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室学苑- 百家争鸣

李雅萍名师工作室:择 高 处 居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5-09-06 阅读:( 6178 )  

----瑞丽市李雅萍名师工作室团队参加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学习心得

一直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之路”的道理,但是一直没有切身体会过。3月28日到30日,我们团队共16人在李校长的带领下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学实践经验与教学思想研究专题论坛的学习,本次活动增强了工作室团队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了工作室成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为今后更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天时间里,我们一共听了5场讲座,看了6堂示范课,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更加深了我们对当前课堂发展趋势的了解,还开拓了我们的教研新思路,更加坚定了我们探索和追求的脚步。这次远行学习,我们团队的成员认真听课,详细做好笔记,每位老师都在不断地思考、相互交流,并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名师的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以前,只能在网上看名师的一些专著、案例教案,可这次能有幸进入课堂亲身体验,真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叹。课堂中,我们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语文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让我们受益匪浅,下面就团队反思结合自身感受谈几点体会。  

一、终身学习,多读书。  

这一想法源于王玉梅老师《教师的素质培养及说课技术》的讲座。她指出“名师成长的内涵——多读书,汲取思想营养,强调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大凡大家或名师,在阅读上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为那些没有走上教育阅读之路的教师指点了迷津。我们认为于教师而言,并不一定追求成名成家。但是,教师必须开启自己的阅读之路,在不间断的阅读中,丰盈自己的精神,拓宽自己的事业,提升自己的素养,让阅读促进自身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教育职业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儿时的读书是一种娱乐,成长的读书是一种探索,成熟的读书是一种修炼。培根曾说:“读史使人聪明、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自然学使人精遂、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理念,同时要多读书,会读书,会用书。只有敢于实践,乐于创新,敏于捕捉,精于积累,善于总结,勤于思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立足课堂,促高效。  

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是工作的主阵地。每节课的实效性无不反映自己工作的效率。杨玉东教授在《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讲座中,讲了他眼中三种境界的课堂:规范课堂、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我们对他的一些论述甚感受益匪浅,对教学有了更加实在的认识。  

1、首先,实实在在上好课。一堂好课必含五个“实”,即扎实的有意义的课、充实的有效率的课、丰实的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常态下的课、真实的有缺憾的课或有待充实的课。如果我们的课能够真正做到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有常态、有遗憾,那么这样的课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真实可信的,才是效果长远的。  

2、教师备课时必须做到的几个“有”: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这几个“有”很好地概括了作为一个教师在备课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需要达到的要求。其中他例举了麦黑尔的“差异教学法”。针对数学课堂上,可用最差学生上台演练,中等学生上台评改,优秀学生教授好方法。这种差异教学,覆盖全班各种学生。为此不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无意识的遗弃了某些人,周而复此,这些人将成为我们眼中的差生。  

3、教学内容处理有技巧。学生已经懂的我们只需检查就行;学生不懂但他们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加以概括与提炼即可;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与交流来弄懂;如果讨论与交流还弄不懂的话,那老师就必须进行讲授与阐明。这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结合本班情况处理好教学内容。使教学效率最大化。  

从他的报告中我们还领悟到了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小组是能力的平台;展示是生成的关键;导学是教师的水平。一节课应讲学生需要的知识,不是讲老师知道的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设置能聚焦目光有争议的问题,为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建立起点。然后为学生搭建交流探究讨论合作学习的平台。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由学生个体生成知识,教师不做“导游”由始至终充当“伙伴”,引路人、协调者的角色。  

三、多向反思,促发展。  

成尚荣教授在其《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中去》报告中指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你以后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记得写点什么”。我们想这点什么就应该是反思吧!成教授的观点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两者不谋而合了。论语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对学习而言,那么对于教学则应是“教而不思则退,思而不教则废”。我觉得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反思作为一种习惯。要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一要坚持不懈,二要选准目标,三要反思发展。教学反思就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所以,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反思:  

1、课前反思:备课有针对性思考以下问题。他人或者自己在以前教学这一内容曾经遇到过哪些问题?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效果如何?设想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把反思作为一种习惯。  

2、课堂反思:反思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反思学生在听课时的反映、在课堂上的合作状况。反思学生在课堂上 发表的看法和提出的问题。  

3、课后反思:及时剖析提升。及时反思,不拖延,及时动笔,写心得。剖析,则需要勇气和智慧。勇气,教师要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和同事的议论。智慧,教师善于发现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败,能探究原因,并在教学实践中发扬和修正。  

4、教法反思:根据已教情况,结合自己所得所失,思考如果以后再教时该怎样处理,以使自己的教学日趋成熟。  

四、大师课堂,悟教法。  

听了王玉梅与李志军两位大师的课,为大师的教学艺术折服,为大师的艺术教学赞叹。特别是王玉梅老师《海伦-凯勒》一课,无不为她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老师那生动,幽默的讲解,无一不让人耳目一新。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就是对这节课的最好的评价。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真正地想要学习,真正的想要跟随老师进入那奇妙的知识殿堂。如果课都能这样上,那么学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轻松,快乐的事啦。王老师的讲座我们被其独特而又真实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震撼了。反思王老师的讲座,我们感悟到一些教法:  

1、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王老师说“敢于让学生把错误发生在课堂,孩子的错误是你的精彩。错在当下总比错在课外好。”不懂得利用错误资源,挖掘深层次的知识。课堂中的错误往往是学生最朴实的想法,其中蕴含着对问题的思考,也不乏聪明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不能急于解释、下定论,而是要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2、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有效发挥,其思维是否处于积极的接收状态,而不在于教师讲授时间的长短。王老师对课堂教学的三点思考:即三个不讲,三不讲是,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已会的”称为第一发展水平,而“在教师引领下学会的”叫第二发展水平。在这两者之间的领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我们老师所要教学的。  

3、课堂要做到“两个等待”。  

第一个等待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即便是提出问题就有举手的,那老师也不能给他机会,因为要给多数孩子思考的机会。第二个等待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评价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给孩子消化吸收的时间,这就是问题要问到中上等,解答要做到中下等,教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不太懂,谁再来说”。  

纵观王老师的课不禁感叹,教学的艺术和艺术的教学,在王大师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课堂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他渊博的知识积淀、诙谐幽默的风格、自然得体的教态、和蔼可亲的面容,这得需要多少年的积淀,多少年的努力,多少年的辛勤探究。仰望名师,鞭策自己。   

这次名师论坛活动讲座讲课者可谓名师荟萃,呈现给我们的即有理论层面高屋建瓴的引领,又有真实而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和精彩的课堂展示,使我掌握了更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

最后李校长指出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是我们搞科研的不揭动力,实践中的问题是无止境的,教育科研就无止境。以课例为载体的有行为跟进的研究是对教师帮助最大的研究形式。在教师原有的教学风格中找到和新理念的结合点,帮助教师在研究中微观纠偏,逐渐掌握高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从教育研究、指导教学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科知识拓展能力等方面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让我们不断充实了知识,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