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得充分 悟得透彻 ——特级教师王满英执教《寒风吹彻》公开课观感

作者: 王满英 发布时间: 2019-03-14 阅读:( 6778 )  

品得充分   悟得透彻

——特级教师王满英执教《寒风吹彻》公开课观感

 

名师授课,会上出什么样子呢?猜测的背后多半有很高的期待,甚至有苛刻的预设标高,这就是压力。能化压力于无形,把一篇厚重的长文处理得这样从容不迫,把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足见王满英老师的功底。同时,这节课也是王满英老师“品悟写”教学实践的一个范例,她的个人教学风格得到了充分展现。这节课成就了深圳语文界一处别样的生态,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和思考的东西,这就是长文、深文怎么教的问题。

长文短教好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既然教材的任何一篇文章可以只是个例子,那么长文的任何一个片断也可以是例子。师生共同研讨一个例子,剩下的学生自学解决,这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做法。相对的,可不可以提深文浅教呢?我以为不可绝对,该深教时深教,该浅教时浅教,视文本和学情而定。《寒风吹彻》既长且深,王满英老师处理成了长文短教,深文深教。我认为这样处理是合适的。

王老师开创性地借助导学案,用两节课就处理完了这篇近四千字的长文,可谓高效。正是导学案承担了部分长文短教的功能,也发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作用。我们听到的第二节课,则以课文的关键词、句、段为例,进行了深文深教。

深在哪里?我以为这节课围绕“彻”这个题眼,实现了三个层次的赏析目标。首先是客观环境的“冷彻”,其次是主观体验的“悲彻”,最后是心灵交融的“悟彻”。一彻二彻连三彻,深透世象,直抵生命的本真状态。而这正是王老师在教学目标中提出的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寒风吹彻”的多层内涵。如果完全由学生自主讨论,因地域、年龄、阅历和学识所限,我担心他们对寒冷的体验,对寒冷衍生出的苦难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韧性的感悟都不能深达“彻”的程度。基于对学情、文本的准确把握,王老师并没有盲目让学生泛泛讨论以显得课堂热闹,而是采用导读、导析、导悟的方式,将学生一步步引入对文章深层内涵的理解。所以,在理解“寒风吹彻”的多层内涵时,当学生找不到、找不准、找不全关键句时,王老师通过课件给出了自己的选择,然后指导学生诵读、品析这些句子,并对关键词进行了重点品悟(粗体字),比如:

第一层内涵:

1、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进来。冬天又一次来到村里,来到我的家。我把怕冻的东西一一搬进屋子,糊好窗户,挂上去年冬天的棉门帘,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

2、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千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

3、而这次,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现在全部地对付我。

4、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

第二层内涵:

1、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2、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心境……
    3、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4、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

5、但母亲斑日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6、随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无能为力

王满英老师对文本信息的筛选非常准确,以上的重点词句,确实写出了深达骨髓的寒冷,也揭示了作者弥漫于内心深处的寒意。对“冷彻”“悲彻”这两层内涵,读者容易达成共识。但对第三层“悟彻”,却有较大分歧。有人认为文章彻底悲观,读了让人觉得透心凉;有人又觉得作者骨子里是激昂的,前面层层叠加的“冷”,都是为作者不屈的精神铺垫的。

我觉得这两种理解都有失偏颇。寒冷把作者冻坏了,也把他冻怕了。冻坏了他飞翔的翅膀,冻坏了他面对世界的心境,留住了他对未来的渴望。“冷”不像“痛”那样让人更直接感到生命被侵害,也不像“饿”那样会急迫地加诸内心的恐慌。但当人感到“痛”和“饿”时,会短时间内唤醒本能去抗拒,去改变困境。正如马刺的作用,可以使一匹倦怠的马再度奋蹄奔驰一样。而“冷”却是对生命缓慢的磨损,逼着人持续收缩在世上的生存地盘,不间断地减去欲望,直至退守到某个死角,绝望地把自己交出去。如果说“痛”是对生命的压迫,“冷”就是对生命的羞辱,让心死在身体的前面。文章很悲观,没有多少温度。以“寒风吹彻”煞尾,让人如被冰雪。这正是本文不同凡响之处——直面苦难,不假虚饰,不以浅薄的展望和纸上谈兵似的自我安慰,来淡化苦难的狰狞,以平淡的心态面对苦难,这是一种韧性的力量。所以,文章的基调既不是悲观,也不是激昂,而是淡定。王满英老师这节课的收束语“人生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正是彻悟到了作者亲历寒冷、忍耐寒冷、穿越寒冷后的淡定。

王满英老师这节课成功的起点就是她对文本内涵透彻的理解和对作者思路准确的把握。这不仅使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步骤了了分明,也使教学方法的选择更加恰当。“寒风吹彻”的三层内涵是难点,于是老师精当的解析成为课堂的主导,如此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核心,学生的深度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文章思路的梳理相对容易,于是放手让学生分段、概括,在筛选语言信息的环节上,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这说明王老师在师生角色的分配上,没有盲目照搬教条,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控,随时调整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