇报。整个过程之后,学生再将自己的感受变成文字,分享在班级圈,其他同学均可进行观摩点评。即便读写能力稍弱的同学也能有参与感,不会掉队。在阅读探究过后,再进行阅读思考,读写开花。


四、真实记录,坚持读写过程可视化。借助钉钉班级圈,分享每一位组员本周的阅读进程、阅读感悟、精彩分享等,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的读写过程就被真实地记录下来了,坚持读写过程的可视化,一方面能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各个小组及学生的阅读现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在参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读写水平。读写“结队”,让读写在更快乐的过程中进行,别样的精彩也便悄然而至。


5ebf8cd3307a4.jpg


人工智能时代,享受创新读写

(杭州月雅河小学  陶惠芬)


空中“读写教室”通过“文学圈”和“写作圈”对空中学习场景进行重构,是一个集资源提供、交流、分享、成果发布等多个作用的平台,它发挥了网络教育与人工智能优势,创新了教育与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方式共享现代化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越时间的学习、交流与表达的平台。


空中“读写教室”的“文学圈”是学生阅读的资源平台,书架上陈列着经典阅读的推荐书目,这些经典阅读书目是有价值取向与方向性的。“文学圈”也是学生阅读分享的讨论区,可以发布读后感悟或对疑惑之处进行探讨,从而让阅读变得更为有意义,并且真实发生。“文学圈”为学生阅读带来了便利、效率与享受,也扩大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文学圈”打通了时间与空间维度,经典阅读的价值和学生的获得得到最大提升,让学生的阅读不再枯燥。


空中“读写教室”的“写作圈”是学生写作的发布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在“写作圈”发布自己的原创习作,也根据自己的喜好装饰自己的写作天地,激发了学生对美的兴趣,也更好实现了言为心声。“圈”内学生之间相互点赞送花激活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与热情,“写作圈”让写作变得更为有趣、多样化和个性化,获得成长的幸福感。


空中“读写教室”让相对独立的学生阅读、写作过程因为有了“文学圈”和“写作圈”而更加开放,实现了在自主阅读、独立写作中又能合作分享。每一个人既是贡献者,也是享受者,因合作分享在“圈”中的学生能不断进行自我重构与完善,在阅读与写作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更具有互动性、促进性、全面性和全程性,并都被记录下来,能相互学习,从而学生能形成更全面、深厚的语文能力。空中“读写教室”在“停课不停学”的抗疫特殊时期发挥了优势,是教师成长的契机,也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现代化的学习基础,更好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它更注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更具有儿童立场,教师从“引导者”的角度参与学生的学习,相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语文教学的样态。


5ebf8ce8ae543.jpg


实时发布思考,成就写作梦想

(杭州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  孙琍)


通过人工智能营造空中读写氛围,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独立而成熟的读写者”,强调选择、差异和分享的教学理念,利用在线学习的互动读写氛围,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读写个性,灵活地满足学生读写兴趣和能力的差异。


在空中“读写教室”里,我们构建了两大组成部分:“文学圈”和“写作圈”。首先,“文学圈”是基础,它为“写作圈”提供了读写支持;其次,“文学圈”和“写作圈”是空中“读写教室”的两大组成,两者自成体系又相互连接。“文学圈”探究的内容往往是“写作圈”的写作主题。“文学圈”和“写作圈”之间由读写主题相互联结,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空中“读写教室”里注册自己的“写作圈”,以好友的形式链接于本班的空中“读写教室”。“文学圈”的推荐读物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可以是从课文延展的推荐书目,也可以是立足课文的主题篇目,以此开阔学生文学视野和思路。同时,阅赞打卡的督促机制将引导学生认真投入并完成阅读推荐。学生可以在自由阅读“文学圈”推荐读物的基础上,即兴发表阅读感悟和读后随感,也可以在“文学圈”中相互探讨疑问、交流心得。基于“文学圈”阅读,学生在“写作圈”发布原创作文,同一个空中“读写教室”的作文都对圈内甚至更多好友开放,相互阅读点赞和评论激励着学生更积极地进行“写作圈”活动。


基于读写分享,逐步形成个人学习兴趣生态圈,建立广泛的互动关系,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学习活动的主体。“写作圈”原创作文发布,可以使圈内所有学生之间都能相互阅读,用留言或评论的方式,互评互学,互帮互改,相互促进。语文教师可以浏览每一位学生的“写作圈”,发现优秀作文可及时推为精品,并用评论的方式批改学生的作品,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写作的帮助者、引导者,甚至笔友、策划人、出版者。空中“读写教室”改变了在线教学只注重写作结果而轻写作酝酿过程的现象,在“写作圈”中,学生会经历“线上风暴—交流提纲—锤炼语言—上传作文—自我修改—作品出版”等系列环节,构成“写作圈”,特别是个人文集和主题作品等电子书的动态生成,能让学生迅速分享写作的成果,感受线上写作的成就。


5ebf8d0bef1fb.jpg


融合现代科技,培养“独立而成熟的读写者”

(浙江师范大学  王国均)


“空中读写教室”是一个非常超前的读写理念和模式,在美国又称“虚拟读写教室”或者“数码读写教室”,它需要融合信息技术与“读写教室”的基本要素和特点,因此课题的难度很大,挑战性很强,目前所取得的成果还不多见。疫情的爆发让这个理念得以提前付诸探索,这一点让我始料未及。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还没有细致而深入地研究过这一前沿领域,甚至连初步的研讨都没有,可是严峻的现实已经迫使我们必须为这一课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认为,“空中读写教室”是“读写教室”在学生读写领域由课内向课外甚至家庭居住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我们取得了非常初步的经验,但还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做进一步的思考。


一、需要优先思考“空中读写教室”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其特殊的读写学习形态。“读写教室”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独立而成熟的读写者”,选择、差异和分享是其独特的学习形态。“空中读写教室”的本质特征与学习形态虽然与“读写教室”完全一致,但又有虚拟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传统的老师一讲到底的在线教学弊端在复学后立刻暴露出来,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读写能力一般以及有困难的学生失去了的现场控制,无法提供及时的支持和鼓励,而“读写圈”的多中心课堂形态正好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种将会导致可怕局面的缺陷。


二、需要研究居家期间学生的读写心理和行为特征,特别是要加强对对学生的读写认知监控(cognitive monitoring)、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能力以及读写效能感(self-efficacy)的观察、掌握和研究,这是让学生成为独立而自觉读写者的内部关键因素,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阅读分享和鼓励只能是外部因素,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点。


三、需要研究“去中心化”课堂教与学的基本形态,研究“多中心”课堂的实现路径,为“空中读写课堂”的活动提供丰富而厚实的虚拟环境、读写机会、读写工具(如学习单、自学和共学进度表、检查量表以及海报指南等)以及分享方式,黄小娜老师的多样态文学圈尝试以及姜丰老师的“阅伴app”实践都说明了这种“多中心”课堂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教与学形态的变化。


四、要研究“空中读写教室”与统编版课本教学、整本书阅读的有机衔接与相互促进,这样,即使疫情过去,“空中读写教室”的意义和价值照样能够保留下来。


5ebf900ce27a6.jpg

结语

时势造英雄。历史的洪流将我们推到了一个特殊的境遇,我们理应把握机会迎难而上。读写教室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变革。身处这个文化大繁荣、教育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满怀教育热情,积极探索“空中读写教室”的构建与研究,从而实现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读写融合!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战疫背景下空中读写教室的构建与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发布,课题编号:2020YQJY312)

 

作者系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空中读写教室”课题组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