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积极向好趋势的显现,全国多省市已经陆续明确了开学时间。我省虽然居家学习还是常态,但各中小学校已经在积极开展复课准备。比起往常的开学,特殊时期的复课要如何做好教学过渡和衔接,如何在常态教学中坚守“停课不停学”教学实践中得来的理念共识和行为习惯,是我们特别关注的话题。
大疫是一场大考,疫情期间,我和全省的老师们一样,每早8点准时守候在电脑前。所不同的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们在借助网络组织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而我则忙着钻进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课堂进行听课、学习。开始几天,揣着新奇与兴奋,或“钉钉”,或“腾讯会议(或课堂)”,亦或“CCtallk教室”“QQ课堂”“UMU”“企业微信”“同上一堂课”,等等,我在各个学习平台之间往来穿梭。手忙脚乱时,畅想着家里要是能多几台电脑、平板、手机该多好,要是能把那些闲来无事之人的时间借过来该多好,要是能有一个智能大脑该多好……一周下来,这样充实而又杂乱无章的日子搞得自己着实吃不消。
于是,我放慢节奏,从一部分教室中退出来,开始有选择性的听课,有针对性的学习,有规律性的生活,有目的的访谈,有意识的思考。从师生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觅寻解决策略,找到在常态教学中也该长期坚守的锦囊,与大家分享。
锦囊【1】 强化规则意识,提升网络公民素质
五年级的一个“钉钉”教室里,离上课时间还有三分钟,我匿名蒙面坐了进去。老师正在组织教学,却看到一个小调皮瞬间发了几十条“欢迎刘老师” ,紧接着就出现了第二个小调皮……搅得刘教师煞费苦心的镇压了好一阵儿。这让我想到了焦建利教授“抗疫”公益课《直播教学中的六个风险和对策》中提到的“规则意识”。这个小调皮陶醉在自我娱乐世界里的时候,一定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网络规则约束的缺乏、内部自律条件的缺失而导致的非常规性行为。回想刘老师的教学,没有网络课堂教学经验的他,在第一节课前只是口头泛泛的讲了几点要求,诸如“认真听课”“不要让自己跑到镜头以外”“不要随意开麦,胡乱接话”等。面对学生刷屏这个生成性问题,刘老师并没有及时的组织同学们修订《网络课堂公约》。试想,老师如果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叫停,组织学生一起完善学习公约,是不是能让后面的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从小处着手,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不但是提升未来网络公民素质的基础,更是我们应该长期坚守的习惯。
锦囊【2】 增强信息素养,提高筛选整合能力
六年级一节语文早读课上,学生自主有序的学习汇报吸引了我。在教学中,周老师先组织学生自读学习材料,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收集资料,周老师说:“只要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资料,都可以收集。资料可从书籍、网络、实地调查、向家长口头请教等多种途径中获得。”在交流汇报时,周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概括、总结。周老师这种做法既帮助学生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停课不停学”,再次提醒我们,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在课外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以便更好地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也要把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完成。
锦囊【3】 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们都知道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很重要,可是就是抵不住‘慵、懒、散’的诱惑。……如果继续下去,没有时间约束,不让强制打卡,学生的奴隶性就爆雷啦!”一位乡村中学英语老师在电话里说,“我觉得设立目标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我班有19名学生,各自学习环境大不相同。我化整为零,分层级帮助他们设立了单元学习目标。在网上搜了每个单元相关微课、音视频资料,用QQ影音进行了剪拼,配合学习任务单,在小组微信群里分别发给学生。宽松的要求他们,学材自选、学法自定,学时自由,但是评价考核不放松……我正在尝试,现在学生的新鲜劲儿还没过,不知道能维持多久……”
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培养。网络学习是这样,回到常规更应该坚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