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教师更美丽

作者: 郑立平 发布时间: 2019-03-30 阅读:( 6606 )  

【摘要】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不只是外在技能的逐步熟练,也不只是应对方法的日渐巧妙,它实质上是一个教师人生自我历练自我成熟与完善的主动建构过程,更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智慧彰显教育智慧享受教育智慧的美好体验过程。

【关键词】专业成长;自我反思;教育幸福

                几段文字,几段故事;一个历程,一个人生。

5c9f1c879c418.jpg

不可否认,呼宝珍老师的确很平凡,没有光辉的业绩,没有显赫的荣誉,就连她的文字里也只是一些寻常的教育小事、琐事;但也不可否认,呼老师的确很伟大,她用大爱孜孜以求地做着“小事”,做得深刻而专业,做得智慧而经典,处处闪烁着一个优秀教育者独有的哲思与审美。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不只是外在技能的逐步熟练,也不只是应对方法的日渐巧妙,它实质上是一个教师人生自我历练自我成熟与完善的主动建构过程,更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智慧彰显教育智慧享受教育智慧的美好体验过程。而没有走进黑暗的茧中的锻炼、磨砺和煎熬,就不可能真正有蝶变的美丽,更不会有与学生一起创造幸福学习生活的诗意。

这个世界,没有神人。所有真正优秀的教师,都是一边忍受着繁忙工作带给的紧张、枯燥、压力,一边保持着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然后,一步步突破了消极与倦怠,在伤痛处成长,在旧我里新生。

跟跑操、搞卫生、填表格、看纪律、查晚睡……从早到晚跟着学生团团转,以至于把这个本来以做思想工作、精神关怀为主要任务的职业,变成了应付没完没了的事务、靠体力打拼的舞台;我们渐渐地在忙碌中把自己退化为没头脑的人,就像一头不赶不走的老牛,一年一年走在漫无目的老路,就像一个为别人做嫁衣的织女,每天重复着自己煎熬的日子。于是乎,正在或者已经丧失了自己职业的尊严,更没有体味专业的快乐与幸福。这是我自己多年前在畅销书《把班级还给学生》中发出的感慨,呼老师初当班主任时的经历也大致相似。她天天守住班级,跟紧学生,虽然看起来很辛苦、很劳累,但,遗憾的是,学生满意度极低;讨厌她的说教,更讨厌她不管学生感受地不断去纠正错误,所以,他们故意不断地犯错;她陷入了一种深深的自卑和恐慌之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有没有能力胜任班主任工作;终于,她实在无法忍受,竟然走进了校长的办公室,企图用辞职的方式,来挽回自己已经丢掉的师者尊严。用呼宝珍老师的话来说:“彼时的我,身心疲惫,但,学生并并不领情”。

显然,这不仅是呼老师年轻时的心路,更是许许多多一线班主任工作的真实写照。确实,我们许多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几乎从不或很少在工作之前想一想:这项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样处理?重点是什么?困难在哪里?怎么做才更好?……大都只是等着领导布置什么他做什么,学生出了什么问题他就纠结什么问题,俨然成了上级命令的传声筒、学校任务的搬运工、学生问题的救火员。这种被动的,等着被别人安排的,等着被问题纠缠的,就像无穷的压力、沉重的负担、痛苦的奴役,渐渐使班主任老师们麻木,让他们忘记了思考,慢慢倦怠、消极、机械般地运转和应付。慢慢地,很多人就充满积怨、抑郁和排斥,开始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制度,推给领导,推给学生,使工作或停滞于肤浅的机械重复,或退行到麻木与平庸。

