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同课异构” 寻教学之法

作者: 杨文军 发布时间: 2019-10-01 阅读:( 5839 )  

借“同课异构” 寻教学之法

                                 杨文军

      本次工作室安排“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我们听取了五中崔河老师和一中佘晓明老师作的“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一课,工作室组织本次活动就是为了搭建相互学习和交流,使作课教师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课标,高效运用教材,突破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为下步工作室课例研究做准备。

     下面就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做一个点评,也许在点评的时候有说的不到位,但只是针对本节课而非作课教师本人,希望在这个交流的平台上我们践行我们“崇德尚文 相观而善”的理念。

      评目标:

      崔老师设计的目标:1.了解“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2.把握本文在论述过程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3.感受文中文学性的笔法,体会其理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

       根据课文内容得知,文中的三间小屋有着不同的含义:第一间小屋是指亲人,家人,朋友对我们的爱,我们的心里装着亲人,朋友对我们的关爱,这些是我们的精神支柱;第二间是我们对自己喜爱的事业的爱。毕淑敏鼓励中青年朋友在自己的一生中一定要选择自己喜爱的事业来做;第三间小屋是指我们自己,即自我。也许是自我肯定,也许是自信,也许是自尊自爱吧。第一条目标制定合适。第二条目标是本单元语文素养所要求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找出两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没有具体深挖这两种论证的作用;第三条目标制定的标准比较高,优美的语言不读是感受不到抒情性及理性。

      佘晓明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2.辨析不同文题、不同文学体裁的不同的表现手法及语言风格。目标的确定适合文本要求,但在实际课堂中,因设计内容容量大,时间安排的不太合理,导致了落实目标不到位,使课堂结构不够严谨。

      评教学设计:

      崔老师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一、自由阅读、理清脉络;二、小组合作、探究内涵;三、全班交流、品味文风;四、课后研习,整理心得。四环节设计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为中心,体现课堂完整性,有教有学,双边活动。每一个环节有问有答,结合课件呈现问题,答案也在课件中呈现。安排的内容也是多,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自读”课文教学要求。

      佘老师教学设计分两大部分:文题阅读方法和品析课文两部分。因对知识的梳理占用的时间长,而以文本为例进行训练。

      评学生:

      从课堂上判断,两所学校的学生有差异,学生课上自学表现和展示回答佘老师的学生比崔老师的学生积极。通过观学生的表现,可以认为老师课堂严肃导致学生不敢大胆发言,另一点是问题的设置难度和学生实际不符。

      评教学过程:

      崔老师用例子引出“精神”层面的话题,走进文本,让学生介绍作者,相互补充。第二环节解读目标,让学生清楚本节课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自读课文的要求是扫除字词观点和明确作者观点及理清文章脉络,学生自由读,读的时间是充足的,但扫除字词课堂上没有呈现,至于学生积累多少不清楚。接着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根据课件呈现的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了课堂教学流程。

      佘老师的教学过程,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辨析体裁及文题的关系,重点讲的是如何通过经典语句语段了解语文语言的特点,自己讲的多,大约占时35分钟,而学生对文本句子分析展示占15分(拖堂)。关于知识梳理我就在这里不在陈述。

      以上从四方面对这两节课的评析,下面就针对本课我讲几点认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议论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学习议论文的文章时,首先以课本为范例,引导学生认识议论文的三要素,弄清论点、论据与论证及其关系,使学生明白: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而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点是全文的统帅和灵魂,论据就是文章的躯体,论证就是前二者之间的桥梁,就是拿这些事实或道理,或通过摆事实,或通过讲道理,或二者综合运用,来证明论点的成立或正确。通过什么样的论据来正面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说在分析课文中作者用了哪些(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据,怎样的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我认为这样让学生课文这个例子会读议论文,在读的基础上能写了简单的议论文,写出来的议论文有理有据。

      再从“自读”课文教学的谈一些思考: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说:“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精读课主要是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略读课主要不是教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运用到略读中去,自己试验、体会,从中激发出阅读的兴趣。很多情况下,略读就是自主性的泛读。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统编教材有意识地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干脆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从温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读出自读课的本然,即“自主”“用法”和“激趣”。

       真正的“自主”强调的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内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高效阅读。“自主”阅读包括“定点  选点 纯开放”的自主阅读三种形式。

       所谓“定点自主阅读”,就是在阅读的形式上追求自主性。一篇文章可读的点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单元目标选择一点,为学生提供阅读方向,但阅读的主体必须是学生。

       所谓“选点自主阅读”,就是在阅读方向和要求上追求自主性。有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阅读追求的多元性,应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向和阅读要求,特别是比较有难度的自读课文,不一定要求甚解。只要学生在自己的水平基础和阅读趣味上有所悟,有所感,有所思,都可以视为有所得。

       而“纯开放自主阅读”,就是在阅读内容和方向上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没有方法和要求上的限定。

       这三种“自主”其共同的本质是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读得“大刀阔斧”一点,而不是在教师设计的精细问题中打转。

       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感到与我们“同课异构”老师们教学精湛,教学基本功深厚,风格独特,亮点频出,聚焦核心,提升素养,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多媒体课件使用,板书图文并茂,师生交流热烈融洽,评价语中肯及时。这两位老师教学水平都很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他们讲的内容是相同,但教法有区别,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我们在落实新课改的理念下,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教学,落实三维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我们真正教育目的。对我们全体教师来说,“同课异构”很具有挑战性,但确实能锻炼和提升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今后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理论学习、提升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控能力、重视课堂观察,锻炼调控技能,丰富课堂内涵,形成教学风格。

      我认为在“同课异构”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提升。在教学研讨中我们寻找的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和”是和睦也是合作,更是在活动中互相提高,互相帮助。这样,“和”是一种方式,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境界。而我们要在“和”中求不同。活动中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有参与者的独立思考和对课堂的认识和理解。

      工作室注重探究各学科教育教学方法,以研促教,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相信:用力做只能做到合格,用心中才能做到优秀。仰望教育星空,脚踏实地教育大地,我们将常怀一颗赤诚与致爱之心,驱动生命与使命同行,为实现高效课堂,为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奉献不息,探索不止。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