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浸润生命 ------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三原色”

作者: 李旭东 发布时间: 2019-03-13 阅读:( 5189 )  

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作为音乐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音乐教师在教育观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当前,我们的课程改革进入了纵深发展的阶段。践行音乐新课程理念绝非易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课程改革最核心的价值。课程改革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什么,还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和学习过程,同时更要关注培养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完整的人的发展,才是教育追求主要的目的。音乐教师不应该是思想僵化,教法呆板,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学会主动地获取知识,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注意为学生设计研究、探索和实践音乐的过程,并通过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全身心的亲历这种过程。要把握新理念,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多思考,多实践,教师首先应该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较高的音乐修养,感悟理解音乐作品,建构倾注自己音乐情感与体验的音乐世界,有了这层认识,教师才可能给学生创造充分的空间去品味音乐,探究其中多姿多彩的音乐奥妙,让学生在与音乐作品的对话中感受、思索、探究、体验和创造。教师要从对学生单纯的讲授中解放出来,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置于生动的音乐实践中,要探索适合教育对象的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把音乐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有生命的教育环境。

提出教学主张

“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目标,从宏观层面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经典音乐欣赏,在人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们打开的经典音乐,是连接五湖四海的广阔课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如何看待学生的发展?我们说:短期看效率,中期看兴趣,长期看格局。学生们在我与音乐,我与老师,我与同学,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未来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建设自我。在欣赏经典音乐的过程中,用音乐浸润,用音乐感悟,用音乐创造。

基于此,我们把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一线课堂,解决音乐教学的问题,提出“用音乐浸润生命”的教学主张。围绕着这一主张的提出,我们进行了“三原色”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如图所示)

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多元的,是七彩的、立体的,但全面发展最终离不开几个基本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音乐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融入学生与音乐接触的时时刻刻,音乐作品文化背景博大精深,音乐审美需要科学的建立审美意识,音乐创造是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发展和个性化的体现。因此,我们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把音乐欣赏教学分为三部分,并形象的称为音乐欣赏教学的“三原色”。

1、听音乐,打开音乐与文化的大门。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千百年来,音乐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的步伐,孕育和积淀厚重的人文精神食粮和文化果实,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是人的心灵的映照和人格的映射,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民族、地域、时代、宗教、伦理、道德、民风、习俗、风格等文化特征,无不打上了深深的人文学科的烙印。 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围绕着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人文性的阐述,我们当代的音乐教师再也不能把音乐视为单纯的技艺,而是应该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虽然有着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的科学体系,但是对于普通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来说,主要还是文化层面的学习。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所有的音乐教师,应该为音乐教学开拓出更加广阔的视野和空间。音乐欣赏教学要为学生打开一扇门窗,通过深度“聆听”,引领着他们走进音乐作品的人文深度,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与品格,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

2、品音乐,品味音乐独特的艺术美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为前提,把审美体验作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观,把音乐教育作为一个审美感知的过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构建起品味音乐实践活动,构建多姿多彩充实而有活力的音乐教育氛围。应该充分发掘音乐要素在音乐审美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单纯的技巧性训练和死记硬背的知识,应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来体验音乐,使学生感觉到经典音乐的无穷魅力,进而产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音乐欣赏教学不仅仅在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是表现在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以及得到启迪、感染、陶冶、净化、顿悟等教育效应上。

3、玩音乐 培养创新与合作的能力

创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创造意识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几乎是一种天生的本能。音乐是最具有创造性发展价值的学科。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是一种不具象的艺术。因此音乐学科是创造性最强的学科之一。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一种创造性的音乐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音乐环境,强化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和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和独立的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综合表演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既要有身体“身动”的参与,更要有心灵和思想“心动”的参与。

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决定了音乐教育能够在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共处的意识方面首先有所作为。音乐欣赏倡导人际之间的相互交流、平等的对话、和谐共处、共同的尊重。在音乐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发现和尊重。音乐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产生沟通和联系。这种建立在音乐信息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交流,往往比语言更能打动心灵。从而使人们之间相互理解默契配合。音乐所有的表现形式如齐唱、表演、合唱等。往往都需要个体和群体的交往合作。音乐之间的合作有益于加强人际关系,领悟和谐共处的真谛。

4、在音乐欣赏中,“三原色”中的听、品、玩,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那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做人”是整个教育的核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深刻的内涵,音乐的文化、音乐的审美、音乐的创造、音乐的合作,为我们的音乐教育和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音乐教师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要积极的利用音乐文化审美创造合作的性质,鼓励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前进。

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导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三原色”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音乐学习活动;它的提出,必将带来音乐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与变化。这种围绕着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音乐教学改革,无疑会展现出一个音乐教学的新天地。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