教育不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事情,忙、累、烦绝不是教师工作的应然与常态。对于一些平庸而消极的教师来说,对于一些连自己主动选择且正在做着的工作都不喜欢的教师来说,他所谓的敬业和奉献,其实更多是伤害——对自我的伤害以及对学生的伤害;他所谓的忙与累,也更多是使自己迷茫,让自己心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这里的“知”,不是简单的知道,而是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的深刻反思,而是痛定思痛之后的切实醒悟。作为一个平凡的一线教师,呼宝珍经历了几乎所有班主任经历过的困难、麻烦、忙碌;然而,与众多教师所不同的是,作为一个生源素质比较差的非重点高中的班主任,她并没有因此而陷入烦恼、失落和痛苦中不能自拔。

怎样才能走出工作的尴尬困境?如何才能摆脱低效与忙碌的状态?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减免班级事故的发生?有没有一种策略,可以让自己从帮学生解决各种繁杂的事务中真正解脱?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失误,减少对学生的伤害? 怎样才能采取理智的工作措施,关照到学生的身心感受?……

在一次又一次的深深忏悔与思考中,在一遍又一遍的情景预设与生成中,她越来越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和自己的痛点,也越来越清醒与明智。读着呼老师温暖而富有思维张力的文字,脑海忽然飘来著名歌手朴树在《空帆船》里的歌词:“我爱这艰难又拼尽全力的每一天,我会怀念所有的这些曲折;我爱这被风带走不会再有的每一天,那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快乐。”我们读着呼老师的教育故事,感受着她内心的坚强与力量,也深深感染与洗涤着自己的心灵。

虽然,谈起今天的教育现状,特别谈论班主任工作,人们大都是牢骚满腹、指责抱怨。疼痛是伤,它往往是一个人颓废的理由。但是,你看,那些如呼老师一样,比我们经历了更多生活苦痛的人,却依然迸发着乐观昂扬的力量,依然在平淡生活里追求梦想,依然将自己活得挺拔!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是对自身的不断体认与重塑,是对生活和工作的不断洞察与觉醒,是由外而内的丰富与成熟。

心中有爱的人,会自带光芒;执着前行的人,会自寻道路。

事务层出不穷,困难纷纷而来,麻烦纠缠不断,我们是被动地应对,机械低等待,消极地抱怨,还是勇敢面对、主动挑战、勇于承担?这是判断一个教师能否从平庸走向优秀的重要标尺。呼老师选择的是后者,从消极到阳光,从忙碌到轻松,从肤浅到深刻,从痛苦到幸福。这个累并快乐、甘苦共饮的变化历程,恰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所不可或缺的自我建构过程。我想,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就是这样,在平凡而充实的日子里,双手接纳着残缺,但是,双脚要永远迈向美好。为人师表,不只是要做给学生,更是要做好自己,要努力活出精彩而智慧的自我!

5c9f1ca34babf.jpg

二.教师的专业智慧,不只需要解决偶发事件的技巧,也不只需要处理棘手问题的妙招,它更需要一个教师在具有很强的职业认同前提下,不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问题”作为促进自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资源和财富的主动学习、理性实践与反省思考。这其中表现出来的主动预设、系统规划、真诚沟通、换位思考等能力,都是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

“班主任工作要有边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教育当中,班主任该做什么比能做什么重要的多。”当这句渗透着教育智慧的话语,让呼宝珍如醍醐灌顶般一下子醒悟过来,她开始了华丽转身。

边界涉及到职责、能力与个人素养等多方面问题,我们这里姑且不展开讨论,那么,“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这的确是长久困扰班主任的一个难题。呼老师说,到教育的“上游”去,并进一步明确指出:“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未雨绸缪、减免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坐等问题发生后才去思考解决的策略。”

对教育的上游,她虽然没有明确论述,但我们读后,一定会心中了然,那就是尊重教育的规律,遵循教育的目的。教育是要把人引向幸福与优秀的事业,师生的一切努力,都应该能促进师生美好学习生活的创造,有益于双方的身心发展,进而提升其生命的质量。

在忙碌中疲惫地挣扎,在双方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中,互相戒备、指责、抱怨、对立,使教师和学生都身心俱疲,陷入倦怠,迫切期望逃离和解脱。这正是呼老师的梦魇,也是她要拼命超越也必须超越的“昨天”。其实,多数班主任老师也大都是被日常繁杂的事务和问题所累。可是,事务性工作虽然琐碎,但是班集体存在的基础,是班集体成长的常态,不仅要做,而且非做好不可。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呼老师用几个典型的案例告诉我们,不能是被动地等待着被事务纠缠,不能消极地等待着被问题麻烦,而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各种常见问题有预见性,能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要主动地剖析问题的成因,消除问题滋生的土壤,创造学生转化的契机;要学会关照对方的需要,进行科学地沟通,化解彼此的矛盾与误解。

英雄所见略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是因为紧紧围绕“管理是为了育人树人”的根本目的,牢牢抓住“主动”和“转化”两个关键点:将班级事务转化成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把形式性的工作转化成经典的仪式,把师生或生生矛盾转化成好玩的教育契机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将事务性问题转化为有意义的教育性问题去研究;将班级常规管理问题转化为一种民主参与的班级运行机制去构建;将上级安排的任务转化为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的载体去培植;将学生偶发问题转化为促进自我教育的契机去审视和赏析;将师生矛盾冲突问题转化成有意义的对话交流去设计;将社会生活内容转化为建设班级的有利资源去开发。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班主任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类似奴隶社会的独断专制中,只会吆喝、斥责、要求、命令,班级发展没有规划,班级制度不会建设,学生调查不去组织,甚至连个师生敞开心扉地交流也没有,总是在教育的下游——等学生问题发生后,再着急儿烦恼地应对与处理。这不仅说明我们工作没有条理,没有秩序,也说明我们没有抓住工作的重点和规律。每类工作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该走在前面的我们滞后,该学生做的我们却不放手,该用心的我们却不在意,该慢慢渗透的我们却急功近利,所以,必然会如年轻的呼老师一样,深陷在班级杂七闹八的琐碎事务与问题中不能自拔。可见,规律意识、发展意识、效益意识的缺乏,共学共读共练共成长的生命状态、共建共赢共荣共生活的民主思想的淡漠,正是当下班主任群体职业倦怠感最强的根源。

我们接手一个班,必须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设计合理的发展规划,也帮助每个学生自己去制定一个适合自我的成长规划。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益,保证班级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当然,我们更要思考自己工作的规律,把最多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问题上,用在最有效的问题上。大家要对自己的工作正确地分类和科学地研判,看自己应该做什么,学生应该做什么,自己最重要的是抓好什么;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盲目地完成,就不可能逃出那个“忙”的魔咒,更不可能做出幸福。我们的爱也经常是烧火棒子一头热,付出很多而学生没有感觉,像学生对呼老师说得那样“我们并不领情”。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我们工作价值感的缺失。

呼老师的智慧,还充分体现在她用几个看似互不相关的案例,给了我们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未雨绸缪——提前预设——主动教育。“未雨绸缪”重在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素养,研究教育和学生的成长规律,规划自己的教育工作和生活;“提前预设”是根据教育和班级建设的发展需要,提前为自己解决班级棘手问题埋下伏笔,提前为自己和课任老师顺利开展工作扫平障碍;而“主动教育”则是寻根探源,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进学生的成长背景,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仔细分析,这三者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实践和思考相结合,恰是一个教师处理一般教育问题的基本模型。

5c9f1cbe4000b.jpg

前段时间,在一次对骨干教师的讲座中,我深有感触地说,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一定要有把压力变为动力的能力,一个优秀教师一定要有把矛盾转化成契机的能力,一定要有把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能力,一定要有把麻烦转化成财富的能力,一定要有把孤独转化为富足的能力,一定要有把痛苦转换成幸福的能力;而他需要永远牢记在心的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呼老师的成长就是最好的印证!

本文上月发表于《江苏教育》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